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城史
2006-10
上海人民出版社
景爱
384
310000
无
本书为“专题史系列”之一。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结合自己在沙漠轻田野考古种对长城遗迹实地考察与对历史文献研究的成果,对中国历代长城的建置时间、长城走向、建筑结构等进行了详细的考证,间以驳证不同的见解,并在前言与结语部分,讨论了人们对长城不正确的认识,长城的起源及对长城的研究与保护。该书引证史料宏富,并将实地考察与文献资料充分结合起来,提出了不少的见解,完整再现了中国长城建置的历史。
景爱,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先后在吉林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收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主要从事历史、民族、考古、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主要著作除本书外,还有《金上京》、《金代官印集》、《皇
前言第一章 长城及其起源诸说 一、长城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关于长城的定义 三、关于长城起源的误说 四、长城的起源 五、关于南仲城第二章 长城群体始建时期(上)——战国 一、战国齐长城 二、战国楚长城 三、战国魏长城第三章 长城群体始建时期(下)——战国 一、战国越长城与中山长城 二、战国燕长城 三、战国秦昭王长城第四章 长城整体改造时期——秦汉 一、黄河沿岸乌海市达拉特旗的秦长城 二、秦昭王长城的利用与延长 三、秦阴山北麓长城 四、对赵燕长城的利用与修补 五、汉代对前代北方长城的沿用 六、汉代新修筑之北方长城 七、汉代居延塞 八、汉代疏勒河流域长城 九、河西走廊令居塞第五章 长城局部增筑时期(上)——北魏至隋唐 一、北魏长城 二、东魏北齐长城 三、隋代长城 四、唐代长城第六章 长城局部增筑时期(上)——辽、金 一、辽代镇东海口长城 二、辽漠北边壕 三、第二松花江沿岸辽边壕 四、金代的长城 五、金漠南边壕第七章 长城整体维护时期——明清第八章 结语附录 长城的保护和利用后记索引
无
对长城有兴趣的,应当购买这本正史类的书。如果结合长城百年变化的照片集一起阅读,会对长城的演变更加有感触,特别是文物保护方面负面的...
《中国长城史》,景爱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
长城系我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其建造时间上起战国、下迄明代,持续二千余年;分布地域西达沙漠、东入朝鲜,绵延五千公里。然而,目前系统、全面、深入、细致研究长城的专著却是凤毛麟角,本书可谓是不可多得的一部。
有关“长城是什么?”、“什么是长城?”的问题,似乎人人皆知,实际远不尽然。世人接触、了解稍多的,大体不外乎秦长城与明长城。而秦以前各诸侯国在各自边境地区所筑的城墙是否是长城?汉、唐各代所筑的长城是否是长城?辽、金各朝修建的边壕是否是长城?明代的辽东边墙和清代的柳条边是否是长城?这些问题都含混不清。作者结合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给长城下了一个比较准确、完备的定义:“长城是以土、石、砖垒筑的连续性高城墙,系古代边境御敌的军事工程。”所以,长城包含了历代在边境地区用土、石、砖修筑的军防城墙(包括明代辽东边墙),但是边壕、柳条边以及自然山险都不在长城范围之内。
作者分群体始建(战国)、整体改造(秦汉)、局部增筑(北魏至隋唐、辽金)、整体维护(明清)四个时期详述了长城的建造和沿革,并尽最大可能参照文献记载和实地考察报告考证每一时期每一段长城的起止、走向和长度。最终得出了比较具有说服力的结论: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47.93公里,其中秦长城长度为7860公里,明长城长度为5787.78公里。
目前除明长城之外,历代长城基本都只有若干遗迹残存。然而即便是保存相对较好的明长城,也仅有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紫荆关、司马台等若干小段被列入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余部分的保护状况却十分令人堪忧。即便是列入全国文保的部分,近年也由于旅游开发不当等原因,反而面临着新的破坏。长城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保护长城务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文物保护法》为依据,各级政府都应切实履行保护长城的责任,全国人民也应牢固树立保护长城的意识,只有珍惜这份历史遗产,我们才对得起历史,对得起后人。
(蔡舰 2011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