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被建构的女性

沈奕斐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0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沈奕斐  

页数:

376  

字数:

312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被建构的女性》一书从生活无处不在的性别文化中重新检视人们的经验、生长过程,重新反思这些经验和成长背后的文化。常识不见得都是正确的,而且也绝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被预先设定为男女二元对立的世界中,针对何为男人、何为女人的教条常常束缚着我们,使得我们原本应该轻盈的步伐变得没有必要的沉重。那针对性别出现的歧视总是带着天生的、自然的面具出现在我们生活中,好像是不可动摇的。其实,只要我们多想一层,多向前迈进一步,也许男女的界限本来就不明显,许根本就不存在。 本书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在国际女性学领域兴起的社会性别理论。本书认为,现实生活中以男女之别及其不平等,并不是自然性别造成的,而是由长期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因此,实现男女平等,根本在于社会文化的重构。以这一思想为核心,本书讨论了评言、风俗、宗教、社会制度等的性别取向,讨论了女性与社会、家庭、性生活、就业等的关系。本书作为女性学者研究女性论题的著作,处处从女性视角出发来看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观点新颖独到、分析尖锐前卫、文字清新活泼,是充满朝气的学术新作。

书籍目录

绪论:从社会性别视角重新解读性别问题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概述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制度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存在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 第三节 性别平等理论 第四节 中国的性别平等历程 第三章 理论之源:女性主义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 第四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二节 规训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健康中的性别问题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一节 性的建构 第二节 性的等级和性解放 第三节 女性情欲 第七章 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一节 公与私的划分与性别分工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 第三节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 第八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一节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两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 第九章 知识、语言和空间 第一节 纯真知识的终结 第二节 语言与主体建构 第三节 性别化的空间 第十章 社会理念和社会价值 第一节 惯习和风俗 第二节 宗教与性别系统 第三节 教育中的性别问题 第四节 媒体与再现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一节 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社会制度 第二节 以性别分类公共政策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主流化第四部分 理想中的社会性别 第十二章 社会性别与发展 第一节 妇女议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参考书目有关女性和社会性别研究的部分网站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被建构的女性 PDF格式下载



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这个,其实更像是读书笔记,但懒得一章一掌分开了,见谅。
  
   这本书是作者年轻时的著作,因此写作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的成熟。而且本书更像是一本教科书,所以有些章节会不是那么的有趣。后面的书评我只关注我觉得有意义的部分,当然,书中那一部分更有意义,这个的确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第一部分 社会性别综述
   第一章 社会性别概述
   第一节 性别与社会性别
   第二节 性别角色塑造:其中如何塑造性别的几种理论可以看一下,身份理论,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建构理论。
   第三节 社会性别制度:其中关于社会性别制度的解释还是很棒的,先是社会性别在人身上的再现,然后是再现的同时对人的其他方面的行为进行建构,最后由于再现和建构的双重作用导致性别的分层。
   第二章 性别差异与性别平等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存在:其中显性的大家都知道,所以逐渐会好转,但其中有些隐形的歧视,你不知道,所以很难改变,比如我们认为男性和理性是具有联系的看法。
   第二节 性别差异与性别不平等:其中解释了为什么会有现在这样的性别歧视,但个人觉得,都不是很有解释力,而且感觉这种很现实的具体的问题的解释一定要有历史证据,而不是像“社会是如何可能的”这样的宏大问题只要纯思辨就可以了。
   第三节 性别平等理论:其中关于性别差异的通俗解释可以一看,但不够完美。
   第四节 中国的性别平等历程
   第三章 理论之源:女性主义(看看就行)
   第一节 女性主义实践
   第二节 女性主义理论流派
   第三节 第三世界的女性主义
   第四章 社会性别研究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社会性别:研究分析中的一个有效范畴
   第二节 女性主义的认识论
   第三节 女性主义的方法论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别图景
   第五章 阅读身体
   第一节 身体与女性气质的再现
   第二节 规训身体的力量
   第三节 健康中的性别问题
   第六章 性政治
   第一节 性的建构
   第二节 性的等级和性解放:其中性的分层与界限十分的有意思,外环&内环,好的性,有争议的领域,坏的性。
   第三节 女性情欲
   第七章 家庭中的社会性别制度
   第一节 公与私的划分与性别分工:其中关于职业女性应为家庭属性而受到的变相压迫值得一看。
   第二节 家庭内部的性别分工:女性虽然成为家庭的主要劳动者,但家中的具体的事物的最终掌握权还在其丈夫手里。
   第三节 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其中关于家务劳动应该算入GDP的想法值得研究。
   第八章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问题
   第一节 重新思考工作的本质
   第二节 两性在就业中的不平等:其中不仅涵盖就业时机会的歧视,更涵盖隐形的行业的隔离,即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性别的人群。
   第三节 职业发展中的性别歧视:其中关于职业天花板,即女性很难成为高管,这是一个事实,同时关于性骚扰的界定也让我们对这个现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不以建立正常的情欲关系为终点;2.指向应当明确;3.不是性暴力(这样有区分度)。
  
