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相遇了几分钟

于坚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于坚  

页数:

37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相遇了几分钟》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身体旅行和心灵游历的文字,大地与人生,在作者自由灵动的思考中,具有了哲学的深度。《相遇了几分钟》作者于坚,收录了于坚的五十多篇散文,包括:《游泳池记》、《看画记》、《火炉上的湖泊》、《似是而非的镜子》、《少年中国》等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于坚,著名的“故乡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另著有诗集《空地》。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及杂文集《棕皮手记》等。

书籍目录

游泳池记看画记火炉上的湖泊红山上的圣殿——记布达拉宫之一滴春天的火车棕皮手记·故乡费里尼多依河水车高原上的葡萄温泉秋天小世界付费歌剧合唱红高跟鞋后面菜市场电梯向上驶去围墙文身队伍民工盘问轿车低头驶去今天秋天的网球事件似是而非的镜子突然结束的酒店散客油管桥旧货市场相遇了几分钟某寺记遇见治疗何谓日常生活——以昆明为例香格里拉札记杜尚、景泰蓝、世间一切皆诗之一转述迪麻洛皇马阿姆斯特丹,没有黑暗的河流北京 巴黎迷失在东南亚的阳光下郎勃拉邦的贾科梅蒂词与物·锄草词与物·把柄词与物·地图词与物·争先恐后词与物·增光良知无心影响优势但是令人恐怖的现代艺术没人让你卖馍的再说拿来成性少年中国少许思路天地无德网络、大字报、一言兴邦武侯祠与先贤祠在世纪末想到时间没有隐私地活着盐与缘——纪念《世界文学》棕皮手记:随便西部主义·羊肉泡馍一招鲜与馍黑暗某县塞纳河边的书摊及其他包裹彼岸虎跳峡再记因为一家刊物问了,所以谈起散文

