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德国史

玛丽·弗尔布鲁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玛丽·弗尔布鲁克  

页数:

399  

译者:

卿文辉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德国的历史由社会分裂到国家分治到最终统一,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中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德国史:1918-2008(第3版)》追溯了1918年以来,德国在社会、文化和政治方面戏剧性的紧致状态,第三版把这种追溯延续到新世纪,全面反映了纳粹时期和大屠杀的最新研究成果,也包括了两德统一后的发展状况。

作者简介

  玛丽·弗尔布鲁克,伦敦大学学院德国史教授,曾任《德国史》杂志的第一届编委会成员、英国德国史学会主席。在德国历史和比较欧洲历史研究领域著述颇丰。主要著作有:《德国简史》(2004年第二版)、《两个德国之解读(1945-1990)》(2000年第二版)、《对专政的解析:东德内幕(1949-1989)》(1995年版)、《大屠杀之后的德意志民族认同》(1999年版)、《史学理论》(2002年版)、《人民的国家:从希特勒到昂纳克的东德社会》(2005年版)。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第三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谢辞
第一章 德国历史导论
第一部分 分裂的社会:魏玛共和国与第三帝国
第二章 魏玛共和国:起源与特质
第三章 民主的崩溃与希特勒的崛起
第四章 一个民族共同体吗?1933-1939年的国家、经济与社会
第五章 战争、种族灭绝与战败
第二部分 分裂的民族:两个德国(1945-1990年)
第六章 占领与分裂(1945-1949年)
第七章 尘埃落定(1949-1961年)
第八章 变革与稳固(1961-1988年)
第九章 分道扬镳的两个社会
第十章 政治与国家
第十一章 政治异议与反对派
第十二章 文化分殊与民族认同的纠葛
第十三章 革命与战后时代的终结
第三部分 分裂的世界
第十四章 柏林共和国
第十五章 20世纪德国的内部张力与变革
英文参考文献
索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也并非完全没有意识到当局所犯下的日益严重的暴行,但是对于他们的领导人以他们的名义所计划和实施的这类事情,他们有意无意的反应是视而不见、尽量压制自己的反感,乃至竭力忘却,以保持良心的平静。 正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狼烟四起的时候,德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最黑暗的时期。对苏联的入侵开始后,系统性的灭绝政策也登场了,这就是“最后解决”方案。这一事件不可避免地给所有试图描述和解释德国历史的后人的努力涂上了一层无法抹去的色彩。 大规模的灭绝和大屠杀 1939年夏末,一个建立在优生学理论基础上的“安乐死”方案开始在德国系统地实施了。这一优生学理论认为,为了建立一个“健康的种族基因库”,有必要除去那些被诊断患有遗传疾病的人。这一方案的又一个理由是,国家没有必要维持那些“非生产性的”或“毫无价值”的人的生命。早在1934年1月就开始对这类人进行强制性绝育手术,接下来就是“仁慈地处决”精神病患者和不可治愈的残疾人。一个注明是1939年9月1日(也即德军入侵波兰的那天)签署、实际上是这年10月由希特勒签署的一项命令,要求对所有精神病院、疗养院和收容所所收治的上述病人进行甄别,然后将被甄别出来的病人秘密转移到特定场所予以处决。处死的方式有多种:毒气和注射是最常用的两种方法。先天性畸形的儿童首先被用作“科学”试验,这种试验全然不顾他们的生命安全,反正他们早晚都得死。整个计划是由位于柏林的提尔加滕大街四号的、隶属于帝国总理府的一个机构负责实施的,因而得名“T4计划”。计划要求严格保密,因而必须对被处死者的亲属和其他有关人员进行欺骗。一般的程序是:先通知收容所、精神病院和疗养院进行甄别挑选,然后将这些人处死;接着寄给他们的亲属一份死亡证书,证书上编造的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不外乎肺炎和因哮喘发作而引起的窒息等;亲属们同时还会收到一个装了骨灰的骨灰缸;就是说,在死者家属有可能提出验尸要求以前,遇害者就已经被火化了。这类事多了,难免引起怀疑。不久,许多人就完全明白了他们的亲人是怎么死的。特别令他们愤怒的是,部分受害者并非“精神病患者”,只是患了癫痫病,其发作也是间歇性的;还有一些遇害的所谓“精神病患者”。


编辑推荐

《德国史:1918-2008 (第3版)》已出过两版。在这个第三版中,作者做了大量的增补和修改。增改的重点,一是增加了20世纪早期历史部分的篇幅;二是大量吸收了近年来有关纳粹时期的历史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有关大屠杀问题的学术争论;三是就1990年统一以来的当代德国历史专写了一章。这一章所特别关注的是在进入21世纪之际,德国人重温自己的历史、纪念往日的冤魂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德国史 PDF格式下载



在中国出版的详细介绍德国史的书并不多,这本书讲述了1918年到2008年的德国史,详细而丰富。是了解德国好书


书已看了一大半,了解了魏玛时代,纳粹时代的形成及灭亡。书中对战后东德和西德在不同体制下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剖析,涉及两德的政党,教育,军队,民主化进程等等。可以说作者是花了很大心血,而且是第三版,更能从大历史的角度去看当时时代。大开眼界,爱不释手之感觉。


这本书对于初步了解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状态下的德国很有帮助!


