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原子在我家中

(美)劳拉·费米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劳拉·费米  

页数:

309  

字数:

281000  

译者:

何兆武,何芬奇  

Tag标签:

无  

前言

恩里科·费米是当代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罗马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为其夫人劳拉·费米所著。本书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费米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活动,包括政治背景、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费米的生平事迹,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对核能从理论探索到实际应用的发展过程。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即无可避免地担负起双重使命。梳理和探究西方文明的根源及脉络,已成为我们理解并提升自身要义的借镜,整理和传承中国文明的传统,更是我们实现并弘扬自身价值的根本。此二者的交汇,乃是塑造现代中国之精神品格的必由进路。世纪出版集团倾力编辑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之宗旨亦在于此。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与之呼应,“世纪前沿”着重关注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学术思想的重要论题与最新进展,展示各学科领域的新近成果和当代文化思潮演化的各种向度。“袖珍经典”则以相对简约的形式,收录名家大师们在体裁和风格上独具特色的经典作品,阐幽发微,意趣兼得。遵循现代人文教育和公民教育的理念,秉霉“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大学经典”依据中西文明传统的知识谱系及其价值内涵,将人类历史上具有人文内涵的经典作品编辑成为大学教育的基础读本,应时代所需,顺时势所趋,为塑造现代中国人的人文素养、公民意识和国家精神倾力尽心。“开放人文”旨在提供全景式的人文阅读平台,从文学、历史、艺术、科学等多个面向调动读者的阅读愉悦,寓学于乐,寓乐于心,为广大读者陶冶心性,培植情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温古知今,止于至善,是人类得以理解生命价值的人文情怀,亦是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契机。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先培育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由此,我们深知现代中国出版人的职责所在,以我之不懈努力,做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脊梁。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世纪人文系列丛书编辑委员会2005年1月

内容概要

恩里科·费米是当代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罗马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为其夫人劳拉·费米所著。 本书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费米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活动,包括政治背景、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费米的生平事迹,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对核能从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的发展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劳拉·费米 译者:何兆武 何芬奇恩里科·费米是当代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是物理学罗马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本书为其夫人劳拉·费米所著。

书籍目录

第一部 意大利 一 最初的邂逅 二 我们相识之前 三 我们相识之前(续) 四 一个学派的诞生 五 微型“标致” 六 婚后的最初岁月 七 北先生和科学院 八 安阿伯之夏 九 工作 十 南美洲的插曲 十一 一个偶然的发现 十二 多么不懂得养育孩子 十三 1938年11月10日 十四 离去第二部 美国 十五 美国化的过程 十六 未来事物的某些影像 十七 一个敌国侨民在为山姆大叔工作 十八 保密和反应堆 十九 成功 二十 Y基地 二十一 一名警卫员和几位朋友 二十二 台地上的生活 二十三 战争结束了 二十四 蓬泰科尔沃退出舞台 二十五 一件新玩具:巨型回旋加速器致谢

章节摘录

插图:我很快就从亲身的体验认识到,费米是喜爱体育运动的。“我们必须赶快具体定下来。明天我们做一次短途的步行,后天走得更远一些。然后我们就要开始爬山了,”当他出现在瓦尔加德纳时,他就这样说。他穿着一条灯笼裤和一件蒂罗尔式短夹克,比我第一次看到他时要自然些,不显得那么古怪了。“我们到哪里去呢?”柯妮莉亚问道。她是个健壮活泼的妇女,是卡斯泰尔诺沃家的朋友、数学家莱维一奇维塔教授的弟媳。她劲头十足、滔滔不绝地说着,急得快要坐立不安了。费米已经伏在一张地图上。“我们可以到长谷去远足,一直爬到它的顶上去。”“那要走多远的路呢?”吉娜问道。费米把他那粗壮的大拇指按在地图上,移动了几次,量出了从长谷的底部到顶上的距离。费米的大拇指通常就是他的现成量尺。把它放到挨近左眼处,闭上右眼,他就能够测出一道山脉的距离,一棵树的高度,以至于一只小鸟的飞行速度。这时他自言自语地说了几个数字,随即回答了吉娜所提出的问题。“路并不很长。大概每条路都是六英里。”“六英里!这对于那些想和我们一起去的年幼儿童来说,岂不是太远了吗?”柯妮莉亚问道。在我们这伙人中,即卡斯泰尔诺沃一家连同表兄弟姊妹和各方面的朋友,包括有大大小小的少年儿童。家庭间的友谊远胜于在学校里结成的友情,这有助于避免美国流行的那种按年纪结伙的现象。费米转过脸来朝着柯妮莉亚,用带着嘲讽的严肃神情说道:“我们新的一代一定要练得身强力壮、耐苦耐劳,不要娇滴滴的。孩子们是能够走这样远的,或许还能走得更远。我们不要鼓励他们偷懒吧!”再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了。经常总是这样的:费米提出建议,其他人就附和,在他面前放弃他们自己的意愿。


编辑推荐

《原子在我家中:我与恩里科·费米的生活》:开放人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原子在我家中 PDF格式下载



也许是因为我学理科的缘故,对科学家的介绍方面的书很感兴趣这本书耳闻了许久,终于买到了


小时候读过家里旧版的,看得出我父亲也认真读过。走到今天,得益于这本书的启发。所以重买一本。


很经典,吧费米的生活细节写出来了我们可以参考


内容都还可以,但是内容较少有费米学习的经历,算是缺憾,不过最好能够读读原文的,毕竟在中国钱给的少,翻译就不好好做


  本书以个人回忆的方式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费米的生平和他的科学活动,包括政治背景、社会生活以及一些与他有关的人和事。通过本书,不仅可以了解费米的生平事迹,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人类对核能从理论探索的实际应用的发展过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