章节摘录

  1  他在水里唤了我一声,裸体的男子,除了一条短裤,没有任何衣服、背景可以帮助我回忆起他是谁。那张脸像显影液里的图片,拼命要浮出来,但似乎早已显影过度,只是一片黑暗。他是谁?我肯定不是在他游泳的时候认识他的,那时他穿着衣服,是哪一类的衣服,暗示的是哪一类人物?是在什么环境中,某人家里?商场?医院?单位?我无法想像,这个男人现在只穿着一条游泳的裤衩,没有任何背景暗示的肉体,脱光了衣服,他一点身份的迹象都没有,而那身体是那么平庸,就是一块肉,像吊挂在屠宰场的猪肉那样。没有什么特征,如果另一个人唤我一声,情况还是如此。这个人,我不能通过身体回忆出他,他和我的身体没有丝毫关系,我们是在衣服中认识的。西装?休闲装?但他是怎么认出我来的,我也是只有一条裤衩。他显然并不确定,企图进一步确认,他从水里缓缓地游过来,渴望和我交谈,渴望通过一些词语继续试探。但我毫无把这张底片冲出来的兴趣,眼看他的身体越来越近了,我把脸转向别处去,他改变了方向,他并不确定他是否真的认识我。游泳池忽然变小了,我尽量绕开他,拖延那尴尬的时刻。他也在远处注意着我,我感觉我正像一张放在显影液里的相纸,被他翻来翻去,也许他已经知道我是谁,认出了记忆中那个裹在某套衣服中的裸体,但我从未裸体出现在此人眼前呀,和我有过裸体经历的人,我是不会忘记的,那印象总是会刻骨铭心。我终于没有能把关于这个男人的记忆从黑暗里调出来。我乘他不注意,悄悄地从一个梯子爬上岸,飞快地离开,但我还是在最后的时候把目光投向游泳池,立即再次与他迟疑的目光相遇,他咕噜了一句,好像是说,再游一下嘛,要走啦?我点点头,离开了,心里一阵轻松。我穿好衣服,来到街上,一个穿丝绸夹克的人经过我身边,我忽然想起来还在那游泳池里泡着的男子是谁,他是何群的朋友,某年的夏天,我们曾经在一起打过网球。他穿着这种丝绸的夹克来到网球场,头发上抹着油,皮鞋锃亮。我以为他不是来打网球的,但他脱掉衣服和皮鞋,换上运动短裤和鞋,握着拍子走了进来。  2  他正在换衣服的时候,手机响了,解裤子的手就停下来,换了一个方向,伸到手包里拿出一块手机,打开,是哪个?他的脸于是慢慢出现了一种办公室的表情,我觉得那是一个副主任的表情。刚才他的身份难以捉摸,六十岁上下,提着一个塑料袋,灰色的棉布夹克,运动鞋,打扮在民工和机关干部之间,拿出一块手机就不一样了,看起来不再像民工。说起话来就更清楚了,慢的,听不出口气,听不出是肯定还是否定,没有立场。那边有人在嘀嘀咕咕,他听了好一阵,只说了两句话:你莫听他乱说,明天我过来再说。然后他重新穿好衣服,干脆地走掉了。3  游泳池有洗澡的地方。许多人进来,把身上的那条裤衩也脱掉,拧开热水,冲洗起来。同时也亮起嗓子,开始唱歌。有的人真是唱得好,嘹亮,全浴室都可以听到。有的人嗓子不太好,也要小声地哼着,一边叉开大腿根,往那些毛上抹肥皂;或者把毛巾搭在脊背上,一边唱,一边上下拉着。这种情况是经常的,裸体,在澡堂里歌唱,没有人觉得不对。但在其他的公共场所,从来没有这样的情况,例如在超级市场、在邮电局、在银行、在大街上、在其他必须衣冠楚楚的场合,如果你那么做,旁边的人就会惊讶、愕然、夸张地望着你,你只有疯掉,才能继续这么做。  8  我在热气朦胧中恍惚看到游泳池边上站着一个穿黑袍的人。仔细看,才看出是一个救生员。他穿着冬天的长衣服,他怎么救生?他在池子周围缓缓地移动,令我想起中世纪的修道院,那时候有游泳池吗?游泳池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游泳池在我的世界里出现,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事情。一个白瓷砖的露天游泳池,在翠湖的旁  边建起来了,它成为昆明的一件大事。我记得在夏天的一个下午,老师带我们去了里面。所有男孩都穿着红布做的游泳裤,女孩子则穿着内衣和短裤,那时候没有游泳衣。水非常清,碧蓝色的。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白色瓷砖,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从这时候起,游泳成了一件事情,游泳证,买票,一小时一场。经常买不到票,每次去买票都要排队,在开场前一小时就要去排队。而在此以前,游泳是在河流上、池塘和滇池中。在那边,我们几乎不说“游泳”这种话,我们把游泳叫做“洗澡”。我相信人类先是要洗澡,然后才开始游起来的。在洗澡的时代,游泳是一种“洗”和“玩”,而不是体育活动,不是自由泳、蛙泳。我是在玩水的时候  忽然学会了游水的,我最初学会在水上扑打,但是可以前进的动作,被上过游泳课的孩子叫做“排澡”,狗刨式。我先已经通了水性,慢慢才被蛙式、海豚式驯服。我们只是偶尔去游泳池游泳,那是一个要买票的正式地方。而在我童年时代的习惯中,游水只不过是一件脱了衣服就跳下去的事情,我们并不重视游泳池,那是一个  时髦的学校。我从未想到的是,二十年后,这个世界已经不能随便脱掉衣服游泳了,池塘消失了,河流上漂满垃圾,滇池成为脏水。身体惟一可以和水发生关系的地方,只有沐浴室和游泳池。而且,温水游泳池一个个出现,连冷水都渐渐消失了。对我来说,游泳是冷的而不是热的。是夏天而不是冬天。是室外,是蓝天和白云,而不是光线阴暗的室内。“世界变了,一种可怕的美已经诞生。”叶芝说这话的时候,他大约想到的是一些巨大的运动,例如工业革命、蒸汽机什么的,他恐怕想不到“可怕的美”将从游泳池里诞生。昆明几乎所有的游泳池都成为温水的,不仅是在冬天,也在夏天。如果要像过去那样在湖泊里游泳的话,你必须离开这个城市一  百公里。经常有烤肉的香味从雾气里飘过,使人觉得是在肉汤里游泳。现在游泳池不仅游泳,也卖烧烤油煎的各种食物,围着池边还有许多靠椅、圆桌,出租麻将、扑克。最后还剩下两三个冷水的游泳池,里面空空如也,生意清淡。有一天我发现一个,进去,忽然想起奥登的诗来:“他在严寒的冬天消失了;小溪已经冻结,飞机场几无人迹……”长这么大,我还是一个人在如此巨大的游泳池里游泳。冰冷,安静。就像一个热闹的时代结束了,只有我留下来,孤独地站在巨大的广场上。

