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金基德
2011-1
上海人民出版社
[韩] 金基德,[韩] 郑圣一
200
范小青
无
序一 “晤会”金基德 关于金基德,很多话想说,但就在落笔的一瞬间又不知该从何说起。电脑里键入他的名字,显示出的却是“禁忌的”这三个同音字,不禁哑然失笑。生活中的某些阴差阳错恍若命定,常惊得人错愕无语。金基德,恐怕是古今中外评价差异最大者中的一位。在韩国大众眼里,金氏无疑是异类,是哗众取宠、一时得逞的跳梁小丑。而在西方,金基德俨然是登得大雅之堂的韩影主力,甚至是东方美的又一代言人。在中国,金氏名字更是响当当,知其者、懂其者、服其者甚众。可谓韩国电影中最不容忽视、粉丝最多、特点最鲜明的一位电影作者。中国影迷不仅理所当然地将之视为韩国艺术电影的领军人,更将其影像美中蕴含的哲学韵味上升至东方美学的新经典。这样的金基德,注定是独行不羁的。他曾“口出狂言”地驳斥韩国媒体:“你们将在若干年我死后争相观看我的电影,并积极推翻现行定论。”一个人如若能让一个民族或说一个时代集体反思,无论结局何如,他的影响力无疑是伟大的!其实,我并不是个从头至尾的“金迷”。刚开始接触他的电影时,我甚至有种将其定为“人渣”的不可遏制的厌恶。怎么会有这样一号导演如此粗鲁、如此残暴地侮辱、贱视女性?无论《坏小子》、《雀笼小旅馆》还是《漂流欲室》、《海岸线》,都令人气愤填膺无可忍受。怀揣这种愤懑与不解的我到了韩国,随着对韩土韩风了解的加深,我对韩国电影的理解与评价也逐渐有了转变。某天深夜,当我偶然在有线电视频道重看《坏小子》时,惊讶地发觉自己对金氏不再那么深恶痛绝了。当然,我在变,他也在变。 《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推出,令我对金基德导演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后的《空房间》和《撒玛利亚女孩》虽依然剑走偏锋,但格调温婉清淡了许多。再之后的《时间》、《呼吸》更是将绝望埋得低调,将破碎撕得深沉,甚至《空房间》后出现的小小不言的荒诞喜剧因子也更加借力发威。我开始迷恋上了外表日渐平和的金基德电影,缘由很简单:最少的语言、最深的抵抗和最令人难以料想的结局!说到此,我忽然想起了另两位跟金基德有丁点儿关联的韩国影坛前辈。一位也叫“金基德”,是活跃于 1960 年代的老导演。那时候韩国电影处于中兴期,无论产量还是占有率都缔造了历史最高峰。这位老金导演以拍摄青春片见长,代表作是1964年的《赤脚的青春》。他和小金导演最相同之处除了姓名外(韩文完全一样),还有拍片的速度。老金年产多则8部,少则2部,20年的职业生涯累积了70多部片的骄人成绩。这和以“多快好省”著称的金基德导演极为相似,自1996年起,金基德几乎年1部从未停手,至今已有了15部作品。而这对于其他导演而言,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位由金基德导演联想到的影坛前辈叫“金绮泳” ,韩文拼写与发音都和金基德导演只有一字之差。这位金导演亦是韩国电影史上响当当的人物。他拍摄于1960年的电影《下女》去年被林常树导演翻拍(全度妍主演)后再次掀起了影坛不伦之恋热风,并入围今年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金绮泳导演多才多艺,甚至可谓奇情大胆,他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了一系列“女性片”,如《下女》、《火女》、《虫女》、《水女》等,深受观众追捧。他的电影从现实主义出发,并结合奇幻(Fantastic)元素,最终发展出了自成体系的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风格。之所以将金绮泳导演和金基德导演在此相提并论,不仅由于两者姓名上的相似,更缘于两人电影中对女性性元素的“偏爱”以及对现实主义的个人化修改都令人侧目。当然我对金基德导演直接或间接的认识中还包含有一些更私人化的信息,比如他性格很单纯,说话很直接,反应很灵敏,与媒体接触时也不乏一丝对抗般的傲慢。还听说他身体很强健,对后辈很提携,同时对女性的喜爱也毫不遮掩……这样的一个独一无二的金基德,让很多影迷欢喜,也让不少人皱眉。但就是这个体制外的勇敢者,让电影有了另一种表情达意的途径,也使电影语言更显单纯。对金基德的理解、对金基德电影的爱,让我的电影观和爱情观更加豁然。所以这本书表面读来是本电影著作,实际上却能帮助我们化解心中固有的傲慢与偏见,甚至悟出另一种大爱。感谢在这本书冗长的翻译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朋友们。美丽的超二小姐,亲爱的文伟、治允前辈以及宗志敏、王清芳、董小娇和李艳,感谢你们对本书作出的贡献。