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
2008-03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编辑委员会编
454
638000
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朋友: 我谨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向参加“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的各位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特别是对于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韩国、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等的外国学者,来自台北、台南、高雄、北京、天津、沈阳、乌鲁木齐、西安、太原、银川、广州、南京、郑州、武汉、济南、合肥等的外地学者,冒着盛夏酷暑,远道而来,使我们的会议大为生色,我要先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学术为中心,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召开学术讨论会,出版研究专集,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 我们这次讨论会,我以为特点有四多:一是参加学者多,100多人;二是提供论文多,80多篇;三是讨论议题多,涉及的议题有内陆欧亚、水利社会、经学与简牍、中外交流、明清江南、中国古代文献释读;四是使用方法多,有的以考据见长,有的以论述擅胜,有的使用新方法,有的发掘新数据.论文议题所及范围,上下五千年,纵横两半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术界繁荣的景象。 史学研究的基础是求真,然后才是释义(阐释意义),才是益智(增长智能)。我们论文多,议题多,方法多,但是,综合看来,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资料相当扎实,二是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各位的论文,大多立足于学术前沿,针对学术界已有的成果,讨论切磋,推陈出新,努力推动学术向前发展。我自己的专业是中国近代史,对于各位讨论的问题,不敢置喙,难以参与具体讨论,但以自己读史常识来看,有不少论文,都很有价值,读后大为受益。 有些论文,利用新数据,论述新见解,比如关于日本光明皇后写经问题,郑虔墓志及其生平的考释,徽州日记的发掘;有些论文是老问题谈出新看法,如诸子出于王官问题,范仲淹《岳阳楼记》问题,这些都明显地推进了先前的研究。有的论文经过考证,纠正或补充旧说,如关于《康熙字典》编纂者的情况,《清史列传。儒林传》一些人物生平事迹的考订,对摩尼词义的考辨,问题看似细小,但价值很实在.有的论文以新理论释读旧史料,别开一番天地,如关于萧山湘湖社会变迁的讨论,关于清代吴中社会的研究。
“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传统中国研究中心主辩的一次盛会。 本论文集作为《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四辑。第二届“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结束后不久,编委会即向所有与会者发出修改论文、以助编撰的建议。现根据“参加会议、提交论文、发表报告、符合规范”四原则,从已定稿的论文中,选择二十多篇,略作分类,编成此集。
序西方异域资讯与昆仑山一西王母神话的流变希罗多德关于草原之路的记载突厥葬俗和祭祀有关的几个问题突厥的墓上祭祀“摩尼光佛”与“摩尼”考辨佛教戒律学在中国的早期发展法显在犍陀罗所见寄多罗王朝事迹考塞北与江南:喀左县吉祥寺的十六罗汉壁画马祖缘名之辨正略论汉语外来词的词源考证和词典编纂甲骨文“合文”判断方法的初步研究——以花园庄东地甲骨“合文”为例《左传》“哀公篇”疑义新证(续)《四部丛刊》本《大戴礼记》卢注辨误(一)北朝经学与《老子》《五礼通考》征引《十三经注疏》考异《康熙字典》总阅官、纂修官行历考实阮元《经籍纂诂》纂修考关于清代今文经学察变观风,史有子意——读刘咸炘《治史绪论》“便当”一词考源——从训诂学角度考察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论湘湖恩怨——一个区域社会史的演变轨迹作为村规民约的明清徽州族规家法初探明清以来的徽州日记及其学术价值明清江南州县的衙署正统的消解:明清江南周孝子信仰初考——以常熟为中心明末以来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蓄妾恶俗的态度及其影响明清小曲在台湾之传衍探述《黑黑癸未诗词存稿》笺释(中)
西方异域信息与昆仑山-西王母神话的流变 钟国发〔摘要〕中亚游牧文化的兴起,导致空前丰富的西方异域资讯于春秋战国时期传人中原,其所激起的惊奇感与神秘感,介入以哲学理性重新诠释传统的潮流,于是在上古东夷神话重构的基础上,形成了昆仑山-西王母神话。中西交通的进展导致更加丰富的西方异域信息输入,既给予该神话以新的发展灵感;又以实证信息消释该神话的生存基础,迫使其逐渐转型以摆脱异域信息的制约.昆仑山神话于隋唐以后失去发展势头,西王母则演变为道教的王母娘娘,后来还以“瑶池金母”的名义揉进民间所奉的至尊女神之中。〔关键词〕昆仑山;西王母;西方异域;神话〔作者简介〕钟国发,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上海200020)一、战国时期西方异域信息的激增上古世界文明区域大体呈东西向线状排列,中原华夏文明孤悬于此线东端,与其它文明地区相比,对外交流比较不易。华夏文明的北东南三面,可供交流的文化信息源都比较少,远远无法与西方广袤的文明地带相比。古人往往相信远方异域就是神灵鬼怪居留之处。华夏先民对中原环境相对熟悉,日常遭遇的主要问题基本上可以依靠一套经验技术来解决,神秘感相对少一些。而对中原之外的异域世界,则很不熟悉,觉得既畏惧,又好奇,任何来自异域世界的片断信息,都容易激起神秘感,引发神灵意象。神话植根于人的主观神秘体验,这些神秘体验中的直觉情感,以个人眼前及群体记忆中的形象数据为蓝本,被具体表达为鲜活的意象;这些神秘意象又被织入群体的记忆库藏之中,成为虚假记忆,并常常在世代传递中被增益、被放大。华夏神话中有许多关于四方异域神灵鬼怪的虚假记忆而其中关于西方的,比关于其它三方的都要多。
《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4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