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

李小兰 李小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出版时间:

2010-12  

出版社:

李小兰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0-12出版)  

作者:

李小兰  

页数:

258  

内容概要

  作为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古代批评文体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宝贵的诗性传统。《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由李小兰所著,着力概括古代批评文体的种类区分,总结重要批评文体的体制、语体、体貌特征及其嬗变规律,思考批评文体的历史成因,探究古代批评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同中之异,梳理古代批评文体的现代传承并标举其现代价值。本书力求打通古今,认真清理古代批评文体的诗性传统,并揭示这一传统超越时空的生命活力,从而为陷入困境的中国文论之现代转换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期疗救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书写失“体”失“性”、板滞枯涩之病,达到重建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文体之目的。

作者简介

李小兰,1971年12月出生,文学博士,东华理工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的教学和研究,在《江汉论坛》、《文艺争鸣》、《中国文化研究》、《宁夏社会科学》、《长江学术》、《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批评文体研究”系列论文荣获江西省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书籍目录

序/李建中1绪 论1 一、 文体1 二、批评文体5 三、批评文体研究之现状与不足7 四、批评文体研究之意义与方法19第一章 批评文体的类别区分22 第一节 古代批评文体的种类23 一、从古代批评学视角看批评文体25 二、从现代批评学视角看批评文体41 第二节 批评文体的分类45 一、批评文体分类的意义46 二、批评文体分类的标准47 三、批评文体分类的方法49第二章 批评文体的嬗变规律61 第一节 体制嬗变62 一、变文之数无方——文体的相禅62 二、设文之体有常——文体的相续66 三、“无方”与“有常”的悖立整合82 第二节 语体嬗变84 一、散韵相递86 二、秀隐同体89 第三节 体貌嬗变96 一、质文代变97 二、俗雅相嬗101第三章 批评文体的历史成因108 第一节 批评意识与批评文体108 一、泛文学意识与文体寄生109 二、纯文学意识与文体借用 112 三、批评意识自觉与文体独立115 第二节 学术形态与批评文体119 一、子学之“对话”与批评文体120 二、史学之“实录”与批评文体123 三、经学之“传注”与批评文体126 四、玄学之“得意忘言”与批评文体128 第三节 批评功能与批评文体132 一、批评的社会功能与批评文体133 二、批评的审美功能与批评文体136 三、批评的自我表现功能与批评文体139第四章 批评文体与文学文体之互动145 第一节 一“体”二用146 一、文学文体的批评功能147 二、批评思想的诗性言说157 第二节 批评文体的文学性生成163 一、文学性生成的主体缘由 164 二、文学性生成的文体依据168 第三节 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170 一、赋与论文赋171 二、骈文与骈体文论175 三、诗与论诗诗183第五章 批评文体的现代传承188 第一节 体制传承——古代文体的复活188 一、诗话体189 二、序跋体195 三、传记体200 第二节 语体传承——说理美文208 一、学术的美文209 二、说理而深于取象212 三、鉴赏式批评217 第三节 风格传承——思辨的抒情222 一、“散步”与“游于艺”223 二、抽象的抒情229结语236 一、批评文体研究与古代文论之现代转换236 二、 批评文体研究与批评史重构238参考文献242后记258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文论的言说方式,古代批评文体有着丰富的理论资源和宝贵的诗性传统。《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由李小兰所著,着力概括古代批评文体的种类区分,总结重要批评文体的体制、语体、体貌特征及其嬗变规律,思考批评文体的历史成因,探究古代批评文体与文学文体的同中之异,梳理古代批评文体的现代传承并标举其现代价值。本书力求打通古今,认真清理古代批评文体的诗性传统,并揭示这一传统超越时空的生命活力,从而为陷入困境的中国文论之现代转换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以期疗救当下中国文学批评书写失“体”失“性”、板滞枯涩之病,达到重建新世纪中国文论批评文体之目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批评文体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