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3号橱柜

金彦洙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金彦洙  

页数:

306  

译者:

王崇文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韩国文学界五大权威奖项之一——文学村小说奖(第12届)的获奖作品。一个在无聊的研究所混吃等死的年轻男人,无意中发现一个橱柜,里面装满了带有奇异征兆的人(“城市异兆族”)的档案:手指上长出一棵银杏树的大叔;为了接近自己深爱的女人而努力变身为猫的壮汉;认为自己是外星人从而不断向“故乡行星”发射讯号的无线通信爱好者……这些小故事看似光怪陆离,其实都影射了现实社会中都市人的生存状态,即在科学体系带来的所谓理性和秩序的统治下,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孤独、焦虑、绝望和宿命感。

作者简介

金彦洙,毕业于韩国庆熙大学国语专业,修完庆熙大学研究生院国语硕士课程。2002年凭借短篇小说《傻瓜文章速成法》和《集市街》在《真州日报》秋季文学大奖赛中胜出,2003年凭借中篇小说《挥别星期五》获得《东亚日报》新春文艺奖,从此正式亮相文坛。2007年,以《13号橱柜》荣膺韩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村“小说奖。

书籍目录

第1部 橱柜 鲁特·西弗里斯怎么了? 异兆者 银杏树 请接电话 半月湾和威廉王子啊,对着 这午后咯吱作响的无聊说点什么吧 长眠者 分身幽灵 权博士 记忆镶嵌者 匹诺曹 星期五,放下百叶窗 想要变成猫 巫师 病房 喝罐装啤酒第2部 天国之城 时间跳跃者 现代双性人 巴别塔之钟 外星人无线通讯 她在尘土飞扬的换气扇下吃饭 我也在这里 多重灵魂所有者 特派员,交易,以及橱柜前的母猫 我为人类这个物种感到羞耻 影子 双胞胎 妄想者 和她共进晚餐 我也是异兆者吗?第3部 饵雷 饵雷 遗言执行有限公司 绿色的石蕊试纸 陌生的城市 有鳄鱼 岛 ★注意事项获奖作品评论获奖作者访谈获奖感言

