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红山文化考古记

郭大顺 辽宁人民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辽宁人民  

作者:

郭大顺  

页数:

11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红山文化考古记》以半个多世纪以来红山文化考古历史为经,贯穿开掘现场的科学探寻和动人发现,如作者亲历的“东方女神”出土,我国最早、最大的玉龙考证经过等。讲述中华传统民族文化的肇端如 “龙的传人”的起源,古史传说中黄帝的活动范围,天坛、太庙和帝王陵的溯源——红山文化的魅力和价值在其记录中栩栩如生。 作者在北大考古系学习十余年,是苏秉琦先生的弟子,牛河梁遗址开掘指挥者。文物、考古现场以及其他相关图片,使这部考古学科普作品形象展示了5000年前中华大地的文化交汇和最初文化共同体形成的灿烂景象。

作者简介

郭大顺,1938年11月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曾受业于苏秉琦教授,专攻新石器时代考古学。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在辽宁省博物馆、辽宁省文化厅从事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发现、主持和组织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姜女石秦行宫遗址的发掘、研究和保护。80年代中,依据辽西地区红山文化的考古新发现提出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的新课题,引起海内外关注。主要论著有《红山文化》、《东北文化与幽燕文明》、《追寻五帝》等。现为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曙光初照寻根辽河源初识东山嘴驻足牛河梁第二章 石破天惊一锤定音东方金字塔天坛鼻祖第三章 神的世界红山女神的问世五千年后的对话融于大自然的人文景观第四章 玉龙故乡一览红山玉玉——巫——礼第五章 古国的遐想为什么红山文化已进入古国时代远方的信息五帝寻踪红山文化发现与研究大事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曙光初照寻根辽河源内蒙古林西县南郊,一个年轻的考古学家伫立在冰雪覆盖的沙丘上,远眺西辽河源,他在沉思。那是1930年初冬,刚从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系毕业的梁思永,一回国就受中央研究院委派来到东北,先在黑龙江省昂昂溪发掘,完毕后,转道热河,实行原定计划中的林西县城南郊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不巧雪后气瘟骤降,发掘工作一开始就被阻隔。梁思永在报告中叙述了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那天却起了西北风,温度猛降到冰点以下,将存在黑沙层的水冻结成冰。所以等到第二天带了一群工人往城南去工作时,全部的黑沙层已凝结得石头一般的坚硬,连着折断了两把镢头的柄把,也没有在沙面上挖出半寸深的痕迹。”于是林西发掘只好放弃,改为考古调查。但在连年饥荒、军阀混战的情况下,调查也不容易,在几十里村落田园荒芜的路途上,食宿成了大问题,加上贼匪的出没,气候的寒冷,冰雪的阻碍,白昼时间的缩短,在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他坚持考古调查38天,行程千余里,在查不干庙、林西、双井、陈家营子、赤峰采得新石器时代遗物。此次工作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动的“东北考古”的一部分。此前有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对辽宁省锦西县(现葫芦岛市)沙锅屯洞穴遗址的发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绳纹陶,同时也发现了彩陶,梁思永十分重视沙锅屯的发现,以为东北西南部是长城以北细石器文化与长城以南彩陶文化的接触地区。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第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苏秉琦先生考察东山嘴时留言我将永远记住今天所告诉我的关于这些世界最精美的发现。——美国丹佛大学教授南莎娜·尼尔森在中国初次发现红山文化的维纳斯像,或许是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为媒介,与西方新石器文化徐徐结合而产生的。——日本富山大学教授秋山进午中华文明的先驱,陶冶技艺之前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著名学者柯俊原始宗教的圣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学者于锦绣远古玉器的中心。——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杨伯达


编辑推荐

《红山文化考古记》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山文化的维纳斯像,或许是以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地带为媒介,与西方新石器文化徐徐结合而产生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红山文化考古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