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建筑笔记

汉宝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1月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汉宝德  

页数:

242  

Tag标签:

无  

前言

  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源流既深,影响又广,完全是在西方文学家的意料之外。西方有散文,但在文学的比重上,一向甚轻。举例而言,由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诗,再其次是剧作,几乎没有靠散文得奖的。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传统把文类分成韵、散两类:韵文指广义的诗,而无韵的就是散文。散文几乎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是它的范围。唐代韩愈提倡古文,是表示与当时的骈丽之风不同调,而明代中期之后所标举的“古文”,是与考试应制时所写的“时文”(即八股文)区隔,而古文指的是传统散文,都是熔铸经史、陶冶百家的。

内容概要

  城市建筑与庆典中的集体表演一样,每栋房子就像一个演员,这演员不必特别漂亮,但那表演精彩。城市景观是否动人,要看那些大同小异的房子怎样安排。罗森堡予人的感觉就是一场五彩缤纷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但你定眼看去,似乎找不出什么特别漂亮的建筑。这里是团体的游戏,除了尊奉上帝,个人并没有受到崇拜或过度的表扬。这是欧洲的自由邦最伟大的性格。

作者简介

  汉宝德(1934- ),当代建筑学家,祖籍山东日照。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硕士。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自然科学博物馆馆长、台南艺术学院校长、台湾文艺基金会董事长。现任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