还有TOM & JUDY,没有你们的支持,想必这本书的面世还要晚。最后,感谢所有和我一样喜欢金基德电影的朋友们!范小青 2010年8月8日于北戴河序二 为何选择金基德?第一次接触金基德电影是《鳄鱼》。同年,我还看到了洪尚秀导演的《猪堕井的那天》。回想起来,这两人同时在韩国影坛展露锋芒,似乎是件意义深远的事情。我相信,如果对此二人作一番比较讨论,应该可以引出许多当代社会话题。但是,相较于洪尚秀的低调,金基德在公众眼中则显得分外“突出”——甚至可以说完全被误解了。这种误解一方面源自他的电影,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的特殊生活经历:在学历至上的社会里,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能够进入大学学习,但金基德初中毕业后就停止接受教育,这不能不算特殊。而说到韩国的义务兵役,在大部分男性都因迫于无奈而不得不去“做壮丁”时,金基德却主动请缨加入海兵队,无疑是标新立异之举。韩国的出国留学人员虽多,但一开始就抱着空手而归目的的人却可谓凤毛麟角。因为这是尊崇大国主义(崇美)者们掌控的国家,他们相信国外的学位能将该国的学问也一并带回来。在拥戴复杂训练和系统培训的忠武路制度圈中,一个几乎没接受过任何电影教育的人能成为导演实属罕见。在执导处女作后不到十年,金基德已经推出了九部电影。无论如何,他是一个勤勉的人,也是一个有着许多故事的人。以上种种,都造成了大家对金基德的误解。因此,在接到这一出版提案时,我尤感兴味。我并不希望本书仅仅是正反两方的论战场,抑或是歌功颂德的“龙飞御天歌”,又或者是盲目敌意的非难。我们真正的目的在于:了解金基德。或许有点儿夸张,但我还是想在此引用法国哲学家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的话:“了解萨特非常重要。”因为萨特并非怪物,而是人。只有了解这样一个人,才能更好地了解孕育他的法国革命时代。因此,我们要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了解金基德亦是非常重要! 本书第一部分内容即是以此为目的展开的。在金敬笔下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金基德,这位人物专栏作家在与金基德导演对话之后,才发现自己凭电影所作的猜想与真实的金基德委实有一定距离。要十分感谢的是,张正日作家特地从大田赶到首尔与金基德导演会面(据说除非有极其特殊的情况,否则此人不离大田寸步,因为在他看来,首尔比巴黎还远)。两位不同领域艺术家的精彩交流,无疑为我们的想像力拓展了空间。此外,金基德的随笔也会让读者对这位导演产生新的认识,从而对他的愤怒重新深思。即使你不是一个对电影特别关心的人(也许只是偶尔看看电影,感受一下文化氛围,并不是一个深入剖析电影的人),以上三部分内容也足以让你看清一个历经40年,从韩国社会的最底层逐步上升到今天这一位置的男人的悲痛生活,深刻体会其必然的、无可逃避的、只能直面的哀伤和痛苦。我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是非常悲痛的,对曾经无法逃避现实而只能苟延残喘的我而言,战战兢兢地思考另一个与自己生于相同年代的人的生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生于1960年代和生于1970年代从根本上是不同的。前者在20岁之前,不得不与朴正熙生活在一起,而朴正熙的经济开发政策让我们处于文化沙漠地带。1979年10月26日,朴正熙被暗杀。第二年,光州爆发大屠杀事件。此后十多年,重获新生的我们就这样“卑怯”地生存了下来。金基德也是经历过这些艰险活下来的人。不过,我们常常是站在高处想,站在高处向下看,而金基德却是自下向上看。这一视觉方向很重要。站在高处看的电影主题往往会变形,接下来的新一代就在这种变形的虚气里成长。而金基德却一路仰望着走了过来。他创作了我们文化上未曾尝试过的电影主题,那是他的生活经历所赋予他的。正因如此,金基德电影的出现,才使得韩国电影开始能够从整体上描绘以往时代所经历的真实生活。而这些文章将成为金基德(的电影)的另一个起始坐标。本书第二部分内容由金基德电影的评论文章组成。之前已经谈及,我并不想这些文章变成赞赏和反对两派的争论场地。人类渐渐变得越来越野蛮,喜欢观赏搏斗的场景。金基德的电影是个很好的竞技场,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它能带给我们什么?每次看他的电影,我便感到悲伤。不过,我从未想过要去和那些无视我的悲伤、觉得好笑的人作一番理论,而只是好奇他们觉得可笑的理由。因为,这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内在。