章节摘录

  我第一次问及13号橱柜的时候,权博士作出了下面的回答。  “这是圣经的结束啊。所谓人类,既是种群的最后阶段,也是新种群的开始。”  所有的现代人都是大约二十万年前由类人猿变种而来的一位非洲女人的后代…一这就是有名的“非洲夏娃说”。由这位名叫米特昆德丽亚·夏娃的黑人女性所繁衍的人类.从非洲出发,一直向东迁徙,他们经过西亚和中亚,越过白令海,穿过北美,直到拉丁美洲。这其中有过第一轮迁徙和第二轮迁徙。在迁徙的过程中,想留下的人留下了,想继续走的人就接着往前走。总之,经过漫长复杂的迁徙,人类散布到全世界各地,开始了二十万年的繁衍生息。与此同时,他们把地球变成了垃圾焚化炉。向火星和木星发射了宇宙飞船。而且为了加工汉堡包用的牛肉,他们还把亚马逊河两岸的原始森林砍掉了三分之一。  然而,用权博士的话说,人类这个物种在世界的舞台上活跃了二卜万年之后,终于迎来了落幕的时刻。就像恐龙毅然决然地结束自己的时代一样,人类也将消失在物种历史上。要问其中原因,这是人类这种物种已经无力再承担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的内部秩序了。不过,这不是很可笑吗?竟然不是忍受不了地球的外部环境或者内部环境,而是忍受不了由自己亲手创造出来的文化秩序?  我曾经设想过人类灭亡的原因,可能是彗星撞地球、气象异化,也可能是某个疯子按错了按钮发射了原子弹,也可能是经空气传染的致命病菌的出现,或者是人工智能和机器文明的畸形发展。然而,我从未想到竞然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秩序最终把人类推向灭种的命运。这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是说人类两百年前创造出来的资本主义或其他什么体系一直在吞噬着人类社会,到如今已经成长为人类无法控制的怪物了吗?  “新的种类在出现。不是物种的进化,而是新物种的诞生。”  “那么,人类的时代就要结束了吗?”  “是啊,很不幸。”  “真令人遗憾啊。”  “因为永远是不存在的。”  “那么一万年之后想要看到人类的话,就要去自然史博物馆了?”  “一万年?老兄认为人类依照现在的生活方式还可以在地球上坚持一万年?”  “那么您认为是多少年之后呢?”  “一千年吧?短的话,五百年?想要人类的痕迹留在博物馆里,那也要在新物种对我们有兴趣的前提下才行。比如说他们可能会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像他们一样生活啊。人类这种物种真是叫人寒心啊。”’  因此本书讲的是那些在过去的岁月中被当作灾殃、疾病、怪胎的新物种的故事;是那些饱受进化后遗症痛苦的人们的故事;是遭受无名恶咒,却没有医疗保险,没有正规治疗,无处求助的人们的故事;是那些身心荒瘠,或自愿或被迫地离群索居,孤独凄苦的人们的故事;是那些在目前的社会中被视作巫术和异端,却无处申辩,处境艰难的“异兆者”的故事。  有一个体内会生成强力甲烷气体的小伙子,每当他打嗝的时候,如果在嘴边打开打火机的话,一条火舌就会喷射而出,跟火焰喷射器相比都毫不逊色。小时候,为了吹灭生日蛋糕上的蜡烛,他曾经一把火烧光了全家人的头发。从此,害羞沉默的小伙子藏着这个秘密,独自一个人住了很多年。终于,忍受不了苦闷和彷徨的小伙子走出了自己的房间,去寻求医生的帮助,而医生给他开的处方相当地具有科学性:  “打嗝的时候,不要做些把打火机凑到嘴边之类的毫无意义的事。另外,危险的火焰旁边,千万不要打嗝。”  我们所谓的科学就是这么轻松容易。然而,你能理解这位被无视自身存在的小伙子的悲哀和愤怒吗?让他深深恐惧的不是“我的嘴巴为什么会喷火”,而是“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  异兆者们无法知道为什么自己会遇到这些莫名其妙的事情。他们无法去医疗机构寻求治疗,也无法向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因为在医疗目录或咨询分类表里,他们的问题并没有被列入其中。他们被社会排斥,过着孤独凄苦的生活。我们应该为这些可怜的人做些什么呢?把他们送到《信不信由你》、《奇妙亚洲》、《无奇不有》之类的电视节目,在短暂的大笑和惊奇之后就抛之脑后?还是把他们归为神经病、强迫症、幻觉等精神病,关进幽深黑暗的精神病院?  如果让我对性急的读者说几句的话,我要说,本书不是介绍那些出现在《信不信由你》,《无奇不有》之类的电视节目里人物的,也不是讲述那些乘坐飞毯,在天上飞来飞去,伸出手指,念出咒语“吧啦吧啦变”,就会把人变成青蛙的有趣的巫师故事的。顺便说一下,本人因为过于理性和注重。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韩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分为小说奖、作家奖和新人奖三种奖项,旨在鼓励本年度文坛上出现的优秀小说和创新作品。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描写奇人、变异人,或者是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怪物们的百科全书。小说自始至终,一直不断有奇怪的人物登场。有吃汽油、石油和玻璃的人,有拇指上长银杏树的人,还有想变成一只猫的人、时间跳跃者、长眠者、变种人、分身幽灵、影子双胞胎等等,层出不穷。这些人类所无法想象的具有异常征兆的人都在本书里汇聚一堂。就像博尔赫斯一直不断地在人类历史中寻找那些匪徒们一样,作者把自己想象的所有变异人都聚在一起,时而幽默、时而怪诞地讲述了他们奇奇怪怪的生活经历。对此,读者的第一感觉将会是:反感。不管是虚构的百科全书人物也好(尽管没几个),实际存在的人物也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为了维持现有社会系统而被废弃的、或是不得不废弃的人种,可是作者却坚持把这些人物都聚在一起,自然会让人产生排斥感。但是,倘若你一直坚持把本书读下去,读着读着,这种排斥感就会逐渐变淡。不知不觉的某个瞬间,你会在那些似乎已经被废弃的怪物或是变异人中发现自己,或是看见藏在自己内心的那些变异。于是,本书刹那间使读者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异兆族的分身幽灵。  ——(韩)文学评论家 柳宝善  我的老师曾教过我这样的话。他说:农民、渔夫、杂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去工作的老实人,而写小说的比这些人还要低两级。但是老师错了。写小说的人的欲望根源就是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至少要比那些老实人低三级。  所以,世间的所有读者没有必要去宽容作者。  您用您付出汗水和屈辱而辛苦艰难地换来的钱买了一本书,而这本书却不及一个馒头或是一块鲫鱼面包更能让您的心灵感到充实和满足,那么您就该打这个作家一耳光,然后酷酷地说:  “呀,你这个臭小子,一本书的钱可以让一个三人家庭吃上美味的炸酱面,而且还有免费的烤馒头提供,会吃得很开心的。你这个混蛋!”  可是,我却不知天高地厚地写出了这本书。  而且还不懂分寸地领了个奖,现在想来真是羞愧难当。  我做好了挨耳光的准备。  ——金彦洙


