第一图书网

忻州煤炭志

范建民 编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部  

作者:

范建民 编  

页数:

772  

字数:

860000  

内容概要

范建民编著的《忻州煤炭志》以文为主,辅以图、表,约70多万字,在参与这一文化建设工程所有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本志书坚持贯通古今,略古详今,立足当代的方针,新视角审视历史,全方位挖掘史料,多角度记述史实,在保持历史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基础上,以记述近代以来忻州煤炭开采和煤矿建设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煤炭战线加速发展为重点,充分展示了全市煤炭行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着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真实地记录了历次事故所造成的生命代价,另一方面又热情地记载了那些为煤炭行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

书籍目录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管理体制与机构沿革
第一章 管理体制
第二章 机构沿革
第二篇 煤炭地质勘察
第一章 煤田地质
第一节 地质概况
第二节 煤系地层
第三节 地质构造
第四节 水文地质
第五节 煤层煤质
第二章 煤田勘探
第一节 地质调查
第二节 地质勘探
第三节 水文勘探
第四节 煤质化验
第三章 煤田测绘
第一节 控制测量
第二节 地形测量
第三节 矿井测量
第四章 煤炭资源
第一节 资源储量
第二节 资源分布
第三节 资源管理
第三篇 煤矿建设
第一章 建设管理
第一节 方针与管理
第二节 机构队伍
第二章 建设项目
第一节 新建矿井项目
第二节 改扩建矿井项目
第三节 其他建设项目
第四节 采煤方法改革
第五节 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
第六节 煤矿企业兼并重组
第三章 煤矿设计
第一节 设计机构
第二节 采矿工程设计
第三节 机电选型
第四节 地面工程设计
第四章 煤矿施工
第一节 井巷施工
第二节 露天矿坑剥离
第三节 机电设备安装
第四节 地面建筑施工
第五节 工程质量监督
第五章 矿区环境保护
第一节 环保机构
第二节 环保管理
第三节 环境监测
第四篇 煤炭生产
第一章 井工开采
第一节 开拓掘进
第二节 提升运输
第三节 采煤
第四节 通风排水
第五节 动力 照明
第二章 露天开采
第一节 采区开拓
第二节 采煤运输
第三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采掘管理
第二节 储量管理
第三节 煤质管理
第四节 设备管理
第五节 生产调度
第六节 信息化管理
第七节 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
第四章 煤炭加工
第一节 筛 选
第二节 洗选
第三节 炼 焦
第五篇 煤矿安全
第一章 安全管理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二节 规章 制度与安全监察
第三节 安全纠察
第四节 煤矿安全
第五节 事故统计
第二章 灾害防治
第一节 瓦斯防治
第二节 煤尘防治
第三节 火灾防治
第四节 水害防治
第五节 顶板灾害防治
第六节 装备水平提升
第三章 矿山救护
第一节 救护队伍
第二节 应急救援
第六篇 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
第一章 综合利用
第一节 煤矸石、煤泥利用
第二节 废水利用
第二章 产业链延伸
第一节 煤——电产业
第二节 煤—焦化产业
第三节 煤化工产业
第四节 煤气层开发
第七篇 企业经营
第一章 煤炭运销
第一节 运销机构
第二节 煤炭销售
第二章 物资供应
第一节 物资供应
第二节 物资管理
第三章 劳动工资
第一节 劳动管理
第二节 工资制度
第四章 财务与审计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二节 财务管理
第三节 资金管理
第四节 成本、利润、税金
第五节 审计
第八篇 科研教育
第一章 煤炭科研
第一节 机构队伍
第二节 科研成果
第二章 煤炭教育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子弟学校普通教育
第三节 职工培训教育
第四节 煤炭中专教育
第五节 煤炭技工教育
第九篇 职工生活福利
第一章 文化体育
第二章 医疗卫生
第三章 福利
第十篇 党政工团
第一章 中共组织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党的工作
第二章 工会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工作概略
第三章 共青团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第二节 团的活动
第十一篇 人物
第一章 行业人物
第一节 系统内各单位历任领导
第二节 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第三节 人大代表
第四节 劳动模范
第二章 全国全省煤炭战线知名忻州籍人物
第一节 部、省级领导人物
第二节 地厅级领导人物
第三节 全国劳动模范
第四节 山西省特级劳模
第五节 受省部级表彰的先进模范人物
附 录
附录一 忻州煤炭行业重点单位简介
附录二 全市煤矿企业简介
附录三 重要文件辑录
附录四 重大灾害事故辑录
附录五 附表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三)元古代末以来古地台的形成阶段 元古代末期,由于晋宁运动,使华北地台整体隆起。早古生代开始,境内广泛发生海浸,海水由东南向西北人浸,形成了大面积的碳酸盐类沉积,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膏等沉积类型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 (四)晚古生代海陆交替向陆地转化阶段 中奥陶纪以后,发生加里东运动,本区又整体隆起。经过晚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和早石炭纪的长期风化剥蚀,形成华北普遍存在的风化壳,风化壳中形成山西式铁矿。从晚古生代中石炭纪开始,表现为海陆交替出现的环境,早二叠纪以后又改变为大陆环境,形成石炭二叠系的煤、铝土、耐火黏土、黄铁矿、高岭岩等矿床。 (五)中生代燕山断褶运动阶段 该期为可燃性有机岩和内生金属矿床的主要成矿时期。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又使本区隆起,在神池、宁武一带形成了一系列的凹陷沉降盆地,沉积了侏罗系煤系地层。中生代燕山运动表现比较强烈,以断裂活动为特点,伴生有褶皱,并有小型花岗岩和中基性岩浆的侵入,形成接触交代型铁矿和热液型金等矿床。 (六)新生代喜马拉雅差异性升降运动阶段 该期主要为内陆湖相石膏、盐类矿床及沉积砂矿床的成矿时期,代县第四系砂金矿为该期产物。从太古代以来,境内地壳的演化是由相对活动逐渐向相对稳定的方向发展,逐渐固结硬化。到中生代,本区从长期遭受不断海浸,逐渐变为完全脱离海水的隆起地区。太古代末及以后的地质历史时期,本区大部分均处于隆起状态。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境内地层发生断裂,并伴随褶皱和岩浆活动。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构造形态和地貌的基本轮廓,是燕山运动奠定的。第三纪末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表现为差异性的升降运动,基本表现为隆起区继续上升,凹陷区继续下降的趋势。更新世以来的地壳运动,对前期构造和地貌形态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只是有一些局部的改造和破坏。 二、褶皱 忻州市位于山西陆台的北部。较大的构造单元,境内东为太行复背斜的西翼和五台复背斜,西部属鄂尔多斯台地的东缘,中部为吕梁复背斜的北段,宁静向斜和滹沱河槽地。境内褶皱、断裂构造均很发育。 芦芽山西麓以东广大地区为祁吕贺兰巨型山字形构造东翼弧的展布范围。反映在地貌上,五台山、恒山、云中山脉及滹沱河上游河谷和忻定盆地等均呈北东65°~70°的方向展布,隆起和凹陷呈雁行式排列,构成明显的“多”字形。


编辑推荐

《忻州煤炭志》着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真实地记录了历次事故所造成的生命代价,另一方面又热情地记载了那些为煤炭行业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忻州煤炭志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