当然,也会有人感觉愤怒,而我则比较疑惑他们愤怒的缘由。虽然我不会有类似愤怒和斗争的想法,但我会试图去理解这种愤怒。那么,愤怒的朋友们,当你们在读我的文章时,假使能够暂且收起愤怒而理解一下我的悲伤,这便再好不过了。我在以相反的方式阅读着你们的文章(事实上,阅读不带任何感情色彩的文章才真是枯燥无味)。这些文章就应该以这种方式进行解读。这些文章一方面是作者对金基德电影的理解,同时也是作者以自己的独有方式对由金基德引起的话题所作出的回应。因此,通过金基德一窥现今韩国那些以自己独有方式思考电影的人们的内在生活风景,才是最重要的。本书的第三部分内容是《Cine21》杂志社的南东哲和《首映》(Premier)杂志社的郑基英对和金基德一起共同工作过的演员和剧组成员的对话访谈录。通过他们能了解金基德在工作现场的状态,如果从中能窥探到他的一些独特处理手法自然更好。其实,理解一个导演最好的方式就是跟他一起拍摄一部电影。因为在现场你可以看到导演的态度和想法。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çois Truffaut)曾说:假如在拍摄现场你都无法理解一个导演,那实际上便不存在能够理解他的任何途径了。书中的最后部分,即附录包括了一些参考资料,专门为想更多地了解金基德的读者而提供。其中也收录了很多在编写本书时参考的网站地址(在网上输入金基德或其电影名称进行搜索,得到的资料多得也够写一本书了,但编者在此只收入了一些有资料价值的内容) 。在此有一点希望读者能给予谅解的是,网站本来就生命力短暂,可能某一天便会悄无声息地消失,因此并不敢保证所有的网址在读者点击的那一刻都一定能够打开。或许一段时间之后,在本书出增订版时,说不定这部分内容也要全部进行更新。附录还包括金基德创作的剧本《擅自穿越》,此剧本在电影振兴公社剧本征集中获奖。截至目前金基德还没有将这个剧本搬上银幕,但要说到《鳄鱼》“以前”的作品,这也应当算是了。仔细阅读该作品,会发现两点让人惊异之处:第一,你会吃惊于金基德从一开始出发就远远走在了前面;第二,他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主题,并从此固守重复着相同的故事。大家都说图书出版市场是地狱,这其中电影书籍出版市场实际上更与坟冢无异。电影观众虽然在增长,却总觉得他们和读书有着莫名的宿仇(并非本人所言,而是引自出版社营业部长之笑谈)。或许这是事实吧。在这里要感谢出版金基德导演一书的“幸福读书出版社”,在此期间和各位作者同仁结下的友情将会让人铭记,金基德导演的善意态度对于编写本书也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同时还要感谢提供照片材料的LJ电影公司(LJ Film)。最后期待金基德导演能够拍出更好的电影,让我们在短期内能够看到此书的增订版。翘首企盼金基德导演的下一部作品出现。郑圣一 代本书所有作者作序在所有人都热得要中暑的2003年8月
金基德,这位韩国电影界的传奇人物,如何从“草根一族”一步步成为韩国媒体眼中的“21世纪最具领导潜力的导演”?如何“高效率”地制作“低成本”且获国际大奖的影片?成功的诀窍是什么?……金基德导演和多位韩国著名影评人、明星将在书中为读者一一解惑,展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金基德。 本书由四个部分构成,内容丰富翔实:第一部分“金基德如是说”,金基德动情自述从韩国社会最底层到“当今韩国电影的国际代言人”的艰难历程;第二部分“阅读金基德 ”,韩国资深影评人对金基德作品的深刻解读,以此透视金基德的内心世界;第三部分“众说纷纭金基德”,曹在显等著名韩国影星及金基德剧组成员披露拍摄细节,从中得以窥探金基德在片场的独特处理手法;第四部分“附录”中包括金基德的研究资料,以及金基德第一部获奖剧本《擅自穿越》——金基德作品的本源。
金基德:韩国著名电影导演,被韩国媒体誉为“21世纪最具领导潜力的导演”,他善于“高效率”地制作“低成本”且荣获国际大奖的影片。他没有受过正规的影视教育,曾被拒于韩国电影“制度圈”之外,但他凭着不懈地努力与执着的信念,成为当今韩国电影的国际代言人。他的作品在全球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光彩:《撒玛利亚女孩》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空房间》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郑圣一:韩国著名电影评论家,本书主编。曾经是月刊《电影》的主编(1995—2000),并任首尔短片电影节常任主席(1994—1997),和全州国际电影节选片人(2000)。在一直在月刊杂志《话》开设有电影专栏,曾推出过上下册的访谈专刊《林权泽说林权泽》。