  第三部分 社会性别的社会文化建构
   第九章 知识、语言和空间
   第一节 纯真知识的终结
   第二节 语言与主体建构:其中关于强奸的语言结构很有意思,在强奸的过程中,女性成了强奸的客体,同时,又成了无助的主体。
   第三节 性别化的空间:其中公共空间的问题,比如不方便(女厕所),考虑不周(比如公车的把手过于高),有敌意(比如传统的祠堂);又比如家庭空间,女性工作的空间,厨房,一般来说位置比较差,面积也比较小,同时,家具的设置也还相对男性化。
   第十章 社会理念和社会价值
   第一节 惯习和风俗
   第二节 宗教与性别系统
   第三节 教育中的性别问题:其中关于课本的引证确认了我们存在了严重的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这里面真的会给很多人带来问题;而且教师心理对学生的不好的引导,也真的很值得我们注意。
   第四节 媒体与再现:其中比较有趣的是其中的男性视角在电影中的讨论,比如被偷窥的永远是女人,几乎没有男人。
   第十一章 社会制度和公共政策
   第一节 从社会性别角度审视社会制度
   第二节 以性别分类公共政策:其中介绍了五种政策,其中积极差别政策还是很有趣的,特别是其中的过度保护(比如女性晚上不可以出门)和保护不当(比如女性的分娩费用都由单位承担)的两种现象,其中造成的另一种类型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节 社会性别主流化
  