编辑推荐

  这是韩国文坛最有影响力的文学奖,分为小说奖、作家奖和新人奖三种奖项,旨在鼓励本年度文坛上出现的优秀小说和创新作品。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描写奇人、变异人,或者是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怪物们的百科全书。小说自始至终,一直不断有奇怪的人物登场。有吃汽油、石油和玻璃的人,有拇指上长银杏树的人,还有想变成一只猫的人、时间跳跃者、长眠者、变种人、分身幽灵、影子双胞胎等等,层出不穷。这些人类所无法想象的具有异常征兆的人都在本书里汇聚一堂。就像博尔赫斯一直不断地在人类历史中寻找那些匪徒们一样,作者把自己想象的所有变异人都聚在一起,时而幽默、时而怪诞地讲述了他们奇奇怪怪的生活经历。对此,读者的第一感觉将会是:反感。不管是虚构的百科全书人物也好(尽管没几个),实际存在的人物也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为了维持现有社会系统而被废弃的、或是不得不废弃的人种,可是作者却坚持把这些人物都聚在一起,自然会让人产生排斥感。但是,倘若你一直坚持把本书读下去,读着读着,这种排斥感就会逐渐变淡。不知不觉的某个瞬间,你会在那些似乎已经被废弃的怪物或是变异人中发现自己,或是看见藏在自己内心的那些变异。于是,本书刹那间使读者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异兆族的分身幽灵。  ——(韩)文学评论家柳宝善  我的老师曾教过我这样的话。他说:农民、渔夫、杂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去工作的老实人,而写小说的比这些人还要低两级。但是老师错了。写小说的人的欲望根源就是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至少要比那些老实人低三级。  所以,世间的所有读者没有必要去宽容作者。  您用您付出汗水和屈辱而辛苦艰难地换来的钱买了一本书,而这本书却不及一个馒头或是一块鲫鱼面包更能让您的心灵感到充实和满足,那么您就该打这个作家一耳光,然后酷酷地说:  “呀,你这个臭小子,一本书的钱可以让一个三人家庭吃上美味的炸酱面,而且还有免费的烤馒头提供,会吃得很开心的。你这个混蛋!”  可是,我却不知天高地厚地写出了这本书。  而且还不懂分寸地领了个奖,现在想来真是羞愧难当。  我做好了挨耳光的准备。  ——金彦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3号橱柜 PDF格式下载



有几次我向朋友们推荐此书,跟他们讲那些孤独外星人和银杏树大叔们的故事,我满头大汗的刚描述完那些关于无聊日子的滑稽描写是多么有趣,又急匆匆的告诉他们关于外星人的孤独是多么伤感。也许在他们看来,我的急不可耐和这些故事同样奇怪,这本书真的有这么好看么?我认为您看过后就知道了。


虽然不知道书里的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有些新闻里也看到过的确有这样或者那样奇怪的人,值得一看。


非常独特的一本书,问别人借来看过后又买来收藏.


全是奇怪的故事,满新奇的!


