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发现的鲁迅

邹范平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邹范平  

页数:

37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新发现的鲁迅》从人性(食色性也)的视角切入鲁迅的内心世界的最深处,探索鲁迅思想的“地火在地下运行”的轨迹。本书简略地分析了鲁迅《野草》、《狂人日记》、《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娜拉走后怎样》、《写在〈坟〉后面》等文中隐密的鲁迅的潜意识(性压抑)和潜台词(对改变自己包办婚姻的思考,对爱情的渴望和对妻子朱安的忏悔);本书重点分析了《野草》这本小册子。  笔者认为,《野草》绝大部分的文章都与鲁迅的包办婚姻的痛苦有关,由于有所顾虑而难于直说,就用曲笔表达,鲁迅是很善于运用曲笔的,这对于理解鲁迅著作的原意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又由于中国向来有为尊者讳的文化传统,对鲁迅作品的研究就不可避免的制造了大量的盲点。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鲁迅,非得突破这两项障碍不可,否则鲁迅研究——借用鲁迅的表达方式——也只好处在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歧路上。本书只是开在鲁迅研究的歧路边上的一朵小花。

书籍目录

多读外国书鲁迅为什么接受包办婚姻?鲁迅弃医从文更深层的原因爱的寂寞如大毒蛇非存在的婚姻与自由之苦恼狂人无意间吃了谁的肉?兄弟失和的原因由陪着做一世牺牲到我可以爱鲁迅为何仇猫?绝望中的希望——《题辞》分析枣树与小红花的梦——《秋夜》分析哀婉的幽怨——《影的告别》分析鲁迅向谁求乞?——《求乞者》分析由她去罢——《我的失恋》分析与软刀子的对峙——《复仇(其二)》分析婚外的青春固在——《希望》分析冰雪中的性压抑——《雪》分析鲁迅的忏悔——《风筝》分析性幻觉的故事——《好的故事》分析选择的痛苦——《过客》分析永不息灭的爱欲之火——《死火》分析不能对话——《狗的驳诘》分析魔鬼的哀叹——《失掉的好地狱》分析离开家庭——《墓碣文》分析为朱安的命运担忧——《稳如泰山败线的颤动》分析你说便是你错——《立论》分析对朋友的失望——《死后》分析与世人的战斗——《这样的战士》分析没有希望的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分析对自由恋爱的疑虑——《腊叶》分析纪念未生者——《淡淡的血痕中》分析生存不能没有爱——《一觉》分析心中的阴影——《一件小事》分析鲁迅与朱安都是祥林嫂——《祝福》分析以食代色——《娜拉走后怎样》分析为死掉的婚姻迁葬——《在酒楼上》分析我胜利了——《孤独者》分析人是多少容易改变呵——《伤逝》分析自我解剖——《写在〈坟〉后面》分析几句结束语


编辑推荐

  鲁迅研究至今60年,如何解读鲁迅,仍是难题。非为尊者讳不可?  《野草》的旨趣是什么?一言以蔽之,倾诉包办婚姻造成的性压抑苦闷。  鲁迅对中国文化的态度,与他的包办婚姻有什么内在联系。  野草虽是泛称,却有具体的品种,鲁迅在《野草》的最后一篇点出野草即是野蓟,意在告诉读者,他追求爱情即是对社会叛逆;同时他也要刺得正人君子们不舒服。野蓟草有大小之分,两个品种都有同一个特点:带刺儿。俗称刺儿草、戳人草。叶固然是硬刺如坚针,连花都带刺,干燥以后尤其刺手。笔者每于秋日登山,常常见到一些野蓟草,以手触之,感觉像触到刺猬一样,因此对《野草》之象征有所解悟。  在鲁迅内心世界的最深处,潜意识要挣破传统文化的樊篱。谁有什么病,就老说什么病。包办婚姻是鲁迅的大病。  此情虽不堪说,而又怎能不说?病中持笔,谁都不饶恕。  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几片肉……,是鲁迅最深的隐痛。  鲁迅对发妻朱安的忏悔极其曲折隐晦难懂。  总之你不该说,你说便是你错!现在也轮到我自己不能说。  熄掉他罢!这盏为尊者讳的长明灯。虽然在造庙的时候,也捐过钱。  鲁迅两次经历了梦醒了无路可走的境史,人生还是在梦中。    作者自述:  少年读鲁迅,在文革热火之中,百花凋零,而一枝独秀。鲁迅隐藏在刺眼的光辉后面,正如珍珠放在华贵的宝匣之中,买椟还珠在所难免,读鲁迅只是打下了国文基础而已。  青年读鲁迅,正是西方心理分析学说输入之时,以此分析鲁迅,有柳暗花明之感,乃油然生出一种责任感。  如今读鲁迅,与冷风寒月之中更上一层楼,想起鲁迅的一句话: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新发现的鲁迅 PDF格式下载



  克制着克制着,还是没有能够读完此书。看来看去,在作者的分析中,鲁迅作品表现的除了包办婚姻的痛苦,性压抑的痛苦,没有其他的感情了。更可笑的是把《风筝》中的“蝴蝶风筝”也说成“象征着性爱”,不知道我以后怎么再面对学生讲解此文。《野草》是“千古密文”,没有几个人能读懂,邹范平好像读得很彻底,完全和性欲联系上,真是可笑。真不知道这本书谁同意出版的。虽然现在提倡百家争鸣,但也不能胡说八道吧!说实在的,鲁迅作品里有这方面的表现,但更多的是对社会和国民性的疗救。我们是对鲁迅文字辛辣、简洁的佩服,巧妙构思的佩服,而不是深挖他的“逸闻趣事”,真是无聊。


你太无知了,做老师是误人子弟,还要搞书刊检查,简直是文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