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岩画发现史

陈兆复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陈兆复  

页数:

437  

Tag标签:

无  

前言

1984年7月,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第21期学报上,刊登了一篇世界岩画研究的报告,在岩画分布图上,被苏联、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和印度这些重要岩画地区包围着的中国却是一个空白,报告指出目前来自中国的消息几乎没有。一年以后,即1985年4月,该学报上又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署名为北京中央民族学院研究室主任陈兆复,信中对世界岩画分布图上中国的空白,表示愤愤不平。作者写道:“事实上,最近三十年来,中国发现的岩画地点有一百多处,但这些却很少为国际学者所知晓,对这些岩画点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经过一系列的通信,使我们相信陈兆复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国岩画的学者,因此,他被邀请为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撰稿,文章于1986年发表在第23期学报上,题为《中国古代岩画》。同时,由于意大利外交部热情地提供奖学金,他来到了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一方面学习卡莫诺岩画的研究经验,一方面完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本有关中国岩画的著作。

内容概要

这本书里发表的资料,绝大部分是“混合经济”民族的作品,这大概是中国岩画的主要部分。 一个最古老的现象,就是围绕着太平洋沿岸,人面像岩画分布在一个广阔的地区。这些类似魔鬼的形象,有时长角及其他动物的器官,在脑袋上,经常带着一圈光环,或者戴着一顶帽子,最令人注目的是两个大眼睛,一般是圆的,大得与脸庞不成比例。 在没有了解到中国领土上的人面像岩画以前,人们曾猜测,这些岩画是由一个采集、狩猎民族,或早期的耕作民族所作,描绘的是长着无所不见大眼睛的人兽祖先的神灵,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保护者肖像。  岩画对于探寻我们远古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解释我们民族文化传统的根,都是极其宝贵的材料。本书从我国岩画发现的回顾、岩画内容的分析、岩画艺术特征与技术特色的解构等方面,详细叙述了岩画在我国的发现史。对研究考古学、文化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陈兆复(1933—) 浙江瑞安人,1959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美术史论特别是岩画学的研究,足迹遍及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赴意大利、西班牙、法国、挪威、瑞典、印度、澳大利亚等国从事岩画学考察、研究、著述等工作。在国内出版的主要中文著作有:《中国画研究》(1980)、《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美术》(1991)、《中国岩画发现史》(1991)、《外国岩画发现史》(与邢琏合作,1993)、《原始艺术史》(与邢琏合作,1998)、《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主编,2001)、《古代岩画》(2002)、《中国岩画全集》(主编,2007);在国外出版的主要英文著作有:《中国史前岩画》(1987)、《中国岩画考察记》(1991)《岩画研究手册》(与国际学者合著,2002)。其中《中国史前岩画》这本图文并茂的英文专著,被译成意大利文、法文、德文等多种西方国家的文字,在米兰、巴黎、苏黎世等地出版,把中国岩画推向世界。自1987年起,被推选为国际岩画委员会执行委员,也是执委会中惟一的一位亚洲人。还首次把岩画学引入中国高等院校的教学中,1995年开始在中央民族大学招收硕士生,2005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对中国岩画学的建立有一定的贡献。2008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表彰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书籍目录