我是看了简介被吸引而买的,是我喜欢的类型,书本很精美。


挺有新意的


帮朋友带的她很喜欢


还好吧....怪人呢==


这是一本很奇怪的书,怪怪的人物,怪怪的故事。作者用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讲述着这个有点玄幻的故事,当时看过的人都会发现。书中出现的千奇百怪的人,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存在着,不过书中的他们是被作者放大了而已。说实话,这本书有点难懂,有点深奥。这跟世界名著的难懂不同,这本书让人感觉好像捉着了什么可是又好像没有。刚开始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看不下去,但是不要轻易把它放弃,它绝对值得一看。而它有种魅力,让人看的时候想把它扔了,扔了之后又想把它捡回来再看。


从最开始的有点不舒服的感觉,渐渐的有一点认同感,现今社会,谁没点异兆族潜力呢


这本书在图书馆看过觉得很好所以买下来,书页和封面的纸质很薄,而且封面破了,上面有脏印子。估计不是正版,一分钱一分货。前天下定昨天就到,物流很快。


怪人嘿嘿


  时隔五年,再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我已经进化或退化成正常人了。因此对书中描写的一些人一些事不太认同。比如孙珍恩小姐,我就没办法喜欢她。肥胖、自卑、迟缓、怯懦、暴饮暴食,自己也没有想过要改变,在办公室里独来独往,在尘土飞扬的换气扇下吃饭,就算你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又有谁喜欢你呢?即便是男主,看到她或许更多也是同情,而不是喜欢吧。
    
  就像王菲唱着: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当然,书中讲的并非爱情故事,而是各式各样的异兆者症候群。以前看到这类故事都觉得新鲜好玩,也会以自己思维有时异于常人而隐隐地自豪,甚至将自己刻意打扮成非正常人的模样。怎么说呢?因为正常太无聊,太乏味,太波澜不惊,故事还没有开头就已经猜到结局,所以当正常人太不好玩了。如果遇到谁可以吃玻璃汽油,嘴里养蜥蜴,床下有鳄鱼,将是多么新鲜好玩的事哇!
    
  事实证明我也是无聊到蛋疼了。我经历了几年索然无味的生活,在一个狭仄的小城市呼吸粉尘和汽车尾气,每天唯一的外出活动是傍晚在桥上散布,而桥上布满狗屎。以前我特别反感这样的生活,在这种小城市,找个跟我一起玩民谣搞摇滚的人都找不到。桥底下永远只有大妈们听着最炫民族风,跳着广场舞。我这种小众的人类,摆明是要去大城市的嘛,不然怎么生存呢?
    
  但是,即便我在广州呆了四年,却并未过成我真正想要的样子。在大城市,的确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更新的信息,更文艺的生活。然而在大学,我只用了极少的时间去外边看演出,看电影,看画展,听音乐会之类;更多的时候,还是默默地兀自纠结,窝在宿舍弹吉他,听摇滚,或者去上课,泡图书馆。我也没有因此而认识更多的人,朋友主要还是学校同学。我在北京漂了半年,也没有因此而更文艺。何况出去干个什么事都是要花钱的,生活不会因为你听过歌剧看过画展就高雅一些,也不会因为你读过些书看过些电影就有文化一些。因此,即便有资源,但也是要经济基础才能获得的。没有合适的金钱、时机和心境,资源也都荒芜掉了吧。
    
  现在,我是预备在这座狭仄的三四线城市生活下去了么?放弃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只身到大城市为梦想打拼,我以前不是没想过。以前我还经常幻想能靠写小说维生呢,幻想着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埋头搞创作的生活,就像本书作者一样,这实在是太美妙了。但现在觉得这种想法真的非常幼稚。事实上无论做什么事,总得先有份稳定的收入才行。但有了稳定收入之后,还有没有心境搞创作呢?这终究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现在看来,还是做一个俗人比较好。作为一个俗人,没有那么多闲心纠结,自然就会更快乐一些。而纠结,或许就是创作的原动力。
    
  我承认我从现在到以后是要变得越来越俗了,也是要变得越来越正常了。也许是生活所迫,但更可能是成长的历练。就像陈珊妮在歌里唱:年少时太轻狂,最后终须毁灭。其实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也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在广州的那些书,大部分都搬回来了。它们在我表哥的房间里整整摆了一面墙的书柜。搬的时候我很想哭,感受到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之前每次搬书回家都把箱子给弄坏了。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买了这么多书,还不包括一些送人的扔掉的。想到自己看了这么多无用的书,终究成为了一个无用的人,内心五味杂陈,不知作何感想。
    
  如今,亲戚们纷纷跑来祝贺,恭喜你进了报社。我换上欢快的表情,但心中始终有些不甘,这种地市级报纸,曾经一直是自己不屑的。但如果进的是某个牛逼的报业集团,就会把自己累的死去活来,也并非我所愿。时到今日,已是找工作最艰难的时候,传说目前本科生签约率只有38%,研究生签约率不超过三成。大公司都在忙着裁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已经是很来之不易了。你也该准备努力工作了,不然都要靠师弟来教育了。幸好,报社的工作还没有公务员那么无聊。我最近是真心不想考公务员呢!
    
