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
2007-10-1
吉林人民出版社
何晓明(等编著)
208
180000
无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是人类文化园地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传统文化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的精神纤夫,牵引着历史航船破浪前行。中国传统文化纷繁复杂。它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是指经过改造了的自然存在物;制度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规范化了的经济、政治、教育等各种制度、体制和方式;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加工自然、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风尚、宗教信仰、民族习性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文化因子已经成了明日黄花,但有许多文化因子具有着超越时空的生命力,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推进历史发展的“价值客体”。中华民族历来有着尊重历史、珍视文化、继承发展、综合创新的优秀文化传统。尤其是在科学发展、促进和谐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大力开掘中华传统文化这一丰富的宝藏。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人类历史上的那些优秀文化遗产就如一座座高峰,我们要定期登上这些山峰去看一看,去呼吸新鲜空气去汲取营养,然后我们才能神清气爽地下得山来,勇敢地投入生活。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结着炎黄子孙改造世界的辉煌业绩。包含着华夏先哲的无穷智慧,是先民留给后人的一份极其丰赡、弥足珍贵的宝藏。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汲来中国传统文化这渠活水,它可以为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和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它能给勇敢者以智慧,也能给勤奋者以收获”;“它能给懦弱者以坚强,也能给善良者以欢乐”……
本书为《图说中国文化》丛书的民俗卷。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教师。
前言
001.春节(除夕、正月初一)
002.元宵节(正月十五)
003.上已节(三月初三)
004.端午节(五月初五)
005.乞巧节(七月初七)
006.中秋节(八月十五)
007.重阳节(九月初九)
008.腊八节(腊月初八)
009.婴儿诞生
010.抓周
011.成年礼(冠礼、笄礼)
012.婚姻大礼
013.做生日 (做寿)
014.丧葬礼
015.远古的祖先崇拜
016.昭穆制度
017.“三牲”“三献”之礼
018.“三冥节”祭祖(清明、中元、十月朔)
019.祭奠炎、黄二帝
020.祭天地(封禅)
021.社稷坛祭祀
022.祭祀山水之神
023.祭祀门神、灶王爷、赵公元帅
024.饮食礼仪
……
插图:春节,是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农历正月初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的历史悠久,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干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把这一天当做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春节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名称。在先秦时叫“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称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改用世界通用公历。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一月一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俗称阴历年。
《图说中国文化·民俗卷(全彩)》:从文化的角度看,民间风俗作为源远流长、相对稳定、影响广泛的社会习尚,是人类精神生活、物质创造和行为方式的重要表现形式,因而成为特定民族文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文化的民族性、地域性、传承性,在民俗中均有生动的体现。中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文化丰富,各自为风,各自为俗,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要完整、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的文化,必须对民间风俗有所了解。
无
喜欢中国文化
通过图文了解中国民俗发展,彩色版的看起来轻松
正版书,内容丰富,值得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