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倾诉如歌的岁月

于漪 山西人民
出版时间:

2011-10  

出版社:

山西人民  

作者:

于漪  

页数:

282  

内容概要

  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中国教育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上海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面对教育现代化宏图,我们必须清晰地看到,教育现代化的硬件建设和刚性指标的实现相对比较容易,但教育理念、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体制等现代化的教育软件建设,任务更加艰巨。而教育软件建设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建设。在教育向现代化的新高峰大步前进之际,我们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优先位置、重心位置。

作者简介

  于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首批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年的教学生涯,无私泰献,执著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精心培养中青年教师,促进他们思想素质、专业水平迅速提高。她的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等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评为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011年因杰出校友荣获复旦大学校长奖。

书籍目录

第一篇章 且行且歌且珍惜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亦师,亦母,亦同志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我的导师于漪先生
 红叶赋——于漪的生命色彩与教育贡献
 慈母恩师挚友——我心目中的于漪老师
 既唱“神曲”,又唱“人歌”
 于漪的生命底色
 师之大者
 八十岁于漪的生活状态
 有根株于下,有荣叶于上——记于漪老师和她培训班中的学员
 我的人生楷模
第二篇章 韶华流年歌末央
 “铁教师”于漪
 师缘·师爱·师恩——五十年前学生心目中的于漪老师
 四封来信
 于漪先生
 一份几年都没还清的“人情债”
 教育与培养
 师恩浩荡——记于漪老师对我的关怀和培养
 青青校园,悠悠我心
 人生重心在何处
 她的心中永远装着别人
 永不凋落的常春藤叶
 和你在一起
 “一定要旁若无人!
 小溪、翠竹与奇峰
 三探《道士塔》
 展翅高飞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对准心弦
 我快乐,因为沐浴着爱的阳光
 我读懂了教师的天职
 如水一般的于老师
 母亲的那双眼
 ……
第三篇章 如歌岁月鼓人心

章节摘录

  于老师很重视教师的板书,她说:“教师美观的板书不仅是认知的教育,而且是审美的熏陶。这四节课的板书各有特色,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让学生当堂记笔记。高年级的课可以让学生记一记板书,这样有助于学生复习时把握文章的结构、写作方法。于老师还指出:“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和时间太局促了。要给孩子想一想的时间,不能只是简单的重复。不能只注意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品质不仅仅是敏捷性。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应该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个不会思维的人,他的语言周密性不可能好。”关于教学的有效性,于老师的话掷地有声:“好的课绝对不是教在课堂上,而要教到学生心中,不是随着你声波的消失就销声匿迹了。如果一学期有10堂课上到学生心里,成为他素质的一部分,你就是了不起的老师,学生终身受用,语文会陪伴人的终身。今天的四节课还是关注学情的,但是对学情的分析绝对不仅是课前大约估摸,而是课堂上灵活应对学生反应出来的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教师需要转变理念,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那次活动之后,于老师又在电话里向我询问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她鼓励我要勇于摒弃脑子里的种种束缚,创造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于老师那一句“我们的语文课上要把字词句像钉子一样敲在学生心中”让我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之路还很长!后来,当于老师读完学员撰写的文本细读稿后,她又毫不留情地指出学员在文本细读方面存在的误区,并指出,阅读教学并不等于文本解读。于老师还告诉我,小学语文教师在写作方面、在表情达意方面要多下工夫。的确,我认识的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害怕写作,试想,一个自己都不愿写作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写作呢?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倾诉如歌的岁月 PDF格式下载



这是一本专业书,的确实用。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