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潘雨廷学术文集

潘雨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1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潘雨廷  

页数:

30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思勉文库”系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科部分著名学者的著作选辑,文库的选编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主持。
  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其前身包括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高校,80多年来,这里先后汇聚了一批具有重要学术建树与学术影响的学者,如吕思勉、施蛰存、冯契、徐震塄、许杰、吴泽、王元化、苏渊雷、陈旭麓、李平心、戴家祥等。在几代学者的前后传承中,华东师范大学不仅在人文的各个领域产生了引人瞩目的学术研究成果,而且逐渐形成了深厚的人文学术传统,其特点包括:注重学术积累、鼓励创造性思考、倡导严谨的学风、贯通中西之学,等等。收入文库的学术著作,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以上传统,其作者既是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又在相关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 

作者简介

  潘雨廷
  1925——1991,上海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潘雨廷先生早年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内外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深入的体验和心得。他的著作是20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张文江
  1956年生,上海市人。1978—1982年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学士学位。1982—1985年师从施蛰存先生攻读中国文学研究生,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典学术、先秦文化和文学。主要著作有《钱钟书传》、《管锥编读解》、《渔人之路和问津者之路》、《古典学术讲要》。

书籍目录

《潘雨廷学术文集》出版说明
文王数字卦初探
 一、论天干地支与数字卦
 二、初论数字卦与阴阳符号卦的转化过程
论孔子与“六经”
 一、引言
 二、历代认识孔子有汉、宋、清三变
 三、直接考察孔子一生与时代的关系
 四、孔子“志于学”至“而立”后的情况
 五、孔子“不惑”至“知天命”后的情况
 六、孔子周游列国以达“耳顺”的情况
 七、孔子返鲁后以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情况
 八、结论
论《德道经》的“执今之道”
论庄子的思想结构
论编辑成《周易》者的思想结构
卦爻辞的原始意义
十翼的形成
论《史记》的思想结构
详论《汉书?艺文志》,以见中国的“目录学”犹今日的
“系统学”
《参同契》作者及成书年代考
《参同契》的易学与服气之道
《易》与《华严》
引言
《易》贯《华严》颂
河图与《华严》十方五十三参
洛书与《华严》九会七处
普贤行愿显微
论初期佛教与吾国思想的相互影Ⅱ向
 一、汉魏
 二、西晋
 三、东晋
论陈抟先天易与禅机的关系
论《周易》四百五十节文献与密宗的三密
论佛教之显密与易象
《悟真篇》及其功法
 一、论《悟真篇》的象数结构
 二、综论《悟真篇》的当下功法
 三、并论《参同契》与《悟真篇》以究其功法
论王船山以易学为核心的思想结构
易学象数与现代数学
附录一 论朱熹以易学为核心的思想结构
附录二拟写《道教史》之目录
附录三潘雨廷著述目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二、庄子生卒年再考庄子之生卒年。按梁惠王当公元前369—前319年在位,凡公元前369—前335年为前元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前319年为后元十六年,共计五十一年,继之者为梁襄王。齐宣王当公元前319—前301年在位,凡十八年,继之者为齐滑王。又楚威王当公元前339—前329年在位,凡十年,乃上承宣王而继之者为怀王。且当楚威王时,庄子已有贤名,而威王愿许以为相,取公元前329年论,则庄子至少已四十岁。威王初即位时,庄子约当三十岁许,钱穆所考,兼及此十年间。今取威王即位时庄子年三十岁,又以寿八十计,庄子之生卒年为生于周显王元年(前368),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有关重大事件基本相应,晚年似当于蒙闭门著述,其著作对后世有极大影响。 三、庄子与孟子又约同时有孟子,其著作自宋后,更起重要作用。然孟子与庄子虽为同时代人,生前可能见面而并未见面,且于著作中各不相及。《史记》所谓“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而于孟子为例外,斯亦怪事。以时考之,“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则其年已老自不待言。与在位五十一年之梁惠王相比,乃有不似人君之诮。其后孟子即去梁,以是年七十多岁而论,则较庄子长二十岁。以孟子寿为八十岁,于一生大事亦基本相应(其生卒年为公元前387—前308年)。晚年孟必归邹以著述。况孟子一生对世事并未起大的影响作用,弟子亦无有名者,故庄子可能仅知稷下派而不知孟子。而孟子对年轻约二十岁,且愿归隐之庄子当然亦不屑一顾。宜孟与庄能相忘于江湖。而战国时的儒道之辨,实起于孟与庄,老与孔的生前并不如是,此不可不明辨之。孟子情况另文详之,以下详究庄子之思想结构。 四、庄子与惠施与庄子有关之学者,首当重视惠施,惠施于惠王时曾相梁。钱穆考得惠施卒于襄王五年(前314)后九年(前310)前,年六十余,基本可信。故于其卒年,庄子约五十余岁。于《庄子·徐无鬼》提及“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实已当惠子死后十余年,因文内谓“宋元君闻之”,“元君”指宋偃王太子,登位在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其时庄子约已七十岁,犹念念不忘,可见惠施实庄子仅有之知己。主要应理解庄子与名家之同异。唯庄子之思想结构,已知名家理论当为思维的基础,此所以能以惠施为质。然最后所体验有得之道,则归诸老子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编辑推荐

《潘雨廷学术文集》尽管研究的角度不同、对象各异,但都在不同的意义上展现了历史衍化与逻辑脉络的统一。从中,我们既可以感受历史的深沉,也不难领略思想的睿智。在学术进路上,文库中的著作固然存在不同侧重:一些主要以历史源流的疏通为指向,另一些则更多地关注于理论的阐释或理论的构建,但这种不同的侧重,又基于史与思的统一这一共同的基础。要而言之,以“学无中西”、“史”“思”的统一为视域,文库中的学术著作既展示了富有个性的理论品格,又蕴含了深厚的学术积累意义,由此,它们也在中国现代学术思想史上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思想印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潘雨廷学术文集 PDF格式下载



潘氏之学术,及其没后二十又二载后,愈发显其深邃可贵,吾今购进是书,视之为瑰宝,亦聊作纪念矣。


好,内容还可以,注重心灵


大家之作的确很好


见贤思齐。


再加工的书,看看有什么新意


有新意,有启发,有意犹未尽之处,各取所需吧。侧重从数象说理。集大成,有个人真知灼见在其中。


书中的文章和其他潘先生的书有重复


当代易学大师,潘雨廷当之无愧!此书内容广泛学术严谨须细品读之!装订 质量亦上乘。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