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生死爱欲
2003-10
上海人民出版社
詹姆斯·米勒
571
600000
高毅
无
作者詹姆斯·米勒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很跃动、炽热、无畏而闪亮的心灵。作者谈论性与哲学、尼采与艾滋等话题的方式可能会让一些读者震惊……但正是通过这些看似悬殊的元素,他建构出一种爱欲的人生。 本书不是传记,虽然它大体上遵循着福柯的生命足迹。它也不是关于福柯著作的综述,尽管它的确对福柯的大量作品作了诠释。它毋宁是在叙述一个奋斗的人生,这种奋斗旨在实践尼采的箴言:“成为自己”。 透过轶闻和释文的交织,作者对福柯的作品和生活进行了探索。福柯的作品像是在表达一种实现某种生活形式的强烈欲望,而他的生活则似乎体现了一种将这欲望付诸现实的执着努力,这努力已获得了部分的成功。
詹姆斯·米勒,现任美国新社会研究学院副教授,该学院自由研究所主任。1981年至1990年间曾担任《新闻周刊》(Newsweek)图书和音乐评论专栏作家,兼《娱乐周报》(Entertainment Weekly)、《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新时代》(New Time)和《滚石》(Rolling Stone)等报刊撰稿人。他是芝加哥人,曾在珀摩那学院和布兰代斯大学学政治与哲学,1975年在布兰代斯大学思想史博士学位,随后相纪在得克萨斯大学、波士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布朗大学任教。他曾在《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史学理论》(History and Theory)、《杂家》(Salmagundi)、《大街》(Grand Street)、《目的》(Telos)和论文集《汉娜·阿伦特:公共世界的复兴》(Hannah Arendt:The Recovery of the Public World)中发表论著。他的音乐论著曾两次获ASCAP-DeemsTaylor奖,他本人也曾担任《滚石图说摇滚乐史》(The Rolling Stone Illustrated History)的编著,并为论文集《斯特兰德:荒岛摇滚乐》(Stranded:Rock and Roll for a Desert Island)写过稿。在本书之前,他已出版过三本书:《“民主在街上”:从休伦港到围城芝加哥》(Democracy Is in the Street:From Port Huron to the Siege of Chicago)(1987),写的是60年代的美国新左派运动;《卢梭:民主梦幻家》(Roussear:Dreamer of Democracy)(1984),这是一部关于卢梭思想中的现代民主渊源及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研究专著;《历史与人的存在:从马克思到梅洛-庞蒂》(History and Human Existence:From Marx to Merleau-Ponty)(1979),是有关马克思和法国存在主义者的论著。他和妻子及三个儿子现居马萨诸塞州的西罗克斯贝里。
序第一章 作者之死第二章 等待戈多第三章 袒露的心第四章 谋杀之城第五章 在迷宫里第六章 残酷无情第七章 惨不忍睹第八章 求知意志第九章 战斗呐喊第十章 改写自我第十一章 他的秘密后记关于资料来源和译文的说明注释中使用的缩略语致谢作者简介译名对照表
无
写得很,翻译也不错,资料考订也可以。是福柯论传里的佼佼者,值得反复看
汗死,居然是第一个发表评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什么人问津,这本书明显的……封面有点脏——!想起以前在学校图书馆看的那本,同样是无人问津的原因,那本书比其它的书都干净,简直跟新的一样。不过能打折买到已经算感动,原价太贵了。买这本书不是对哲学感兴趣,纯粹对人感兴趣罢了。很传奇啊。理论知识其实看不太懂,我权当传记看。很精彩的人物。
精彩的人生啊
质量和内容都挺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