  第四部分 理想中的社会性别
   第十二章 社会性别与发展
   第一节 妇女议题和发展问题
   第二节 妇女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这其中介绍的WID\WAD\GAD还是很新颖的,其中福利路线、公平路线、反贫困路线、效率路线、赋权路线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培训:有三种比较有意义的培训,认识类的、分析类的、解决类的,每一种比前一种都有不小的进步,也一种比一种实施起来更困难。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有很多,却没有哪一样像性别表现的这么明显。新生儿出生或者在出生之前,人们所关系的更多的是这个新生儿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而不是他(她)是不是有什么显性遗传病之类的。人们对性别的关注度往往高于其他,我们成长至今所填写的任何表单当中必定有一项是填写性别,当我们认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的时候也会考虑对方的性别。也许,我是说也许,在很多时候,我们在过度的关注性别问题,考虑的是男人或者女人,而恰恰忘记了我们都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类,我们的本质不是男人或女人,也不是以职业或者工作职称来定义的。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男孩子应该勇敢无畏,男儿有泪不轻弹,好男儿志在四方,等等等等,而女孩子呢,说什么要听话要懂事,不能够耍小脾气,要贤惠等等等等。这种教育观念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当然与中国的传统有着很大的联系,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直至如今,虽然社会在不断变革,但是人们面对男性和女性的态度却仍然有着差别。一方面要求男人承担义务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一方面要求女性服从自己对男性的归属地位,任劳任怨的服务家庭为丈夫孩子料理家务。“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虽然现在也不缺少女强人在外闯出大事业,但总体来说,这种社会分工观念已经渗透到我们的骨髓和血液之中,难以改变。否则为什么要将“强人”前加上一个“女”字来表示区别,不过是为了强调社会在进步,女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但恰恰又是这一点暴露了其实人们心中还是残存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西方的女权运动从开始到今日也已经有一百来年,这一百年间,无数的女权主义者为此而奋斗,要求平等,向往自由。而我却有着偏见,感觉无论如何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这不仅仅是由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也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分工的差别所决定的,当然,也和个体之间的差别有关联。女性的特殊生理构造决定了她们所从事的职业的局限性,进而一步一步的循环往复,造成女性是柔弱的,手无缚鸡之力的,需要别人关心保护的这样的形象,而男性却一定都是坚强的,敢于承担的,勇敢无畏的,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差别不仅仅是对女性来说是不公平的,对于男性也是。如果一个女性过于嚣张和狂妄,她会遭受骂名,而一个男性过于懦弱腼腆,大家看他的眼光也同样是异样的。可能是形成了思维定势吧,我们总是以男人或者女人的标准去衡量人,而忘记了大家彼此都是人类,有着本质上的相同之处,比如说时而会胆小,时而会逃避,时而会自私贪婪,这些都是共性,不会因为性别不同而不同。但是,我们通常会因为道德的约束力来要求自己,觉得那些和通常的性别道德约束下的形象有所不同的人时,就会产生一种鄙夷的神情。
  在我们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视野之内几乎全是女生,冬天时,满眼尽是ugg,春秋时节,满眼都是黑丝,到了夏天,便都是白花花的大腿了。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性别差异便显得更加明显一些,我们通常收到这样的教导,说女生根本不好找工作,有些单位根本不会要女生,投简历也没有,就是指定要男生。但是,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在扩大那种男女并不平等的说法,它不是拿个人的能力大小去较量去说事,而是直接拿性别开涮。于是,也就形成了班长都必须要由男生来担当,拜托哎,我们学校男女比一比九。
  说到这,我怎么感觉自己跟个女权主义者似的,其实,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只是,在现今的这个社会,所看到的并不是公正和平等,看到的不知道是乱七八糟什么东西,总之是一团乱麻。
  婵,奸,嫖,妁,妇,妃,妨,妍,妩,妪,妙,妊,娠,妖,妆,妾,妻,姑,妯,姗,姹,娃,姥,姝,妖,娟,嫉,妒,婪,奴,婢……
  这么多女字旁的字,我们又联想到什么?
  


  女人不是生而有之,而是被建构出来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女人和男人的唯一区别仅仅是生殖器上。然而,这只是生理上的差别,它只能区分两种性别,却并不足以构成现如今的男女两性文化以及性别观。后者是一系列庞大深奥又根深蒂固的制度体系,现实生活中的性别关心演绎不断再现它、强化它。
  
  沈奕斐的《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是一本难得的性别理论著作。虽然不如一些女权主义大大部头一般如雷贯耳,但是却有其独特之处。这本书我原先从图书馆借出来,过期后还回去,没怎么看。后来又借出来,本打算挑其中一两章读,完了就还。可未曾料到,这种打乱顺序的读法倒让我逐渐被书本攫住。难得之处在于:
  
  其一,理论体系完备,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对于一本理论书籍,这是必须具备的一点。虽然说这是一个学者必备的功夫之一,但是现在却常常见到许多学术作品条理混乱,章节不清,论述累赘,有时候甚至在论述过程中偏离了原先的主题。
  
  其二,语言简洁大方,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这一点我十分看重,尤其在看理论书籍的时候。现在是,学者大把大把的有,学术著作也大把大把的有,但是能够把话说得人能听得懂、读得懂的却少之又少。除了一部分学者是疑似结巴口吃之外,另一部分是力所不逮,把自己都给绕糊涂了,还剩下很大一撮则是喜欢故弄玄虚、故作高深。说难听点儿,这类所谓的学术研究者我最不待见,虽然我这话基本等于白说——谁都不可能把一个无名之辈的一点抱怨当回事,但是我依然有我鄙视的权利。仿佛是,只有说得人都听不懂了,才能显出高深来。也许吧,反正黑猩猩说的话我也倒是听不懂的。
  
  其三,作者钻研用功,看得出是下了细力的,不偷工减料,不遮盖掩饰。每个牵涉到的问题都考究过,研习过,每字每句都经认真思索得来。我佩服作者沈奕斐做学问的品格和能力。
  
  最后,虽是一本性别理论书籍,少不了女性主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但是却没有任何贬义男性的倾向,始终保持客观,冷静的分析态度。我认为,这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个榜样性态度,保持客观和冷静,做出来的研究方能具有说服力,而不至于落到男性沙文主义者手里成为反袭的把柄。
  