  五一仍旧打算去北京看次迷笛。尽管很多年前就想去,但一直没有成行。也许再过一阵,我连POGO的力气都没有了。本来打算提前去,联系了一家酒吧,想去做义工,后来发现他家的酒吧倒闭了。不由哑然失笑。


  力荐+++
  一口气读完
  好久没有一本书让我觉得这么新奇了
  各种异型人
  作者的想象力不是一般
  最后附的文章说作者有过严重的两极抑郁
  唉
  天才多半有心理问题
  就是我们所谓正常人看他们觉得和我们不一样
  其实呢
  谁知道呢
  
  长眠者
  两性人
  在喉咙里养蜥蜴
  手指上长银杏树的人
  光光是这些已经足够吊人胃口
  何况作者把这些荒诞却又不荒诞的故事串了起来
  背后藏着对现在这个社会的不理解
  或者说看不懂
  
  我想说
  这是我今年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一本书
  大家有机会一定找来看看


   会看这本书的初衷完全是因为它好看的装帧,黑白色妖兮兮的不知所谓,最和我胃口了。里面有几处出现的淡绿色的画也蛮新奇,是我没什么见识么,这还是我第一次碰见这样的。
   天马行空的异兆者,一开始叫我有点提不起劲。我有一个不大好的习惯,就是遇上自己很好奇故事结尾的书会提前翻最后几页,自愿性剧透哦。。。所以早就知道书里的奇观异象都只是作者的杜撰时,我举双手双脚同意他最后的那句:世间的所有读者没必要去宽容作者。
   只不过奖的确不是厚脸皮就能得的= =越看到后面越有被凉水浇了一通的赶脚是怎么回事哟喂。。。。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会产生逃避人群的想法,不知道为什么要每天忙些有的没的,和一群同自己一样无所事事的家伙厮混在一起讲屁话,被一种什么力量推着往前走,走相同的路,一条循规蹈矩却安全的路,不是喜欢,只是,默默地跟从。。。
   我记性不是很好,所以有些话如果不记下来,恐怕吃了碗炸酱面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因为不安,才把生命安排得过于井井有条。我们仔细地制定计划,再认真地去执行。我们把人生变成有规律的重复,而一旦当“重复”最终形成了有效率的自动系统,就会开始反过来支配我们的人生。我们于是靠习惯和规律的力量活着。所谓有效率的人生,其实就是每天过一样的日子。这样的话,到临终之前,也不会有几个值得回忆的日子。
  
  “以前一个人在这里狼吞虎咽地吃着寿司的时候,觉得自己真的很悲哀。受尽白眼,辛辛苦苦挣来的钱,都让我花在吃寿司上了。想想这个,心里真是无限悲哀。”
  
  在人群里感到孤独,或者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你?
  我只是觉得孤独。
  你觉得没有人能理解你吗?
  不,我们其实很理解对方的。没有特别的原因,事实就是这样。我知道你是孤独的,就像你也知道我是孤独的。
  但是我们对此无可奈何啊!所以我们越来越孤独。
  
  我的耳边总是响起铃声。打开手机一看,并没有来电。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那么多朋友里没有一个人给我打过电话。时间越长,我就越怀疑,是不是这些人已经把我忘了。我如此焦急地等着他们,而他们却忘记了我的存在。我很害怕。因此我更不敢先打电话给他们了。每天给手机充电的时候,我都会想:今天有谁会记得我,给我打电话呢?我一定请他吃最美味的晚餐,再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可是,一直没有人打电话给我。时间越长,我就越恨那些知道我电话号码的人。我是那么难受,这么寂寞!不久之前,我独自吃着饭,终于忍不住大声喊了出来:“看我不把你们都杀了!”
  