专业需要,了解德国历史挺好的一本书


很好的书,对德国历史介绍得不错。


德国历史爱好者的必读书目


挺喜欢的 图书馆里关于德国的很少。。。


外国人写的历史,视角很独特,真实。


日耳曼民族值得我们学习。


对一个伟大民族苦难历程的真实写照


书还不错,就是活动不多,我买了上千元,没啥优惠


好!好!!确实不错,折扣还要加大力度啊~~~~


我个人感觉这本书不错,希望可以更好!包装不错。


可惜是部断代史


满意,很不错的一本史书···


总体感觉满意,值得购买。


东西今天才收到,粗略翻了一下,纸质没得说,很好,至于内容么,还要看过才知道!


诚如译者所说,这本书在国内应算填补空白之作,目前市面上根本找不到几本有关德国历史的著作,尤其是通史,更是选择有限,水准也普通,这本虽然只写了90年的历史,但优点是一直写到了当代,尤其是两德统一以后这段时间内发生的事情,一直写到2008年!内容也还可以,虽然有时候会觉得讲得还是不够深入,也许是篇幅所限吧。一直想找一本德国人写的德国史,可惜总是找不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在国内找到的德国通史类著作,不是中国人写的,就是英语国家的人写的,不可能德国人不研究自己的历史吧,为什么就没有人译介德国人写的德国史呢?


买来当资料的,因为写德国历史的好书不多,这本还行


买此类书籍,主要是了解其国家的历史,见识一下


不同的制度和价值规的形成历史,


书的质量没得说 还没看 好评


很值得读一读,看看我们应该改变什么?


书还是不错的 但是没有想象中的讲的多


儿子想看外国史,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书评,才下手买了这本《德国史》。拿到书我先翻了一下,有点失望。这是一本学术性的研究生教材,并非是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如林汉达写史般深入浅出的至少得初中以上的孩子阅读。还未细看,其他暂还不能说。


点击错误还没收到


首先内容很好,但本书有一定的篇幅是译者的学生也就是研究生翻译的,所以有一些话语的质量较差,让人无法理解,但内容很好,美中不足吧


英国人写的,还是个女的。中文译者让他的研究生翻译了半本。在前言里面说他的研究生限于能力未能达到应有质量但已经尽力最大的努力,这使得译者有个很好的翻译基础。。译者不会德语,依靠的朋友和工具书。。国外亚马逊这书评价3颗星也简直wiki不到作者.转八个弯儿才来的信息,估计已经没有原来的意思了。买书需谨慎吧。求关于德国历史的好书。。。.


可能是女性的史家的关系,特别注重细节,这个很重要,有些看似一桩小事,无意中展露了这个片刻民族的复杂心理。对民德的部分只好说感觉很真实,毕竟不是此中人,读过俄国史,对比一下感觉民德人彼时可能就是那样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53年到89年的稳定不是没有道理的。另外闲说一句,看多了就觉得世上美国人记性最好,本民族干过什么好事坏事,不论多久都能并且敢于翻出来面对,是处理历史问题最好的,包袱也就最少。


我一直都认为历史是客观的。不过事实上它真的不是。于是我们了解历史,与其是想去还原不可能重现的昨天,还不如说是为了找出对未来发展可能有参考价值的信息。如果它里面的思想对现在是有用的。我觉得这历史书就是用得上了。


德国史,很不错的书,值得拥有。


看完了,不错~问题似乎出在翻译上


很喜欢,内容很好,不错的历史书!


只是作者屈从于仍在世的东德地区民众的心理需求,淡化东德极权主义的恶行。


书是好书,但是整体被压得变了形,书皮还有破损,心痛啊,难道不能包装得严实一些吗,或者换一家快递公司,今天同时受到了当当的订单,书很完好,快递也给力,这样下去亚马逊怎么能竞争得过当当呢。


想看一战二战的就绕开这本书吧,想了解整个发展过程以及原因的,可以看看这本


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观点不偏不倚,极力推荐!


给朋友买的,他非常喜欢,我们已是亚马逊的忠实顾客了!!!


很有兴趣啊


很不错的一本介绍德国的书


原装的可以


浓缩版的德国史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