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原狱

周梅森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周梅森  

页数:

291  

字数:

237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作家的崇拜常常是通过他的作品完成的。优秀的作品是生命表达最合适的载体,不仅能够承受作家自身的生命之重,还能升华读者内心的悲欢离合。  凡是读过周梅森作品的人,常常会被他作品中焕发的精神力量和艺术魅力所打动,他的博大和深刻不仅仅是因为他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是因为他的多思、深刻、坚强和乐观。  周梅森的作品在社会哲学的范畴有着地标式的意义,喜欢他作品的人都能从周梅森的作品里读到足以解决任何困惑的力量。  本书是周梅森早期创作的作品,透着一种难得的真情实感。从这部描述革命历程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些复杂的灵魂是如何在那个波涛汹涌的时代跌宕起伏的。  “经典回放”重拾了那些历经岁月的提炼仍旧焕发着耀眼光辉的文字,相信这些文字能像经典老歌一样驻进人们的心里,散发着永久的芬芳!  2011年4月19日

内容概要

《原狱》(作者周梅森)是一个超越时空的生存寓言。一群农民起义者为逃避官府追捕,匿入煤窑挖煤为生,残酷而充斥着血泪的原始积累由此开始。不蓄私银的美好时代结束了,共同的精神崩溃了。以金钱为基础的新秩序在一场场火拼与厮杀中建立起来。有了雇佣与被雇佣,有了剥削与被剥削,有了暴富和赤贫,有了这块土地的繁荣“娼盛”。花窑原始积累的残酷不亚于煤窑,金钱的气息充斥在糜烂的空气中。花船上滋生着年轻女人的梦想,煤窑下沸腾着青壮男儿的热血。然而,仍有人顽强地以人的名义生存着,挣扎着,呼唤着公理与正义,期待着革命。
《原狱》重磅演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天下大势!

作者简介

周梅森,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人间正道》、《天下财富》、《中国制造》、《我主沉浮》、《原狱》、《重轭》等十余部;中篇小说《沉沦的土地》、《军歌》、《国殇》、《大捷》、《中国往事》等二十余部;电影、电视文学剧本《人间正道》、《天下财富》、《共和国往事》等一百余部集,约六百余万字。
其作品曾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煤矿长篇小说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全国优秀电视剧本奖、优秀影片编剧奖等三十余种奖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章节摘录