  


  图书馆里,在书架随手翻,被封底的那段话吸引了,本以为是轻松的故事,结果越看越沉重,所有的故事都有所影射,我很喜欢时间跳跃者那一段。


   社会越发展,人就越向“螺丝钉”靠拢:每天都在疯狂地转,却从没见过自己所处的庞大机器的全貌。让我们设想,如果有一天,通过一个百万分之一的偶然契机,一颗螺丝钉看到了机器的图纸呢?如果通过一个千万分之一的契机,其他的零件纷纷联系这颗螺丝钉,向它描摹自己的生活状态,吐露自己的心声呢?
   你我就是这样的螺丝钉,《13号橱柜》就是这样的契机。我们透过这本书,看到了一份叫做“城市异兆者档案”地东西,然后不禁高呼“天哪!好熟悉!”
   当你悲伤时,有多少人真心地为你难过为你排忧,而有多少人稍微问候一下就回头关心自己的薪水?后者一点错都没有,但你悲伤的心情却因此更加悲伤,于是你养了一只猫,一条狗,或者一盆仙人球,你对它们倾诉,并且作为回报小心翼翼地照顾和爱好它们。有人嘲笑你,为什么对它们这么好,一些小动物小植物而已,可你依然将它们当宝贝,因为它们对你一定是不离不弃的。这就是为什么那个中年男人宁可自己手臂麻痹也对自己手指上长出的银杏树呵护有加。
   当你躺在床上睡觉时,想了一下今天都做了哪些事情,惊觉自己的生活是那么地无聊,工作是那么地琐碎。于是你继续向前回忆,想到自己还是个孩子时那些五光十色的理想。你当然成熟到了不把那些理想当真的程度,但是对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终归有些愧疚、无奈和惴惴不安,于是你第二次开始回忆今天做了什么,这一次你开始添一些有趣的或者有意义的枝叶了。你一遍遍回忆,被一点一点修改了的记忆越来越像个模样了,你心甘情愿地把这些都当真。是的是的,记忆修改者不是到处都有吗?
   实践跳跃者。多种灵魂所有者。妄想者。
   ……
   你觉不觉得这些异兆很熟悉?
   你有没有发现其实异兆和平常已经互换了?


  一本很有趣的书
  是会与自己产生共鸣的类型,
  有些故事讲的明明是身边的事却远得像在天边,
  而13号橱柜的故事看似光怪陆离,却总是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
  被抽象强化的影子。
  每个故事讲的也不会大起大落,末尾总是有几句颇经典的话——
  “既不算不幸,也不属幸运.这只是我们人生中自然存在的事物而已.就像那阵风,那棵树一样。”
  连贯性什么的也可以无视了,翻到哪儿就开始看吧,一向喜欢那种杂的碎片一样的结构,可以随意组合,看着很轻松,而不是被人拽着说来来我给你讲个故事。
  文字是翻译的,不过有很多诙谐的比喻和精辟的论调是可以肯定的。
  不是很喜欢结尾的方式,总觉得应该有更好的收尾吧。
  总之,用它来杀死过于悠闲的时间是很不错的,
  当然它也能治愈一下过于疲惫的思想。
  哦,原来是这样。
  真的挺有趣的呢,想过,笑过,就可以了。
  
  


   我一直在拼命地攒各种门票。每次去剧院,音乐会,博物馆,演唱会,电影院,我都把门票收好。去旅行和初次去某地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门票,其它东西也可以,只要能证明我曾经来过就行。就算是纪念品,圆珠笔之类的也可以。初次与人见面,我一定会交换名片,并珍重收藏。如果不这样做,我就会感觉自己好像没有在这个城市生活过。
  
   我经常跳槽。我的工作一般都是那种工资微薄、没人爱做、谁都可以做的工作。辞职之前向接手的同事交待工作的时候,往往用不了十分钟。每次我都这么想:原来,我赖以生存的工作不过如此而已。到一家新公司之后,前几个月还不适应的时候,我会努力工作,亲切待人,经常微笑。那样过了几个月之后,突然一个念头会跳入我的脑海:我正在这儿干什么?这时工作也上手了,跟同事也混熟了,可是我却陷入了空虚状态。于是我又想跳槽了。
  
