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水清土润

仲富兰等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仲富兰等  

页数:

243  

Tag标签:

无  

前言

上海市现代管理研究中心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与夏征农民族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请我为他们合作进行的《江南文化的当代传承与开发》课题成果之一、即将出版的“释江南丛书”作序,我写了下面一些文字。一个词语——“江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牵动历史、感发人心、富于美好的召唤意味。从20世纪80年代起,江南研究就逐渐成为一门显学。中外史学界关于区域史研究的新趋向中,最有突出成就之一的即是江南研究;近代社会转型与传统变迁研究的重要课题中,江南研究已成为最有深度与力度的领域;新文化史关于下层民众与下层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开拓中,江南社会无疑也是其中富有成果、最具潜力的研究方向,而一系列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思想,也在江南研究中得到了不断深入的展现。人们越来越深地认识到:中国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且丰富多样、彼此差异;讲述中国文化,不但不能满足于用西方的方法与理论来套,更不能局限于用现代人现代的眼光来套,也绝不能停留在用中国古代几个现成的思想与观念来套,应该深入到地域的历史细节、社会场景、文化脉络甚至人物心灵中去感知体认。

内容概要

本书融汇了当代人文社会学科最新研究、民俗发展演变与创新成果和民众关注热点,从“文化”的视角对江南民俗作了周详而细密的考察阐述,立意新颖而富有创见,内容翔实而精彩迭现:由于江南民俗千头万绪,编著者匠心独运,通过精密构思,巧妙安排,凸显主线,削去枝蔓,在有限的篇幅中提纲契领地囊括江南地区最典型、最富特色的民俗事象,并予以充分地展示,给人以深刻的“江南印象”。本书以古代文献、近现代调查报告以及通过田野作业法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为根基,勾勒江南民俗特点,厘清江南民俗文化发展脉络,发掘已经湮灭的江南民俗文化资源;从饮食、礼仪、节令、娱乐、民间工艺、审美风俗乃至祈福禁忌等方面分门别类地对民俗的源流和演变作饶有价值的诠释和考订,探索其深厚底蕴,分析论述其历史流变,颇多新颖而富有意味的见解。行文生动流畅,民俗事象的细节描述鲜活有趣,遣词造句既晓畅明白,又颇具文采。读者在获得江南居民日常生活的文化与审美观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江南文化特有的“审美-诗性”本质。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 江南民俗与人文积淀 一、“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江南”行政地理与古今表述 二、“能不忆江南”——研究江南民俗的文化视角 三、“一曲溪流一曲烟”——江南民俗中的水文化 四、“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民众的衣食住行 “饭稻羹鱼”的饮食习尚 “桑麻遍野”而衣被天下 “粉墙黛瓦”的民居特色 “舟楫代步”与百姓出行 五、“山泽多藏育,风土清且嘉”——江南民俗余论第一章 鱼米之乡与饮食风气 一、鱼米之乡与“稻米情结” 二、稻米食品与岁时食点 春饼与油镦 元宝糕团 圆子 青团 酒酿 阿弥饭 端午粽 重阳糕 冬至团 腊八粥 年糕 年夜饭 爆孛娄 三、闻名遐迩的江南佳肴与精美小吃 八宝豆腐羹 鲅肺汤 板鸭 贵妃鸡 叫化鸡 陆稿荐酱汁肉 松鼠鳜鱼 东坡肉 南翔小笼包 姑苏大方糕 金陵套饼 太湖船点 镇江蟹黄汤包 宁波猪油汤圆 溪口千层饼 金华干菜油酥饼 杭州西施舌 湖州猪油豆沙粽 四、江南茶馆与饮茶习俗 杭州“龙井茶” 周庄“阿婆茶” 民间“吃讲茶” 江南“谷雨茶” 迎客“元宝茶” 水乡“孵茶馆” 茶礼“屈指代跪” 五、江南酒食与饮酒习俗 绍兴黄酒 丹阳黄酒 玉祁”双套酒” 江阴黑杜酒 十月白酒与五簋酒第二章 泰伯遗风与人生仪礼 一、泰伯:江南仪礼的渊源 二、求子:马桶、麒麟和被面 三、生育:做舍姆和催生 四、人之初:周岁前的种种仪礼 开口奶 洗三 弥月之喜 满月酒 小儿剃头 寄名和“保领大” 穿旧衣 走三桥 抓周 五、吉礼:结婚大典 发奁——“发嫁妆” “十里红妆”的典故 亲迎——搜轿与发轿 祭祖“待新人” 闹洞房 “见面礼”与“上花坟” 六、生日和敬老:人生过程中的礼仪 祝寿 敬老 有关人生礼仪的俗语与俗信 “三十三,乱刀斩” ”六十六,吃闺女一刀肉” 七、凶礼:丧葬礼仪 停灵 领路经 招魂 转敛 报丧 吊唁 入殓 奠礼 出殡 下葬第三章 岁时节令与风习 