版权页:老头儿勾头趴在地上,昏花的老眼不看堤下的大漠河,也不管河里弟兄们造出的响动,极是困惑地看着距自己鼻尖不到尺余的地面,嘴角抽搐着,似乎想说什么,又说不出来。肖太平扶老团总在地上坐起时,老团总才抖颤着大手,抓起一把灰黑的渣土在鼻下嗅着,嘴里咕噜了一句:“不……不是土哩。”这就引起了肖太平的注意。肖太平看到,老团总所说的那不是土的土,顺着大漠河堤铺展着一条灰黑的路道。路道上有同样黑乎乎的牛车、马车在“吱吱呀呀”地行走。远处近处的旷野上,艾蒿丛生,几达人深,颇有一种史前的景象。行在路道上的牛车、马车如同行在丛林中一般。时有三五成群的力夫从旷野深处的小道里钻出来,携着一身黑乎乎的炭灰走向西面一个浓阴掩映的村落……老团总一生好奇,在生命的末路上,又一次表现出了自己非凡的好奇之心。看着面前的景象,老团总很吃力地对二团总肖太平说:“记……记下来,时同治七年八月,吾……吾曹团部众家眷凡三百逾四人,昨出旧年县,今夕徙……徙人漠河境,沿途景象颇异。于路道上见……见黑人来去,不知操何营生?尤怪者覆地之土也,灰黑如渣,似土非土,似石非石,竟为何物?待……待考之!”肖太平没去记载这寻常的事物,笑了笑,对老团总说:“老舅,您老人家别考了,我知道的,咱现在已到了漠河窑区。一年前,我和一帮弟兄被官军追得急慌时,到窑下躲过几日,对窑区的事也算熟哩。这过往黑人都是在窑下挖炭的窑夫,这似土非土的东西是矸石渣,挖炭时挖出的,铺路道最好,下雨不粘脚。老舅啊,这窑区倒是个好地方哩,混口饭吃容易,官军来剿时也能往窑下藏哩!”老团总“哦”了一声,有了点精气神。老头儿让二团总肖太平和儿子曹二顺把自己扶起来,挪到了堤上的一棵老槐树底坐下,再次打量起面前的这片天地。细细打量下来,老团总大约是满意的。旷漠多艾草,极目少人迹,况且又有活人的煤窑,正是落难英雄们暂时落脚的好地方啊!于是,老团总稍一沉吟,对肖太平交待说:“那……那咱就在这里避一避吧,待歇息过来,再……再赶路。”在同治七年八月的大漠河畔,老团总还是想着要继续赶路的,至于要赶到哪里去,估计他自己也不知道。北方的老家是不能再回了,那里已被征伐的官军夷为平地,村村过火,人人过刀,回去死路一条。大势也不好,东西两路捻子都败亡了,再也没有哪个王能收容他们。他们这支曾隶属于西路捻军的曹团已在一年前舍弃了刀枪,卖光了战马,只谋求一个简单的目的:避开官军的追剿活下去。当晚,曹团男女老少以老团总依据的这棵盘根错节的老槐树为中心,在大漠河畔的一片荒坡地上安营扎寨,支锅做饭。饭烧好,肖太平给老团总送饭时,老团总已起不来了,眼神飘忽迷离,口中只有呼出之气,几无吸入之气。老团总英雄盖世,历经恶战无数,身上伤痕累累,逃难途中又无药可用,胸前和腰后的伤口早已化脓生蛆,自然逃不过一死。然而,对死在这片黑土覆地的窑区,老团总耿耿于怀。躺在老槐树下的一张破草席上,老团总干枯的手臂抬了抬,指着从槐树枝叶间隙里漏下来的同治七年的零碎星光,对聚在身边的肖太平和唯一一个活着的儿子曹二顺断断续续地说:“你……你们别……别把我埋……埋在这!你们回家,要……要带上我一起回,这里的土不……不是土……”


编辑推荐

《原狱》:著名作家周梅森的经典力作、旁观者清,当局者乱,风起云涌,千变万化、以对官场生活描摹到位、对官员心理精确拿捏著称的周梅森的全新视角,《天下大势》、《原狱》、《重轭》、重磅演绎辛亥革命时期的天下大势!上帝为了锤炼生命,将布设下一个残酷的谜语。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原狱 PDF格式下载



周梅森先生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厚重、大气。一部书,写了一代人,我们能读懂处处的矛盾:肖太平从打工者到老板的蜕变、从坚定的反政府主义者到政府的拥护者、捻军兄弟从抱成一团到分崩离析、官府绅士对捻军的反对及合作(钱县令白二先生,一方面反对捻军因为动摇了他们的利益基础,另一方面,又和捻军的二团总合作因为你能够为自己带来新的利益)……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立场,决定了不同的态度、选择。辛亥革命即将来临,社会为此做好了准备。但革命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吗?我觉得不尽然。从此种意义上说,这部书,写得又不是一代人的命运!


喜欢周梅森的作品,又一次感受到了气势之大。


一流小说家


周梅森的小说,拿来收藏,比时下一般的官场小说层次高多了。


此人的书全买了。。。


书是好书,经过贵公司的快递后就成了破书了,希望贵公司能及时的处理


此书刚开始看,只看了五个章节,说不上有太多的感想,但看到第三章末尾,肖太平跪在白二先生前一段,觉得很不真实。也许作家要向读者暗示肖太平未来的人生之路,但如此写毕竟有点操之过急了。试想,肖大小也是捻军的二团总,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再怎么着,身上还带着血性,和矿主白二先生第一次见面,三言两语,就膝盖发软,这可能吗?事实是肖是一个很有点血性的人,也真由于这个原因,他后来才能做到窑主的身价。但在这里如果按下跪的思路演绎肖的未来人生,那肖充其量只能是个奴才,比如当个管家之类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