   我是个保险推销员,可是我实在非常害怕乘坐地铁。一进地铁里,我就有种自己是这个城市的排泄物的感觉。就像那些一拉马桶,就被冲得不知所踪的排泄物一样。下班时间的地铁上,乘客们或者低头频频打盹,或者面没表情地看着广告牌,那种情景令人厌倦而心生凄凉。有时候两个人的视线会尴尬地碰在一起,然而,城市里直视陌生人的脸是失礼的,所以每个人都在疲于逃避其他人的视线,感觉自己好像是一具关在棺材里的尸体,一动也不能动。我害怕那个时段。我在心里默念着:“不怕,不怕,只剩下十一站了。”结束这一段令我窒息的路程,回到家里的那一瞬间,心里非常舒畅。
  
   我的耳边总是响起铃声。打开手机一看,并没有来电。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的那么多朋友里没有一个人给我打过电话。时间越长,我就越怀疑,是不是这些人已经把我给忘了。我如此焦急地等着他们,而他们却忘记了我的存在。我很害怕。因此我更不敢先打电话给他们了。每天给手机换新电池的时候,我想:今天有谁会记着我,给我打电话呢?我一定请他吃最美味的晚餐,再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礼物!
  
   我没办法放下手里的工作。如果全部的计划书、会议资料、每周安排没有被一目了然地打印出来,放在桌子的一角的话,我会坐立不安,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我经常很晚下班。其实不是工作多,也不是领导喜欢大事小事一起抓。只是我自己焦虑而已。在家里呆呆地看着电视,也总是会想到明天早上的会议,会想到漏掉了一个什么材料。有时候我会凌晨三点驱车前往公司上班。除了工作,我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我没有兴趣爱好,也没有私生活。
  
   我在做过几年百货店大门的迎宾小姐。每天要灿烂地笑够十个小时。从那以后,我的笑容就停不下来了。生气的时候,悲伤的时候,都是笑着的。我停不下来。妈妈的葬礼上,我也一直笑着。虽然一直在流泪,可是脸上仍然是那个灿烂的笑容。我的笑容在说:“欢迎光临,祝您购物愉快。”所以我的笑容很廉价。不管什么时候,我的笑容好像都在打折促销。这是病吧?我已经不正常了是吗?
  
  


   你有没有很想忘记一切,好好地睡它个六个月?
   你有没有曾经试过为了去除一些不好的回忆而不断修正自己的记忆,结果真的相信了自己的修正。
   你有没有在上班前计划做很多事,可是一件都还没有做完,一天就已经要结束了?
   你有没有在读完本科、硕士、博士之后,完全没有力气像别人一样在社会上打拼,反而只想在家里的电脑前打着游戏混日子?
   你有没有时常会觉得自己不属于地球,而是一个外星人?
   你有没有经常觉得自己的床底下有另一种生物?
   ……
   猜猜看,你离异兆者还有多远?
  