媒体关注与评论

  慢了半拍的生活的情人 瘦猪 北京青年报  你可以一眼看见他,奔向检票口的人群中晃晃悠悠的那位;走了一个小时去赴宴,然后再走两小时回家,喝多了也不坐车。他总是和正常差半拍,天塌到他跟前也会慢下来。他遭到朋友批评的次数最多,可酒过三巡,他是唯一一个大家都羡慕的人。相信你也认识这样的人。于坚的散文集《相遇了几分钟》中有篇叫《多依河水车》,里面的马云被于坚定义为生活的情人,症状是在十分钟里输掉回程的票钱,但经过他身边的漂亮的布依族姑娘立刻使他忘记了如何回家的难题。没心没肺,他的父母肯定这么说。我恰恰是不太彻底的这么一种人,所以看于坚不疾不徐的散掉的文字,好像看着一颗颗失去绳线束缚的珍珠,心思随之滚动,一时半晌竟收不回来。  国人受秩序森严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大,奇怪的是国人历来崇尚散人、并且创造了散仙这种三不管的黑户神仙。散人斜睨着眼在规矩的边缘散步,他多多少少有些异类,却又面带笑容易于接近;他叫人羡慕却叫人难以模仿,因为若真的像他那样,你会失去很多你难以舍弃的东西。于坚把这类人叫“生活的情人”,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对生活从不要求永远。在正常人眼里,这类人要是再慢下半拍,就彻底歇菜,无药可救了。  《相遇了几分钟》就是一个慢了半拍的情人写给生活的情书。游泳池菜市场羊肉泡馍店,西南方的中国塞纳河上的巴黎……于坚懒散地踱着步,这个抚摸世界的作家(散文是散步,是个是跳跃,小说是策划。但我的散文是爬,匍匐前进,抚摸。于坚如是说。)目光怜悯,动作轻柔,他带泥巴的手指滑过日常器物,他的文字滴着唐宋的墨汁,他在后工业社会的角落,怀念你耕田来我织布的农家生活。慢下来,当然会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风景,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的话。牛车上吟诵陌上花发可以缓缓归矣的句子固然风雅,难免不被火车带起的罡风,吹得七零八落———撞过来,就有性命之虞了。于坚兜转了一圈,发现唐僧仍在悟空划定的安全圈子里,他默诵的佛经,对通往西天途中的荆棘和妖魔毫无感化作用。于坚尴尬地挤在这样的悖论瓶颈:落后就要挨打,不愿被打就要拥有自己鄙视的“有机事必有机心”;南山采菊孤芳自赏的悠然心境,时不时地被绝尘而去的现代轿车溅上一身泥点;水墨画展门可罗雀,人们都争着去看杜尚的小便器了,即使他们是严重的前列腺肥大患者。若人类都能慢下来,世界就不会这么麻烦;只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去反省去回归,那么此民族此国家就该有麻烦了。于是大伙都比着快,如你所见,麻烦越来越大……慢,还是快?这真是个麻烦问题。  我还是在阅读上慢半拍吧,容我走会儿神,在楼高月小的都市里,按照于坚的指点,寻一眼没贴瓷砖的温泉,熨烫熨烫我的开始发皱的皮肤。  要看完时,我发现书的篇目安排得杂乱无章,不分时间、不分内容。仿佛在检字房,于坚偷摸搅和了一下工人排好的铅字,然后露出顽皮的微笑。于坚的这本集子,最适合雕版印刷了,虽然实际上连铅字印刷都已踪迹无寻。


编辑推荐

  散文的方向就是越来越散,越来越自由,最后也许它是什么也不知道了,一些文字而已,但是能够直指人心。这是一部关于日常生活、身体旅行和心灵游历的文字,大地与人生,在作者自由灵动的思考中,具有了哲学的深度。这是一位严肃的诗人、作家的灵魂出场……  我在散文上,我是后退的,我是要回到最基本的说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相遇了几分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