其他译者资料详见书中附录部分。
译者简介:
范小青:国内知名韩国电影研究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师,电影评论人、专栏作家。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韩国中央大学。合著有《中韩电视剧比较研究》、《电影+2005》、《电影+2006》等。
序一 “晤会”金基德 范小青序二 为何选择金基德? 郑圣一【金基德如是说】 访谈:金基德的自我告白 孱弱男子的骇人之力 金敬 / 金基德 随笔:金基德笔下的金基德 于我,电影即斗争 金基德 作家论:透视金基德 尽享你的“罪”意识 郑圣一 对话:当张正日遇到金基德 张正日的13问,金基德的11答 张正日 / 金基德【阅读金基德】 金基德作品论之《鳄鱼》 《鳄鱼》——失败之歌,或曰反语? 许文永 金基德作品论之《野生动物保护区域》 金基德原型,其散落的意象和独白 金奉锡 金基德作品论之《蓝色大门》 再看《蓝色大门》 康汉燮 金基德作品论之《蓝色大门》 底层女性失败的连锁日记,抑或超前抵达的最后关口 金志勋 金基德作品论之《漂流欲室》 “垂钓”教育,以伤痛缔结关系 白文临 金基德作品论之《漂流欲室》 凡常感、犹豫和沉默 刘运胜 金基德作品论之《实际状况》 鳄鱼的白日梦 文一平 金基德作品论之《收件人不详》 杂种、残疾和被迫害者的书信 金永镇 金基德作品论之《收件人不详》 钉钉子的人,最终被钉 黄真美 金基德作品论之《坏小子》 请让我回去,肉身和灵魂的性错位 金敬旭 金基德作品论之《坏小子》 皮开肉绽,却了无痛感:以金基德的《坏小子》为中心 曹河亨 访谈:郑圣一问,金基德答 郑圣一遇见金基德 郑圣一 / 金基德 金基德作品论之《海岸线》 从一而终的海兵,永劫不复的幽灵 郑圣一 金基德作品论之《春夏秋冬又一春》 《春夏秋冬又一春》和电影的自然主义 朴成树【众说纷纭金基德】 “突破极限”的金式风格 南东哲 / 曹在显 看似粗暴,其实却暗含一种感化 南东哲 / 方恩珍 金基德电影还在不断发展中 南东哲 / 李承载 没有修饰和技巧,但给人印象至深 郑基英 / 黄喆炫 一贯的风格,从痛苦中走来 郑基英 / 庆敏浩 他融会了艺术家和科学家等诸多最富经验性的想像力 郑基英 / 朴浩俊 一股牛劲造就了他 郑基英 / 徐延珉 情结,了不起的个人情结造就了今天的金基德导演 郑基英 / 徐 情【附录:金基德研究资料】 电影剧本:《擅自穿越》 金基德电影资料 参考资料 论文、单行本、季刊、期刊资料 作者简介
访谈:金基德的自我告白孱弱男子的骇人之力 文|金敬金基德导演并非那种我从某处看到报道后,便可以随口评价的人。他是那种我们通过笔墨的方式,无论怎样用心研究和努力了解,依旧存有许多不解之处的人。若你想要就此追问他,那么无数的批评之箭会射向桌子,让你毫无招架之力。因此,在我看来,只有任凭困惑在周边蔓延,原封不动记下他的原话才是上上之策。而在当时,他对记者的态度很是敏感且不满。于是,我宁愿悄悄躲在他身后,做一个安静的聆听者,听他讲述,悄然记录。1 (由此开始,是作者模拟金基德视线,以金基德为第一人称写下的类似自我陈述语气的文章。)是的,虽然有些唐突惶惑,但这次访问决非不情之请。虽然有些东西我无法用言语彻底说清,但并不能因此论定这将是一次悲惨的经历。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把这个“该死的访问”完成。因此我需要整理心情。还好,尚有余暇。这里是景福宫。过了景福宫便有好些美术馆,在那里放松一下心情再慢慢前往约定场所——三清洞方向溜达,时间应该正好。谁出了交通事故,四肢散地;谁的身体内壁爬满了眼球般大小的癌细胞,并还在慢慢扩散……我的天,如脑海里布满种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画面,该如何进行访问呢?好吧,在我脑海里重新直竖起像剃刀一样锋利的乱七八糟的念头之前,且让我边走边唱,放松心情。既来之则安之,我必须面对或说迎接可能随之而来的大众媒体的“屠杀”。我本就是凡夫俗子,我将呈献自己懦弱的、也许令你们吃惊的一面。在过高评价和几乎是人身抨击的过低评价之间,你们像烤土豆一样折磨我这样一个凡人。你们说金基德是个问题青年,是的,我是问题不断,但现在我最大的问题却是因此一夜成名。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得到名声总是要付出代价。只是我的愚钝使我忘记了这个古训。唉,事已至此,且让我镇静、沉着。就在这一瞬间,我已到了“屠宰场”的门口。2迎面走来的这个女子,虽说职业与“屠夫”近似,但气质却不尽相同。瞧她马马虎虎的衣着打扮和松弛缓和的态度,仿佛以我的一根手指便足以对付她。她落座后的第一句话——“我其实并不太了解电影”,更消除了我的戒备心。