  我要叙述一下与《13号橱柜》相遇的过程:
  春假结束的第一天在季风闲逛,进门右手边新书柜台换上了许多没见过的读物,感叹书就是以这样迅猛的速度繁殖,一边随手拎起一本白色书皮,装帧不怎么好看的厚书:封面被设计成橱柜式样,一小截黑色抽屉印着书名,可以朝外翻开,经过千百人的手指拨弄,像一张在冬风里皲裂的半透明蜕皮,颤巍巍吊挂在微张的小口上,实在有些破旧寒酸。小字印刷着“韩国第十二届‘文学村’小说奖夺冠作品”,当下判断或许是一本流行读物。
  韩国电影很赞,但我几乎没有看过一本韩国小说,也不清楚“文学村”在韩国小说奖项中的重要程度。但是翻阅之下映入眼帘的几个词句电击一样刺激到我的视觉神经,它们是:
  异兆者;时间跳跃者;小拇指上生长银杏树的男人;我真的很想变成猫;医生们判断,该女子的失语症源于心理原因。她之所以不开口说话,是因为嘴里养着一条蜥蜴的缘故。
  顿时觉得很有趣,有时不得不读一些枯燥的书籍,但我认为有趣始终是阅读文学作品的初始动力。我有很深的猎奇心理,仅仅因为通篇都是这样有趣而充满想象力的字眼,对我来说就值得买来看。所以捧回家,是在很期待很享受的心情下打开阅读的。
  这些充满异趣的词汇被镶嵌在一个简单的故事架构中:男主人公在无聊的研究部门工作,整天无事可干,只是消磨时间。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一只盛满档案资料的13号橱柜,而他的偷窥行为也在橱柜的主人、怪癖的权博士监视之中。权博士说服他为自己工作,收集与维护13号橱柜中所涉人员的档案资料。最后权博士患病死去,他也被卷入一场可怕的商业密谋之中……
  就这段故事陈述来说像故弄玄虚的八点档黄金剧场拙劣宣传词,而让它摆脱庸俗的正是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橱柜档案。档案的主人被通称为“异兆者”,在工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城市中,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出现了不同寻常的变异:长眠者会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睡眠,短则几月,长则几年;分身幽灵拥有两个一模一样的自己;记忆镶嵌者不断修正记忆以达到完美;时间跳跃者莫名其妙丢失时间;现代双性人同时生长两副男女生殖器官;多重灵魂拥有者一具躯体中寄居数个灵魂……
  这些“村上春树+侦探小说”的异端形象读来耸人听闻,但它的内部隐藏着对过度工业化的担忧和现代人精神中深深的虚无与孤独。书中写到一个开文具店的男人,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守着店铺,成天赶苍蝇打发时间。人到中年,小指上忽然长出一棵银杏树,他非但不害怕,还愿意牺牲自己满足银杏树生长的营养需求。他仿佛第一次找到了人生的中心和价值因而欣喜陶醉,甘于久居深林被银杏吸干血髓,剩一层皮囊吊死在树枝顶端。
  “外星人无线通讯”读来同样让人嗟叹。外星人无线通讯的成员认定自己是外星人在地球遗留的血脉,在周围人之间感受不到归属感。虽然他们一样卖命工作、买养老保险、享受社会福利,但仍然坚持来自他乡。他们把所有的积蓄用来购买设备,每天朝茫茫宇宙发送电波讯号,期待有朝一日同族家人从天而降接他们回去。当被问及同属外星人,他们彼此之间是否更为亲密,回答却是不——“我们来自不同的故乡行星”。
  写出这些外在有趣、内在伤感的小故事的35岁作者金彦洙在书中暗示:我们常有那么多的悲痛、抑郁和孤独,努力寻找存在的证明却仍被虚无感吞没,对待想象的热情高于现实,在飞梭如龙的地铁里穿过城市的心脏躲避人群的眼神,佩戴假面与人寒暄,陷入无尽的工作失去了私生活……有什么理由否认,我们也是异兆者?
  金彦洙是一位患有严重躁狂抑郁症的作者,并不难以交往,但本性喜欢隐藏不喜与人交流。同许多一心写作的作家一样,他长期贫穷,受人接济,不时遭到抑郁的困扰。但他却把选择文学的原因归于虚荣:
  “我的老师曾教过我这样的话。他说:农民、渔夫、杂工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而去工作的老实人,而写小说的比这些人还要低两级。但是老师错了。写小说的人的欲望根源就是自己的虚荣心,所以至少要比那些老实人低三级。所以,世间的所有读者没有必要去宽容作者。您用您付出汗水和屈辱而辛苦艰难地换来的钱买了一本书,而这本书却不及一个馒头或是一块鲫鱼面包更能让您的心灵感到充实和满足,那么您就该打这个作家一耳光,然后酷酷地说:呀,你这个臭小子,一本书的钱可以让一个三人家庭吃上美味的炸酱面,而且还有免费的烤馒头提供,会吃得很开心的。你这个混蛋!”
  我却想说,对于文学的虚荣心并不可耻,正是因为诚实与率真,他才把它看得比人生在世的其它欲望更为不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一位弃文经商的朋友每月给他寄来生活费,开玩笑说“为了世界文学,我请客!”我也想说,为了世界文学,不要自责,请多一些虚荣心。


  有点躁郁的书。
  如真要一个字一个字读下来恐怕比较累。
  建议随手一翻,到哪儿读哪儿。
  因为不觉得这个是以结构见长的作品,它的好处是这里面有你自己以及你丢失的东西。
  


这本书真的超好看的!耐心阅读你会发现这个奇妙的世界虽然常常让人悲伤,但还有点意思。水瓶座的人一定要看,这里面的故事都是写给外星人的,恩!


其实我一直相信或者说希望有外星人存在……


读了这本书。
非常同意楼上观点。
我不可能说得更好了。


是的,很有天马行空的感觉,就是韩国人叙述方式看了很累。。。。


作者介绍里说他有燥郁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