书籍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周志文序二 介绍汉宝德/黄怡第一辑 伦敦散记伦敦的公共汽车英伦拓画记伦敦的公园伦敦的博物馆第二辑 欧美建筑之旅莱茵与多瑙浪漫道上的山城大眼睛的天使们--拉文纳访问记红砖砌成的北欧黑衣教士们的加州欧洲中国式宫饰第三辑 建筑与文化篇漫谈中国人的环境观大乘的建筑观仙女、巫婆与加州建筑生活艺术与教育第四辑 艺术与美育篇艺术教育救国论我为什么要谈美?美感不是美学国画中的“中锋”与怀硕论抽象后记 我的写作生涯附录 汉宝德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伦敦的公园  伦敦有一百种好处,但若你问我哪一点特别使我印象深刻,我的答复是她的公园。  伦敦的公园有哪些特点呢?依我看来,至少有四点:一、数目多;二、分布近便;三、景色自然;四、亲切近人。这四点合起来,使我觉得伦敦是世界上最近人性的城市。  我生性很讨厌数字,也不爱收集统计表,故伦敦有多少公园恕我没法精确报告。但是若拿起一份大伦敦的地图,可看到绿色的大大小小的公园,在地图上星罗棋布,夹在蛛网般的道路中。若说没有了公园,就没有了伦敦,也不能算是过分。  就以最热闹的地区做例子。自“大理石拱门”开始的牛津商店街,全长也不过一英里半。可是自拱门的海德公园起,到伦敦大学所在的罗素广场之间,牛津街的两边,每隔几条街就有一个公园,这些公园离闹市都只有一二个街段的距离。这也就是我说“分布近便”的意思。以我短短的几个月在伦敦市内之所见,无论自哪一点,步行在十分钟之内总可以看到一片悦目的绿地。这些绿地大多围绕在五六层的建筑之间,有茂密的树木,修剪整齐的草坪,以及供人休息或午餐吃便当的座椅。  而这些散布于建筑之间的公园,在性质上却未尽相同,其大小也不一。有些较大型的公园,格局比较整齐,有时配以伟人雕像,可以瞻仰,也可以松散筋骨。较小型的公园则以供人休息,或年长者闲坐喂鸽之用。亦有可供年轻人躺卧者;视各园坐落的地点与周遭环境而定。有些公园实际上是私园,虽然为它的四周提供了新鲜空气与绿荫,地权却是私人所有,大多限于与地主有关的人使用,挂着“私人所有,不准进入”的牌子。显然这是私有土地用为绿地的例子,我原不甚满意;但是回想台湾的地主老想把都市计划中绿地改为建地的消息,又觉得英国的地主也真是很大方、很以公德为重了。  为什么说伦敦公园的“景色自然”呢?这也许是我个人的偏好。原来英国的公园,除了少数如汉普敦王廷的宫园以外,大多是崇尚自然的,默默地应和着我国园林的理想,可是以我看来,在成就上也许超过了我国。他们公园中的素材十分简单:一、草坪修剪得相当整齐,生长得十分均匀;二、稀疏而高大的树木,种类不多,但均很茂盛,枝叶参天,却因不近地面,故不妨碍草坪的生长;三、略呈起伏的地面。在大型的英国公园中,但见绿草如茵,成簇的优美树形在自然起伏的草地上投下阴影。  比较丰富的英国公园在这三种基本素材之外通常有池。池很自然地居于园中低下的部分,而不是硬做出来,或用水泥砌起来的。池的形状顺乎地形之自然,所以不圆、不方。但与中国、日本的园林不同,他们不勉强用石岸。有些水池,鸳鸯成群,且掩映于花丛、柳荫之间,简直可以入诗入画。海德公园与圣詹姆士公园都是好例子。  伦敦大部分的公园都有花,但是栽植十分自然,使其成簇成丛。我这次在伦敦停留的时间,恰恰是花季。不但时常去市中心的花园中闲逛,而且数度往访伦敦西南泰晤士河边的花园,觉得他们的花木之美,实令人张目结舌,非言语可以形容。若与法国凡尔赛宫园中用鲜花编成的图案式来比较,真不知胜过多少倍!  我参观过欧洲好几个名城的法国式园林,自凡尔赛宫、枫丹白露官,到维也纳的美泉宫,予我的感觉都是干燥乏味的。法国式的园林是在浓密得走不进人去的树林中开出几条辐射型的小道来,在宫殿面园的正门,开出一条宽得可怕、远到无限的笔直大道,大道之中,挖几个非圆即方的池子,点缀着些雕像或喷泉。与宫殿较接近处,树木修剪成方形圆形,花草排列成图案。如此而已。  我国与日本的园林虽然号称自然,但规模多太小,格局则甚做作。太多亭子,太多石阶,加上石质的假山,种类繁多的花木,予人以杂乱的人为的感觉。所以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人师法自然,我认为这是很表面的看法。九曲桥与红栏杆算哪门子的自然呢?而近年来国内新建的大、小庭园,树木多半排队、剪发、水池非圆即方,俨然法国作风。我们离开伦敦公园的精神远矣!  什么是伦敦公园的精神?我看是一种近人的精神。他们的公园都是很小心地规划出来的,但不落痕迹,似乎天生用来供人修身养性的。自然就能近人,人们漫步其间不受园艺匠师的挟制,无淫奇极巧的山石的吸引,但有鸟语花香林荫水影,真正使人心神松散,而乐于久留。若走到法式的园林中,人的精神若不是受紧张的压迫,就是因飞扬而浮躁。比如凡尔赛宫的园林,原不是供人散心之处,而是法国国王宫廷仪式生活的延长,它的目的在于衬托王家的权势,国王的伟大。


编辑推荐

  登琨艳,著名设计师,杨惠姗,玻璃工房创始人。联合推荐。  建筑乃地上之文章,文章亦纸上之建筑。  从建筑的视角解读文化,虽是清浅散文,却能引发深层次思考。 《建筑笔记》是世纪文景有系统、有规模引进的“台湾学人散文丛书”的一本。作者汉宝德是台湾建筑界的大师,又常常跨界至艺术、教育,经年撰稿写文,把其对建筑、艺术、美育的理解用浅显易懂的文字传达给大众。他的文字,影响了台湾建筑界的发展。此书的出版,将促进两岸文学、文化的交流与互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建筑笔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