但随之而来的第二句,却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出版社委派我这样一个外行来采访您,我想并非希望我跟您谈电影。反正您高兴也好,不情愿也罢,今天我们的聊天主要以您自己的故事为主。”天哪,听到这儿,我简直觉得这是新闻界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或者温柔陷阱。其实,即使满身创痕,我也想在“前线”孤身奋斗。但今天的这个位置,却使我不得不将自己和家人过去的生活一股脑抛出,成为大家的某种饭后谈资。正因讨厌这个,我才一直回避各种访问,坚决保持沉默。但渐渐我发现,越是沉默,就有越多有关我和我家庭的“流言飞语”出现在街头巷尾、酒席坊间。大家都太好奇了,以至于动用各种“演绎”手法。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死亡——记得中国前辈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精辟的一句话。是的,面对种种传言,无法再沉默,无法再继续忍受歪曲,我必须爆发。战斗欲和争辩力瞬时涨满心怀,可眼前的这位女子,却似乎见惯不怪、处之泰然:“也许在访谈中你会有一些不道德的感觉,其实访谈这种形式本就是发掘别人的痛楚成长史,并随意加以追问,在这点上希望你谅解。”我能说什么呢?对这个渐渐露出尾巴,现了原形的“屠夫”。我的回忆从父亲开始了……听着听着,她忽然问道:“难道从没有过杀死父亲的念头?”呜哇,果然是心狠舌辣的毒妇!8年轻时我自制手枪的行为,似乎是与世界的一种对抗。但是,又有几个人真正明白“对抗”的原理呢?工厂的工作经历,让我懂得了半导体、晶体管、电容器里电流相互对抗的原理。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就似这般相生相抗。当你受到莫大压力,无法从体内排出同等能量时,你的社会机能便会丧失。丧失机能是何等可怜与可怕啊!于我而言,这个世界就好像是某个人不由分说地抽了我一耳光,然后又疯狂逃遁的一个所在。这里根本就没有可以找寻犯人的路。于是,拍电影便成了我与这个世界对抗的手段,同样也是我轻视自己不堪重负的无力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所幸的是,因这种对抗,我至今仍保存自我机能。记得在“大邱地铁事件”后,我曾经十分悲伤地陷入沉思:是什么制造了此等可怕之人?是什么让他产生了如此无法逾越的劣等感?可悲的是,谁也不去探究这起事件背后种种有悖常理的社会原因。如果说为了生存,我的对抗方式是制造电影的话,那么,对于这个男人而言,他的对抗则是拿着汽油桶走进地铁。可恨,更可悲!14其实金基德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量。我拍电影的过程也不过是先写剧本然后选景,接着与制作人见面,尽可能地使其陶醉、沉浸在我编织的故事里。当然会有人觉得我的故事一无是处,甚至无聊乏味,就像也总能遇到跟我聊得津津有味的人一样。说到电影人,似乎总让人想起过去的某种文人形象,他们在幽暗逼仄的房间里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尽兴地喝酒,间或重重地一声长叹。可说实话,我真的离这种生活好远。我不相信在酒精和烟草的熏染下,会有更好的表达意象出现。与其这样,倒不如出去散散步。我喜欢走路,漫无目的地走路,边走边想是我的创作和生活方式,因此时常会随兴走进一家影院看一场毫无预期的电影。在观影过程中,兴许会忽然有些形象跃然脑海,与正在观看的电影完全无关。比如,我可能正在看一部好莱坞的动作片,可看着看着,某一瞬间我脑海中便会一跃而出“坏小子”或《春夏秋冬又一春》里“小和尚”的模样。每逢此时,我就会毫不客气地放任自我在影院里一睡了之。半梦半醒间,电影人物们似乎就在四次元的空间中彼此对话。那一刻,究竟是醒着的还是梦着的,不得而知。无数空间中的不同形象在彼时彼刻交叉混合,那些游移在现实和幻象之境,彼此冲撞的角色们……因此我常将它们密集地安排进自己的影像中。虽然很多人觉得我是在鬼扯,完全没可能,但无论你们是否相信,我是乐在其中的,甚至还自我创造了一套理论,并将之称为“半抽象性”。16我不希望像林权泽导演那样走向老年;也不会像张善宇导演那样,明知前面是悬崖还会毅然打开门迈步向前;李沧东导演的现实主义路线即使模仿也很难;支离破碎后想要像洪尚秀导演那样重回琐碎日常也不可能。我是横跨在抽象和具象边境上的一个混乱的存在。但人不都如此么?我今后也一样会对非彼非此的某些东西不停地抛掷问号。并且让观众在看我电影的同时,将金基德和片中角色偷偷地画上等号,对于这种猜测一方面在否定,一方面却又在否定之否定的肯定中饶有兴味地等待电影结果。也许我的这番话听起来多少有些自虐,但我倒想看看人们这般那般随意摆弄“塑造”的我,究竟可以有多牛。