序第一章 前言第二章 岩画发现的回顾 第一节 郦道元和他的《水经注》 第二节 其他古典文献的记载 第三节 华安岩刻的发现 第四节 内蒙古、新疆岩刻的发现 第五节 “焚人悬棺”崖画的发现 第六节 都合石刻发现之谜 第七节 花山崖壁画的发现 第八节 沧源崖画的发现 第九节 阴山岩刻的再发现 第十节 西藏岩画的发现 第十一节 香港古石刻的发现 第十二节 台湾万山岩雕群的发现第三章 岩画发现的地区 第一节 东北、内蒙地区 牡丹江崖画 大兴安岭崖画 白岔河岩刻 乌兰察布岩刻 苏尼特岩刻 阴山岩刻 阿拉善岩刻 海渤湾岩刻 第二节 宁夏、甘肃、青海地区 石嘴山岩刻 贺兰口岩刻 青铜峡岩刻 黑山岩刻 祁连山岩刻 青海岩刻 第三节 新疆地区 北疆岩刻 阿尔泰岩画 呼图壁岩刻 哈密岩刻 托克逊岩刻 米泉岩刻 库鲁克塔格岩刻 昆仑山岩刻 和田岩刻 克孜尔石窟刻划 第四节 西藏地区 鲁日朗卡岩刻 任姆栋岩刻 恰克桑岩画 考古学的分析 第五节 西南地区 珙县崖画 关岭花江崖画 开阳画马崖岩画 沧源崖画 耿马崖画 元江它克崖画 麻栗坡崖画 左江崖壁画 第六节 东南沿海地区 华安岩刻 连云港岩刻 香港岩刻 澳门岩刻 珠海岩刻 台湾万山岩雕群第四章 岩画内容的分析 第一节 人面像 发现 技法 类型 年代 意义 第二节 动物 发现 大型动物 野生动物 家养动物 动物崇拜 第三节 日常生活 狩猎 放牧 农业 战争 祭祀 交媾 舞蹈 杂技 月艮饰 建筑与村落 车辆与船只 第四节 符号图形 太阳 手印 脚印 小圆穴 蹄印 图案 文字符号第五章 岩画的年代与民族 第一节 确定年代的方法 第二节 南方岩画的年代——题材的分析 连云港岩刻的年代 沧源崖画的年代 花山崖壁画的年代 第三节 北方岩画的年代——风格的分析 史前时期 匈奴时期 突厥时期 西夏和蒙古时期 第四节 民族的考证第六章 岩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节 岩画与环境 第二节 艺术与技术 凿刻法 涂绘法 技术与其他因素 第三节 写实主义的风格 特征的掌握 夸张的刻画 第四节 装饰主义的风格 平面造型 对称均衡 图像程式化 第五节 象征主义的风格 抽象与写实 象征的意义 第六节 构图种种 形象的组合 空间关系 节奏感 第七节 岩画艺术的现代魅力第七章 结束语——岩画的发现与保护后记再记附录:中国岩画资料目录(截止于1990年)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前言岩画,这个名词现在已较为人们所熟知了。在中国,岩画这个名词实际上包括画的和刻的,与国外“岩石艺术”这个名词相似,主要指的是一种制作在岩石上的原始艺术。为了区别画的和刻的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本书采用了“崖画”(或“崖壁画”)和“岩刻”这两个不同的术语,而“岩画”则作为这两者的统称。岩画,这些画在或刻在岩壁上的图像,已为世界各国学者和艺术家所重视,因它是人类自我表述的创造性形式。从远古的狩猎时代到后来的原始部落,它记录了人类生存活动的连续性篇章,它触及到了古代人们的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经济盛衰、民族迁移等等,是人类早期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自从17世纪在北欧发现岩画以来,欧、亚、非、美、澳等五大洲都陆续有大量的发现。世界各地的岩石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画布,所以,岩画可以称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是远古时代造型艺术的一种典范。同时,它又是记录在岩石上的历史,一部用生动形象描绘的史诗。在有些地方它要比文字书写的历史早几千年,甚至几万年。“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我们知道,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只有几百年,个别文明古国也只有几千年。因此,岩画以它全球性的广度和历史性的深度,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研究课题了。

后记

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群峰高耸,山势雄伟,它的南麓在意大利境内有一条山谷叫做梵尔卡莫尼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古罗马时期以前的古代岩画,图形数量多达十几万个,是世界上岩画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这山谷中有一个小山村名叫卡波迪蓬特,汉译意为“桥头”,是卡莫诺史前研究中心的所在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画委员会也设在这里。1986年至1987年,就在这个阿尔卑斯山南麓的小山村中,我完成了这本书的英文稿。当年山村静谧的夜晚,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犬吠,伴随着我在灯下写作的情景,至今犹历历在目。有关这本书写作的过程,阿纳蒂教授在本书的序言中已经谈到了,我现在需要补充的,只是说明本书的写作是因阿纳蒂教授的倡议,并在他的帮助下完成的。他和我详细地讨论了本书的提纲,亲自审阅了全部英文稿,并为此撰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本书完稿后,1987年当年就在米兰出版了意大利文本,此后,1988年在巴黎出版了法文本,1989年在苏黎世出版了德文本,英文本的出版也在拟议中。1987年秋,我回国后承蒙“中国文化史丛书”编委会的庞朴、金维诺、王尧、陶阳诸位先生的厚爱,他们希望本书的中文本能作为这部丛书中的一种出版。当时我带回的只是一个详细的英文纲要,就请我所的肖岱文同志翻译成汉文。感谢她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翻出来了,约5万余字。


编辑推荐

《中国岩画发现史》是专题史系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岩画发现史 PDF格式下载



岩画发现史写的很详细、很系统。建议喜欢绘画的朋友购买学习。


《岩画发现史》全面又不失专业,内容很好,虽然不写这方面论文,但扩展学术视野相当有用;《兴盛与危机》一书无论题材选择还是内容表述都很精道,我一直迷惑为何古代在改朝换代以后任然很快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偶尔间发现的这本书终于解答了我的困惑,很惊喜,值得一看。


这本书的作者还是很严谨的,内容很全面,绝对的好书。我先后买了四本都被人摸走,正在下单买第五本。当然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中的内容和我们有点关系!


这本书内容还不错,有一定参考价值。


如题。对我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谢谢。


该书对国内岩画做了详实的叙述,其中也有同类型的比较研究,主线清晰,通俗易懂,分析到位,很好的一本书!


这是一本在阅读中获益匪浅的书,能获知许多岩画方面的知识,阅读过程很快乐。24.60的价位,相对作者的严谨和阅读获得的知识,很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