一、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 开门炮与闭门炮 走桥走庙 看风云 喜神与喜神方 拜年钱 欢喜团 正月初五接财神 烧头香 禁忌 应节饮食 “大春节”期间的其他节日 二、东风夜放花千树——元宵 赏灯会 敲闹元宵 走三桥 照田蚕 三、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 祭祖 踏青 清明食俗 习俗一览 四、五色新丝缠角粽——端午 人物:伍子胥与曹娥 习俗:竞渡、悬艾与五色丝 饮食:粽子与“五黄” 五、家家乞巧望秋月——七夕 染指甲 看天河 七夕香桥会 妇女洗发 接露水 听悄悄话 黄姑庙 六、中元盂兰放湖灯——中元 演“目连戏” 拜中元节 “茄饼”祀先 盂兰盆会 七、今夜月明人尽望——秋 月饼的传说 走月亮 桂花鸭 斋月 烧斗香 供奉“月亮婆婆” 摸秋 钱塘观潮 八、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 重阳花糕 菊花酒 茱萸酒 赏菊 佩戴茱萸 登楼阁 悬五色旗 九、山意冲寒欲放梅——冬至 “冬至大如年” 祭天祭祖 ”干净冬至邋遢年” 冬至进补 冬酿酒 炸蟹 “春不老” 冬至团 冬阳酒 “数九”与九九消寒图 十、腊月风和意已春——腊八 腊祭 腊除 腊八粥 腊肉和腊酒 十一、送风接雨祭灶忙——祭灶 灶神 祭灶 跳灶王 口数粥 照田蚕 十二、爆竹声中一岁除——除夕 守岁 放鞭炮 照虚耗 压岁钱 “万年粮”和“画米囤” 封井、扫地和封门 除夕结账 草纸擦嘴 年夜饭 除夕撞钟第四章 精致生活与民间工艺 一、宜兴紫砂:壶中乾坤蕴江南 紫砂壶雅通文人 紫砂壶巧识茶香 紫砂壶云集众芳 二、顾绣苏绣:巧夺天工绣江南 心灵手巧的女性标志 画不能及的艺术效果 巧夺天工的绝代佳品 三、南京云锦:灿若云霞织江南 皇室御用,走贵族路线 寸锦寸金,拥华贵气质 经纬交织,树精致典范 四、惠山泥人:泥土芬芳塑江南 物由泥生,福佛相依 形由手捏,粗中见细 趣由天成,甜而不腻 五、木刻年画:桃花坞里绘江南 时令佳节寓吉庆 江南风情作临摹 描画刻印显技艺 六、千年雕刻:精彩纷呈刻江南 秀出江南,因地取材 工艺独特,精细多变 追求审美,装点生活 七、民间剪纸:精巧纤秀裁江南 纸为材,剪为技 民为本,乐为先 巧为同,秀为异 八、蓝印花布:蓝白韵致印江南 用料的纯粹天然 制作的纯粹手工 图案的纯粹乡土第五章 娱乐游艺与民众趣玩 一、社火、庙会与社戏 此“社会”非彼社会 敲起锣鼓耍社火 迎神赛会,快活陶醉 江南好,社戏旧曾谙 小庙大世界,古俗新风格 二、传统游戏与玩趣 “玩”出来的游戏 麻将:游戏乎?国粹乎? 正月鹞、二月鹞,三月放只断线鹞 传统游戏,你还会“做”吗? 三、花鸟鱼虫与赏玩 一花一世界 天空不留我的痕迹 安知鱼之乐 就是那一只蟋蟀 花鸟鱼虫和人 四、竞技活动与健身 弄潮儿敢向涛头立 近水人家擅操舟 菱角好吃,菱桶难划 五、街头杂耍与休闲 人戏马,马戏人? 真功夫?假把式? 亦真亦幻,宜变宜化 街头杂耍,渐行渐远第六章 民间艺术与口头传统 一、民间叙事诗:江南自古多情地 自古江南多情地 穷帅哥娶富家女的叙事模式 二、民间传说和故事:盈盈一水自有情 地名水为灵,水名饶风致 水性之地育水性之人 水灾的另样解读 三、民间歌谣:寻常百姓世间态 并非只有情与爱 情歌是生命的血脉 一碗生活杂酱面 多样的歌谣形式 四、宣卷与莲花落:曲曲唱说俗世情 不一样的狂欢 不一样的生活 五、评话与弹词:一桌一椅大世界 不朽的艺术生命 表演形式:一为多视 为听艺术结构:直中曲内外通 六、民间宗教音乐:仙乐飘渺解烦忧 双剑合璧的效应 仙乐飘渺,天音清凉 世俗化的江南道乐与佛乐 七、龙狮舞与民间舞:空灵意趣游江海 水清土润花满乡 龙灵狮瑞民纳福第七章 神灵信仰与民间巫术 一、大慈大悲观世音 观音菩萨长啥样 观音未有家世传 海天佛国拜观音 二、土地也是一尊神 神气官儿土地公 庙堂虽小管生死 三、保护城市城隍神 谁被供为城隍神 正反褒贬话城隍 上海城隍秦裕伯 四、炊烟袅袅话灶神 追踪溯源是火神 ”掸尘” “除残”把神祭 五、恭喜发财财神爷 文财神又武财神 节庆婚丧求财礼 新年求财 婚姻求财 丧葬求财 六、祈福禳灾巫术盛 梦占 算命 测字 扶乩 六壬、易占 签占 驱鬼祛病延巫忙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作为洁净的象征,在形容纯净的时候我们也常常会想到水。坊间常常有“以水为净”的说法,文人骚客则在修辞中常常用水的清澈、透明来形容人品的清纯。水在这里无疑是洁净的象征:洁净的水,总给人带来一种安宁、纯净和祥和之感,带来一片纯洁、安详、柔静的温情。几千年以来,水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审美。阴柔,洁静,从而达到极致的阴柔之美。构成江南主要属地的江浙上海一带,原属吴越文化地区,可以说,从史前时期开始直到近代,江南一带的民众利用自然水源和人工修建,形成了一个以长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包含今江、浙、皖、赣在内的水网系统,它为养育江南地区的人民,促进经济发展,繁荣江南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后记