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因此抓狂,为此伤感,甚至感觉到腾腾杀意。金基德在膨胀。金基德其实很脆弱。金基德一无所有。我一边如上自怜,一边如下狂想:你们有信心决不看金基德电影么?虽然这样说多少有些难为情,但我敢肯定,即使我现在死去,我也会马上得到人们的重新评判。甚至是那些讨厌我、否定我的人。我知道,他们会争先恐后地转变态度,重新解读我的电影。也许有人会说我不知天高地厚、装模作样,可能我是有些自满或傲慢,但我并不为此而感到羞愧。 随笔:金基德笔下的金基德于我,电影即斗争 文|金基德关于电影导演做电影导演或者以独立创作为名做事情,这一行为本身就包含着利己和独断的个人主义色彩。因此这种创作表现是不可能担负起所谓的社会责任,也不是以“示人真理”为前提的(因此它不是为了表现那种贯通世上的道理或真理而创作,也不会去担负所谓的社会责任)。做了导演之后,自觉的或非自觉的,我偶尔会感觉自己的态度似乎是在尝试教导这个世界。这种感觉大多来自报章杂志和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的访问,通常是在我的电影结束拍摄之后忽然的某一日。其中不可思议的是,我的这种态度在我接受访问时并未体会到,而是在变成铅字或成为影像、录音后,我才惊觉自己原来散发着如此浓重的自满情绪,并且看似无视世上的一切。我最近似乎有些疏于自我审视。过往的那些不当“德行”也让我深感不安。于是,在允许的情况下,我开始拒绝一切访问。个中缘由并非所谓“导演应该用电影镜头说话”之类的陈词,而是因为我察觉到自己在媒体面前随心所言的无责任感,这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我的下一部电影,成为无数可能受制于人的话柄。写到这儿,不知我的这篇文章命运将会如何,是否也会同样“遭遇”被人“咀嚼”的厄运?……大部分“指南”都会教人一些智慧度世的秘方,例如怎样才能贤明地、纯粹地、不为俗世所欺地、智慧地走过一生。反过来想,这何尝不是一种将白与黑,善与恶明确、简单、分割化了的态度。这能说是一种“大善”吗?我不以为然。我们不是都相信心中有着从未谋面的、善良的神的存在吗,不是每个人都在争辩:恶的本源不是我,而是世界将我变成了这样的吗?越是给真正的人生作指导的“指南”越会告诉你:恶存于世,你应该如何避其而行。这,难道不都是助长“恶”的错误意识的原因吗?长久以来,我也是一直在躲避着或者说克服着那些被定义为“恶”的、貌似无形的东西。但在一些经历之后,我猛然醒悟——世上本没有持续的恶,只因“恶”早已存在于自身。所有的结局其实都是自我内心争斗的结果,即恶与善并没有绝对的评判标准,甚至随时可以相互转换。简而言之,这世上所谓的道理就像“爬得越高可能摔得越惨”一般危险。世上本没有我的敌人,也没有比我更富有、更贫穷、更幸福或更悲惨的人。所有这些比较的标准都取决于我们心中自我设定的杠杆标尺的高低深浅轻重。所以,无论如何,我都可以幸福地生活,与世间保持和谐共处。这不是依赖物质而解决的问题。……韩国大部分观众似乎不是在看电影,而是在观赏自己的劣等感。俊男美女,雄壮的大场面……难道不令人寒心吗?电影散场,就在电影院洗手间的镜子前,望着对比后衬托得更加简陋的自己,不是更加寒酸?全无对象地模仿电影里的大人物那样,对着空气指手画脚……他们就这样被支配着、生活着……我发自肺腑地期盼韩国观众能够早一日从错误的观影原则中幡然醒悟,并去寻找那些可以多角度地阐释自己生活的电影作品。21世纪,与其说是物质交换的时代,不如说它是精神交感的时代,没有谁再被划分为文化的提供商和消费者,彼此干涉、彼此理解的立场正是21世纪的文化。创造者不再被视为优等,而消费者也不再因缴费观赏而接受低人一等的浅薄待遇,因同一个意识而变得共有、公平。6000韩元如果不用的话,没有一点价值。但它的价值体现在你用它看什么样的电影:是看后给你空虚的丧失感,还是发现人生的真谛?这才是问题的重点所在。虽说我还没有韩国只出产优秀电影的自信,但如果观众们多付出一点爱给它的话,我相信,我们之间自然会达到彼此相要求的目标的。从半抽象绘画到半抽象电影我最怀念、最想再次看到的画作是我上小学之前的那些涂鸦,它们可能是我一生中最美丽的画作。1990—1993年,我在法国度过了三年的绘画时间。如今想来,或许画画只是我当时浪迹天涯的一个借口也未可知。法国南部的郊外海边画室,我用整整一个季度的时间画出20张20号左右的西洋抽象画,然后背起行囊开始欧洲十余国的巡回画展之旅。我在每一个国家每一个都市的中心广场作展示,其实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人来看,不过即使观众只有我自己,记忆中也常是幸福快乐的。但两年后回国时,忽然就不着边际地就开始想要做电影,并且从此开始投入完全陌生的剧本写作练习。跟所有人一样,在我走过的生活中,也有着像电影一般感觉到的部分:当时为首尔电视台所写的六集电视连续剧剧本,就仿佛全景般展开的自己的过往,整整写了600页稿纸。