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丰田在中国的求索

(日) 奥田硕 (日) 朱建荣 著 奥田硕、 朱建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奥田硕、 朱建荣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

(日) 奥田硕 (日) 朱建荣 著  

页数:

173  

内容概要

  《丰田在中国的求索》从丰田公司前董事长奥田硕先生早期的对华交流切入,畅谈了丰田公司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扩大做大做强的,与此同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经历。另外,也专门谈及汽车生产企业如何应对能源紧缺和气候变化挑战这一话题。除此以外,对话双方以更大的篇幅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加强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以及加强这一相互理解的极端重要性。

作者简介

作者:(日)奥田硕,朱建荣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丰田公司打算如何在中国市场扎根 相关链接 日本如何看中国经济的发展 1.高速公路网首次把广袤的国土和各民族联系在一起 2.汽车工业通过合资获得走向世界的跳板 3.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能否重振雄风第二章 独创性和多元化的时代 相关链接 日本面临的挑战 1.丰田生产方式:“人字旁的自动化” 2.全球变暖的警示 3.如何看待日本“失去的20年”第三章 我与中国 相关链接 丰田在中国 1.对丰田公司在中国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的评介 2.丰田汽车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3.丰田各在华相关公司主要社会公益活动第四章 中日交流的未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我就任社长两个月之后,丰田公司就开始与中方讨论合作事宜。第二年(1996年)便率先设立了生产发动机的企业,其后还成立了其他相关零部件的生产企业,然后还有生产小客车的企业。汽车生产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必须循序渐进。我们是从技术合作开始切入的。  我们最早在中国大陆建立的生产据点是天津,与天津汽车工业公司所属的一家子公司建立了合资公司。此前大发公司是其合作对象,对该子公司提供技术支援,而大发公司则一直由丰田汽车公司全部提供技术合作。由此首先在天津生产夏利汽车。9当时中国拥有的私家车还非常有限,在北京和上海街头跑的小车几乎都是出租车,车型主要是桑塔纳和夏利。大发公司本来就属于丰田集团,我们利用这一条件,成立了“中国国产化技术援助中心”,提供夏利的组装技术。没有这一基础,丰田公司在此后是不可能设立新厂的。  此外,丰田公司还在四川成都生产“考斯特”面包车。四川位于中国内地,这是我们根据中国政府的要求设厂生产的。此前在中国内地还没有整车生产厂家。丰田公司进入四川后,“考斯特”的生产体制得以确立,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受到中国政府的好评。  ……


编辑推荐

奥田硕作为丰田汽车公司的第八任总经理(1995-1999年),是让这家企业在日本“泡沫经济”瓦解后摆脱衰败阴影的“中兴”功臣,在新世纪日本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丰田汽车公司究竟是怎样开辟中国市场的,它又怎样看待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进行战略布局的呢?奥田硕在与朱建荣教授的对话中,对上述问题作了生动而详尽的回答。从对话录中,人们不仅能够把握丰田汽车公司进军中国、经略中国和扎根中国的脉络,更可以领悟丰田汽车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即“丰田精神”的精髓。丰田汽车公司在中国的成功,不仅在于它为中国用户提供质量上乘的汽车产品和售后服务,更值得称道的是,这家跨国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回馈社会,特别是以“环境保护”、“交通安全”和“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开展了各项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公益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丰田汽车公司正在以成为消费者所信赖的优秀企业为目标,逐步融入中国社会。日本问题专家吴寄南先生作序,对《丰田在中国的求索》的意义和价值作了积极的肯定。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丰田在中国的求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