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

杨中楷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作者:

杨中楷  

页数:

15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基于知识计量的博士学位论文中精选出来,经过进一步补充加工而成的学术专著。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在著作中通过一幅幅知识图谱或表格的解读,形象地展示出某一门学科的学术前沿、代表人物和演化图景。本书具有学科前沿性,数据完整性,方法先进性,内容创新性的特点。本书适合学术界的广大研究者和管理者,尤其是对知识计量和知识图谱有兴趣的读者。

作者简介

杨中楷,男,1977年4月生。2007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科技管理、专利计量学与科学知识图谱理论及方法应用。现任教于大连理工大学科技伦理与科技管理研究中心,网络-信息-科学-经济计量实验室。

书籍目录

第0章 巨人的肩膀:踩还是不踩 ? 0.1 我还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呢! ? 0.2 一场旷日持久的激光专利战 0.2.1 汤斯和肖洛的研发 0.2.2 梅曼的激光器 0.2.3 戈登·古尔德的激光专利? 0.3 专利制度——“踩”规则 ? 0.4 结论 ?第1章 专利制度的现状 ? 1.1 专利制度的理论争鸣 ? 1.2 关于专利竞争优势 ? 1.3 专利信息与专利计量的应用 ? 1.4 国外研究成果带来的启示 ? 1.5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专利制度及其功能 ? 2.1 专利制度概述 ? 2.2 专利制度的功能 ? 2.3 专利制度功能的延伸 ?第2章 专利制度及其功能 2.1 专利制度概述 2.1.1 专利制度的由来 2.1.2 专利制度的基本构成 2.1.3 专利制度中的行为主体 2.1.4 专利(权) 2.1.5 专利文献 2.2 专利制度的功能 2.2.1 权利保护 2.2.2 信息公开 2.3 专利制度功能的延伸 2.3.1 权利保护带来创新激励 2.3.2 “专利竞赛”提升竞争力 2.3.3 信息公开促进知识的共享与扩散 2.3.4 专利文献作为专利情报被应用第3章 专利计量 3.1 专利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1.1 专利引用及相关分析 3.1.2 专利引用分析的主要数据来源 3.1.3 exCITEr——专利引用分析的基本工具 3.2 专利制度功能分析的计量学需求 3.2.1 现实依据 3.2.2 文献依据 3.3 基于专利计量的专利制度功能分析框架 3.3.1 专利制度功能与专利计量的契合关系 3.3.2 专利制度功能计量分析的内在逻辑第4章 专利产出分析 4.1 专利保护水平与专利产出的互动 4.1.1 专利申请决策模型 4.1.2 专利保护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1.3 我国专利产出与保护水平的互动关系 4.2 专利保护水平与有效专利数量 4.2.1 专利持有时间模型 4.2.2 世界范围有效专利数量比较 4.3 提高我国专利产出水平的几点建议 4.3.1 提高专利保护水平 4.3.2 加速专利审查过程 4.3.3完善专利转化渠道第5章 知识共享与扩散 5.1 专利合作过程中的知识共享与扩散 5.1.1 专利合作研究的文献基础 5.1.2 纳米专利发明合作研究的必要性 5.1.3 美国纳米专利发明合作分析 5.1.4 德温特数据库纳米专利发明合作分析 5.2 专利引用过程中的知识共享与扩散 5.2.1 一项专利的前向引用分析 5.2.2 基于专利引用指标的知识扩散测度 5.2.3 非专利文献的引用第6章 竞争力评价与战略决策 6.1 国际专利竞争形势分析 6.1.1 我国近年来面临的专利纠纷 6.1.2 国外来华专利申请影响因素分析 6.2 基于专利的企业竞争优势构建 6.2.1 专利质量与企业竞争优势 6.2.2 企业技术活动计量指标 6.2.3 基于专利计量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 6.2.4 专利计量辅助的企业研发投资决策 6.3 国家技术实力与竞争力评价 6.3.1 国家竞争力评价指标 6.3.2 多国技术实力和竞争力比较 6.3.3 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6.4 制定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战略,助推专利制度功能的全面实现 6.4.1 知识产权战略制定的国际背景 6.4.2 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6.4.3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组织和人才保障第7章 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第0章 巨人的肩膀:踩还是不踩0.2 一场旷日持久的激光专利战激光如今已无处不在,从超市收款机、CD播放器到眼科诊所,到处都可以发现它的身影。l954年和l955年出版的《物理评论》首次对激光进行了介绍。激光的最初中文名叫做“镭射”、“莱塞”,是它的英文名称LASER的音译,是取自英文LightAmplificationbyStimulatedEmissionofRadiation的各单词的头一个字母组成的缩写词,意思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这是来自于爱因斯坦约40年前(1916年)极具先见的理论。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就从理论上预言了受激辐射的存在——即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刺激”受激原子或分子,使之跃迁到低能级并产生更强的电磁辐射。1947年,哥伦比亚大学的威利斯·兰姆(WillisLamb)和罗伯特·卢瑟福(RobertRutherford)就利用受激辐射来放大氢分子产生的辐射,以更精确地测量特定分子跃迁的频率。激光的英文全名已完全表达了制造激光的主要过程,1964年按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建议将“光受激发射”改称“激光”。激光是20世纪以来,继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之后,人类的又一重大发明,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和“奇异的激光”。它的原理早在1916年已被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现,但直到1958年激光才被首次成功制造。激光'是在有理论准备和生产实践迫切需要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获得了异乎寻常的飞快发展,激光的发展不'仅使古老的光学科学和光学技术获得了新生,而且导致整个一门新兴产业的出现。激光可使人们有效地利用前所未有的先进方法和手段,去获得空前的效益和成果,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特别建议你亲自动手,同你的朋友、同事一起来亲手绘制一张你自己领域的科学知识图谱。你或许会格外喜欢图谱生成的过程,你也许对解读生成的图谱所含意蕴更充满乐趣。你将高兴地看到这些图谱会如何改变你看世界的方式。  ——陈超美  当你掌握了专利计量的理论和方法之后,原本琢磨不透的专利制度将在视野中变得越越清晰,这个抽丝帛茧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庖丁解牛般的畅快。人们会逐渐意识到,专利制度将不单单是约束他人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尚方宝剑,而是将会成为全人类谋求福的动力之源。  ——作者荐语


编辑推荐

《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知识计量与知识图谱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专利计量与专利制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