“我果真能完成吗?”……我承认,金基德电影是伤感的,是美丽的,是恶毒的,但不是轻视贬低女性的。我一直认为,我的电影的着眼点不是从固有的男女性别思考上出发,而只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发的。虽然一部分女性影评人直言不讳地批评我的电影贬低女性,并且引导、煽动了一部分观众的看法。但我依旧要直言不讳甚至自信满满地表白,我的电影只是关于人与人的故事而已。我电影中之所以总是出现带有深深伤痛的主人公和所谓用言语区分的下层阶级,是因为我亲眼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人物,我想要用镜头来表现他们身上、生命中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生命力。我最近的电影《漂流欲室》里的主人公也是卖身的女子,但我想解释的是:她并不是为“卖身”而卖身,她只是利用自己的身体来生活。我们不都是依靠自己的某个身体构造来生活的人吗?问题只是你动用了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构造而已。我们没有将这种种差异理解成“生命形态”的不同,而是将之分解成了社会的一个个阶级。正是这种误会和理解构成了矛盾的要素,只有这样,世界才不断地生成往复。因此我从不曾厌恶那些将我划为“卑劣”的批评家们,甚至希望彼此是更对抗的。不过,我期待中的这种对抗性应该更客观也更能刺激我。《漂流欲室》是伤感的,但我希望观众还把它看成是一部充满“孤独和美丽”的电影。若你在第一遍观看时,电影中那些猎奇、怪诞的场面让你感受到某种情绪的话,那么再次观看时,也许同样的画面会催发你产生有别于第一次观影时的情绪。何谓“孤独的电影”?这正是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的狠毒至深的模样:这危机四伏摇摆晃动的水面就好似我们彷徨无助生存着的都市,而水面上浮流的各式各样的“渔家”正如孤独的小岛,令我们感受到自身的模样。因此,小岛就像是我们执着地等待他人来访的不变的心,同时想尽办法地再也不愿放走任何一个进来的人。那种自私,正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拥有的至深至毒的一种孤独感。如果你只用通常意识里的性、暴力、情爱等要素来试图接近、解读包括《漂流欲室》在内的我的电影的话,那也许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比起单一的、某一种艺术的现手法,电影可谓是集大成的丰富者,它有着无穷无尽的表现可能。
这是至今为止惟一一本关于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书,当然在网站上输入金基德三个字,可以出现很多相关报道,而对于喜欢金基德或者对金基德有兴趣的人来说,这都是本非常值得一看的书。——《新京报》
《野生金基德》是最全面的金基德评传,中文版首度发行。《野生金基德》讲述从“草根一族”到“21世纪最具领导潜力的韩国导演”的艰难历程。金基德动情自述,曹在显等著名韩国影星披露拍摄细节,郑圣一等韩国资深影评人深刻解读金基德影片,展现金基德的多面体。看一本书有很多角度,而书中文本所引发的思考则见仁见智。《野生金基德》会留给读者各种各样的延伸性思考:或是影片题材的社会性和人文性,或是影评人论述的客观切入点,或是编剧如何逆向思维创作与众不同的故事,或是国内审片制度改善的借鉴,又或是国产电影与好莱坞大片硝烟弥漫的另一战场……如此这般因文化的一脉相承而生成的近似的问题。而《野生金基德》最触动我的,是沉重的情感世界。于是,它留给我一个问题:“什么是爱,什么是绝望?”看完《野生金基德》,你又会给自己留下一个什么问题?
无
韩国电影导演金基德唯一的一本传纪,也是中国人了解韩国电影人物的必读书籍之一。
这本书对我大学毕业论文的帮助实在是太有帮助了。很好看的一本书,内容丰富,也很深刻。深层次的了解了金基德和他所构建的电影世界。还有韩国知名的电影人与电影评论家对金基德作品的评价与看法。值得收藏的一本书。
如果你喜欢金基德,喜欢韩国电影的叙事风格,一定要买,书的质量不错,一如既往的好,推荐购买啊。。
喜欢韩国电影的不可错过金基德 喜欢金基德的不可错过本书
迷恋金基德好多年,每一部电影都看了无数遍。
对他的每一个镜头、每一闪画面、每一处配乐都了然于心。
自己也做了或多或少,或专业或散文式的影评、乐评,但仍然希望有一本详细描述他的书籍出现。
好在,终于出现了。
还是以拟第一视角出现的。
对于内容,没有过多评价,买之前大概清楚会提及什么,以及到什么程度。
只是觉得电影涵盖面还不够全,也许是第一本书,所以挑出最经典的几部也算是出色了。
意外之喜是书最后附录了他的电影剧本,一口气读完,仿佛在心中自导了一遍!