  对于一般读者来说,读这本书亦能有所得。不会因为是理论书籍而觉得过于寡趣。当然,理论书是略显枯燥一些,但是如果有一点耐心和好奇心,还是能够在其中读到一些精辟的段落和语句,并且深受启发。不需要逐字逐句细读,翻过一遍说不定就能偶拾珍宝。
  
  书中第五章阅读身体和第六章性政治是我比较偏重的两章,最开始就是从这里读起的。作者指出,性别是文化的直观载体,我们的身体其实是文化的再现。身体强有力地反映文化,并成为社会控制的中心,而并非如我们一贯以为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主宰的。身体被重塑、设计、改建,灵活的变迁,这些都是在符合时下的风尚与文化价值的操纵下实现的。传统文化一般只把男性身体视为精神寄放的躯壳,而对于女性来说,身体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促使女性永远处于被凝视、被观看的一种隐蔽视线中。作者分析了女性身体被规训的原因,以及这种规训力量的来源,使我们发现女性的身体如何在看似自我意愿的表象下被这些潜在的文化力量所规训的。
  
  身体对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解放身体、解放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那些加诸身体的无形枷锁,否则,身体和性的解放很可能滑入另一种男权凝视和观看的泥沼。
  


  近日終於讀到一本比較像樣的內地女性主義著作,那是沈奕斐的《被建构的女性》。
  
  這幾年因為研究的需要,一直要大量閱讀內地的性別研究、婦女研究以及女性主義著作,但總是叫人失望的居多。當然,站在話語分析的角度,內地性別、女性主義話語之混亂與離奇,是可堪玩味的,這也是我最初選擇它作為研究對象的其中一項重要理由。
  
  但有時相關文本的可讀性實在太低了,三日都讀但覺語言無味呢。
  
  相比之下, 沈奕斐的《被建构的女性》好多了。首先,看得出作者曾對性別研究、婦女研究以及女性主義等領域下個死功夫,功夫扎實。其次,論述也綿密,能有系統的把以上領域的各方面以及各門各派的相關論點,作出舖陳,有推演,而不單是雜錦串燒(朱耀偉的那本《愛恨地球村》可謂箇中經典!!)。
  
  做學問,扎實是本份呢!


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存在的,这不仅仅是由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结构所决定的,也是由于长期的社会分工的差别所决定的。
————————————
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与性别无关,更多的是与教育有关。即使是所谓的男女之间的差异比较, 从个体上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比较,与性别无关。这个问题本来就不该拿群体说事,因为个体之间的差异不能用群体差异笼统概括之。


以前我一直嘲笑某些书评,前面不断地绕啊绕,书评作者费劲唾沫,不停地说掌故、背景、八卦,然后扯到与该书同类型的其他书或者其他作家,末了总免不了娇羞地提一下全书内容。
有一种说法把这个流程称之为三级片无论前戏有多长,最终总要搞一搞。我深以为然。
然而今天我看到楼主的书评……硬是没写内容,我竟然觉得有点不自在了……


这本书没看过
不过今日得见楼主、客......
我这个一般读者确有楼主说所得 
  人们在俗世中熙攘着摇晃岁月时间变迁 
    许多时候 世地事时人为 看似简单 意味深长......
 每个人都是编剧啊 在这待定世间若要限定一主题                   能否 以要对自己作为事情负责做限定 
                        真是一个问题
其实我温吞半天也就想辩解下 
   有时候写点东西吧 主题、离题 离题又主题 
    如此循环反复... 
     人就是这样虚幻又脆弱的生物 
       想抓住的不过是那眼下的一点从容
    刻意把一些描述的晦涩难懂
只是怕被人笑话罢了
         !又离题了 这也是个问题啊


获得精彩的女人都是后天变成的


恩那恩那~我们老师的说~
期中考,媒体中的性别图景...痛苦Ing..


嗯,说得太对了,我也这么想呢!
作者的功力特别扎实。敬佩又喜欢。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