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法治区域构建论

丁同民 等 著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丁同民 等 著  

页数:

402  

内容概要

  目前,法治区域构建问题日益受到法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学科和实际部门的高度重视,法治区域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发展对法治区域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由于法治区域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区域经济发展的法治支撑不力,致使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开展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研究,既是中原经济区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又是深入实施中原经济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以及加强国际交往和合作的必然要求,是法治本质在中原经济区的表现形式。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不仅取决于法治化,而且受益于法治化,法治不仅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更是一种潜质的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法治能将“环境优势”上升为竞争优势,区域法治化提升的不仅仅是区域的法律品质,更是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丁同民,河南台前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教育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副教授、法学研究员,具有律师资格,国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先后任中共濮阳市委党校副校长(兼濮阳行政学院副院长、濮阳市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任河南省青联常委、河南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机构编制管理研究会副会长、河南省河洛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先后在《法学研究》等省级以上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持或参与完成《河南农民发展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等国家、省级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独著或主编《新农村法治建设研究》、《法治城市建设研究》等著作10部。主要从事应用法学研究,研究领域为法治区域构建,中原经济区法治保障和法治河南建设,制度反腐、社会管理制度创新等。  李宏伟(1976-),男,河南尉氏人,河南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河南长建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主要从事民商法学和社会法学研究。曾任国家一级法官,长期从事基层人民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先后在国家级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参编著作4部。  王运慧,(1981-),女,河南新乡人,郑州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学硕士,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在《人民日报》等核心报刊上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课题8项;参编著作5部。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法治理论与实践,金融法治理论与实践,以及慈善事业的法治保障研究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法治区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一、区域经济系统内部要素分析二、法治区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三、法治区域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分析四、法治区域构建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系分析第二章 加强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克服中原经济区利益冲突的现实需要二、消除中原经济区制度障碍的内在需要三、促进中原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四、提升中原经济区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五、优化中原经济区法治环境的必然需要六、保障中原经济区和谐稳定的切实需要七、实现中原经济区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需要第三章 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实证与比较分析一、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状况分析二、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典型做法及其要求三、国外区域法治建设的经验及其借鉴第四章 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障碍及其表现形式一、区域立法本土化且不健全二、区域执法利益化且软弱乏力三、区域法律监督滞后且缺乏合力四、区域法治文化淡薄且法治化程度低五、区域法治主体虚置化且法律信仰不高六、区域法治基础薄弱化且诚信机制不健全七、法律人才总量不足且流失严重八、法制宣传形式化且依法治理不够第五章 加强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总体思路一、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核心目标二、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基本原则三、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重点任务四、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总体思路第六章 加强中原经济区法治建设的对策建议一、坚持以人为本,健全中原经济区立法协调与透明机制二、注重政策协调,建立中原经济区政策制订的磋商与协调机制三、严格行政执法,建立中原经济区行政执法协调与合作机制四、提高司法权威,完善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与合作机制五、提高法治实效,完善中原经济区法律监督机制六、打造信息平台,建立健全中原经济区案件移送和信息通报机制七、明确法律地位,完善中原经济区以联席会议机制为基础的行政契约机制八、强化宏观调控,完善中原经济区利益分享与补偿机制九、坚持依法决策,健全中原经济区宏观决策咨询与评估机制十、培育法治文化,建立中原经济区非正式制度创新机制主要参考资料附录1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附录2 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后 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法治区域构建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