还有明信片,是《春》和书的封面。
总之,难得的一本书,金迷必读。
金基德是我2013年最喜欢的导演。这一年我把他所有的影片都找来看了。还买了这本书。希望了解他更多~~~~~~~
喜欢金基德导演的电影,想了解更多关于他的讯息
金基德是我最喜欢的导演
不过这本书中金基德本人的东西比较少
都是别人对他的评论
介绍的也不是太全面
野生,就是原生态,金基德的电影,正是原生态的,过去称其为写实主义风格,我挺喜欢看他的电影。
可惜了这类书太少了 希望能多出版点关于金基德电影思想和制作的书
下了订单以后就一直很期待,到手真的很开心,还有送明信片,不过个人觉得选评的一些金基德的电影还不够具有代表性,看的不够爽- -
虽然书中只挑选了金基德的前几部作品,但还是非常有研究价值。
第一部全面介绍金基德的书籍,非常值得一看!
真喜欢这本书的思路,既真实又不枯燥,我是很轻松的把它看完了,我觉得我对金基德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我们为什么没有金基德?
一本了解金基德,学习金基德的难得好书!
我最喜欢的韩国电影导演之一,爱乌及乌,很喜欢!
我最喜欢的韩国导演之一。这本书让我走进了导演丰富的内心。
对导演及作品全面的解读
看过金导演的《春夏秋冬又一春》,精美的画面,空灵的场景,时不时就在脑海中想起。感叹金导演的审美及功力。
看金导的电影很多年,终于要看看他自己了
书包装的很好,但是还没看,内容也一定很棒
收益匪浅 看了很多次
喜欢喜欢喜欢,拿到手就包了书皮也。
刚到货!看了十几页!很不错!
书写的很好,算是一本访问录。
11.05.16
看金基德的影片,需要足够好的忍耐力,否则很容易打退堂鼓。那些晦涩生硬,情色施虐的镜头,曾经被韩国所谓的资深影评人们批评的一无是处。
然而,金导的粉丝队伍日渐壮大,似乎大家都开始慢慢享受起这种受虐的影像。其实电影需要解构,解读背后的赋义。通过对书的了解,倒是进一步明白了电影直白之后的寓意。准备找时间再把他的片子翻出来观摩一番。
比起那些拿着端着,想说又说不清楚的导演们,美其名曰“小资”,但真正想通过电影说明些什么,恐怕也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我反而更欣赏金基德的大胆诚实,敏感就是敏感,多疑就是多疑,不虚伪造作。生活的历练成就了金基德,所以从默默无闻到蜚声海外,金导演走的并不容易。或许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金基德是我最关注的韩国导演之一 在0607年先后我关注金基德达到痴迷程度 看了他的很多电影 也写了很多相关评论 并在新浪博客建立了圈子 后来偶然发现这本书 就买了下来
当下国内关于金的专门的评论集几乎没有 因此这本书蛮珍贵的 唯一的欠缺是 对金后期的作品的评论比较少 不能说不有点遗憾
几个著名的导演,要是都有这样的专著介绍就好了
It is ok I love jjd
一本比预想要好的书,内容还可以,特别是装帧,本以为是平装,不好,但现在看还可以.排版也可以.
这是替别人买的书,对方说很满意,尤其是送货速度很快。
对这本书是满心期待,而且明信片都以金基德导演过的电影来做,结果咧?我拆开塑封,哗哗翻了一遍,都没看到……让爱这本书爱网购的我第一次对卓越的图书失望,第一次!如果有幸被管理员看到评论,请给我补寄吧。我也不知道重新买一本是否真的又会有明信片……谢谢了。还是俯首看书,明信片的事不想,不想,不,想……
这本书很皱。卖家包装一点儿都不仔细。很失望。
关于这位在中国极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韩国导演,在影评及书作上一直是一个空白。这次集结众多文章,让大家更多了解金基德的真实面貌,不错。唯一的缺憾是近几年关于金基德的文章过少,讲述他最近几部作品的文章过少。话说今年满头白发的金基德又迎来高产的一年,希望他的抑郁情绪逐渐好起来,带来更多精彩的作品。他个人的生活方式无人可以评论,我们重视的只是电影艺术本身。感谢金基德!
开始买的时候没报多大希望,现在很多写电影书的作者其实都不是学电影的。但是这本书很出色,我认为喜欢金基德的朋友必买。
这次快递比较慢看了第一部分,书的内容很不错,建议金基德的影迷应该看一下。
拿到书之后,很失望很失望,书的表面有的地方都褪色了,外表显得不像新书样,有点污的感觉,就像是在书店里被人翻阅后卖不出去拿到网上买给网友!里面的字有的都印斜了,这让我不禁开始怀疑这本书是否为正版。... 阅读更多
书到的挺快~一般隔天就能到~~书来的时候有点皱,不过这也抵挡我喜欢用亚马逊~~
真诚,详实。除了他的所有电影作品,恐怕这是最全面亦最直接了解他的途径了。
虽然其实书中并没有真正多少金基德自己写的东西,但其他关于他电影的评论等,都还是有能有所收益的地方。
国内唯一介绍金基德的中文图书,很不错,顶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