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中国
2010-4
上海人民出版社
《环球时报》编,高颖 主编
224
无
“中国融入世界!”2009年7月18日,在“中国舆论与世界变迁:《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十周年纪念研讨会”上,绝大多数中国最知名的国际问题专家选择了这个答案,用来概括过去十年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最大成就。 十年前的7月23曰,《环球时报》“国际论坛”版创刊。那是中国人普遍困惑的时期。之前的两个多月,中国驻前南斯拉夫使馆遭到了北约的野蛮轰炸。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的关系处在悬念重重的十字路口。 “走出去改造,还是站出来对抗?”这是第一期“论坛”版“编者按”中针对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在当期刊登的文章《中国外交要面对现实》中,作者阎学通表达了同样的担忧:“战争和霸权将会长期存在,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已经基本稳定,中国不可能置身于这个国际体系之外。” 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融洽度,是当年很少有人能充分预见的。中国没有孤立于国际体系之外,而是一边规避与美国霸权的正面冲突,一边不断加强自己参与改造和建立国际规则的能力。 尽管如此,这依然可以称之为中国与外部磕磕碰碰、爱恨都“欲罢难休”的十年。
《遥想中国》系《环球时报》国际论坛十周年精品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收集了徐光裕、金灿荣、沈丁立等著名专家学者、战略评论员、资深媒体人、文化名人的文章。 本书按照内容划分为“00年代的中国印记”、“未来十年的困境”、“10年代,中国的突围之路”三章,反映了中国有识之士对中国过去十年理性的思考,对未来十年中国可能出现的困境进行了阐述,并对其突围之路的提出了制度性建议。
总序 对世界说真话,说想说的话序一 中国意识序二 没敢想的崛起第一章 00年代的中国印记 中美军事态势无根本转变 相互依存让预测失灵 软实力意识开始觉醒 非传统安全不再是文字练习 住房:多想想老百姓的居住权 股市:别“一觉回到十年前” 企业:必须掌握产业链 农业:国际化不是一盘好果子 十大问题得到解决 外交改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军事外交:从生存外交转到发展外交 中俄关系:日趋健康化 中日关系进入“后摩擦期”? 过去与未来:中国与世界一同进步 中国与世界交往解决了哪十大问题 互联网改变中国舆论 不必刻意追求世界第一 中国人正在获得政治自信 房地产支撑不起大国崛起第二章 未来十年的困境第三章 中国的突围之路
把中国的人权纪录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其他国家的纪录来对比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把中国和美国或者西欧的人权状况来对比,更合理的对比应该是在中国和墨西哥、俄罗斯、印度等国家之间。如果这样的话,从包括社会和经济权利等在内的更全面的人权观点来看,中国的人权纪录并不那么差,或许中国走的是正确的方向,当然也不应该否认某些改善是可能的。 西方知识分子在学习中国的艺术、医药和文化方面是开放的。中国社会生活的有些方面,比如关心和尊重老人等对于西方知识分子应该是有吸引力的。但是在学习中国的政治价值,比如和谐方面,我怀疑他们有多大的兴趣。一个社会只有在危机中才更有可能向其他社会学习。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都处于危机之中,向西方寻求治疗的药物。如果西方国家进入长久的危机,它可能向中国寻求政治灵感。现在的需要是西方要了解中国发生的事情,如果不是尊重,至少需要客观对待与西方不同的、但又在道德上具有正当性的事物。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需要做更多的事情来严肃对待那些价值,表现出好的道德模范。一旦中国在海外的行动符合道德,那它就能够向世界其他地方提出和推广这些价值,否则没有人愿意听。儒家价值应该也被看作是影响国内政策的,这涉及对持不同政治观点的人的更大宽容。孔子《论语》中最著名的说法之一就是“君子和而不同”了。这种对比更早在《左传》中首次提出,当时用来指统治者应该对谋士的不同政治观点都持开放态度。 中国人今后将越来越自信,但并不能就此说中国将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不稳定性的根源。中国在全球经济体制中有重大的利益,政府将尽最大努力来稳定国际体制。当然这也依靠其他国家政府的共同努力。
无
为国而想,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