上海现代文化艺术研究所俞惠煜所长找到我,说要做一个“江南文化”研究课题的子课题,就是“江南民俗研究”,旨在厘清江南民俗文化的发展脉络,阐释江南民俗文化资源,拯救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之前,我刚刚完成了浙江省社科课题之一的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中心《越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综论》,益发觉得江南民俗文化研究很有意义。我一直认为,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的源头之一,也许可以这么说,开埠之后的上海文化就是以江南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一种奇妙的撞击与融合.厘定江南民俗的发展脉络.对于进一步认识江南文化有着重要意义。参加本课题研究的有不少上海民俗学界的学者、专家,也有我所指导的博士生和硕士研究生。工作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由我在研读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拟定了初步的大纲和绪论,而后再分别由课题组成员撰作初稿,由我修改,在成搞过程中,杨子、夏航参与文字修改和校读,最后由我定稿。参加撰写初稿的有:惠恭健(“稻米江南与饮食风气”),杨子(”泰伯遗风与人生仪礼”),夏航、邹玮玲(“岁时节令与风习”),鲍懿喜(“精致生活与民间工艺”),何华湘(“娱乐游艺与民众趣玩”),罗朝蓉(“民间艺术与口头传统”).徐普良(“神灵信仰与民间巫术”)。写作过程中,我的老友、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馆员薛理勇先生对大纲初稿发表过很多中肯的意见;成稿之后请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的民俗学与历史学专家陈江先生审阅,陈江教授治学极为严谨,改正了本书的许多疵瑕。


编辑推荐

《水清土润》:释江南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水清土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