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

田建国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田建国  

页数:

227  

字数:

230000  

前言

  6月26日,在山东济南,听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田建国畅谈素质教育,真觉得精彩纷呈。窗外细雨霏霏,室内谈锋甚健——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换句话说,应该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这位分管全省高校德育工作的官员兼学者谈起话来,充满哲理色彩。  “现在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重智轻德,以为鼠标一点,包罗万象。其实,人源于教育,生成于教育,提升于教育,素质教育是‘化育’,潜移默化。教会学生做人,才是立身之本。正如一位大哲学家所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品格对人的成长,是决定命运的因素。”  “有个中国学生在德国留学,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毕业以后却到处找不到工作。他很纳闷,也很不服气。问了一下原因,回答是,我们不是因为你的学识和才能不满意,而是我们查到你有三次乘坐公共汽车逃票的记录。”  “由此说来,德育是根本性的,智育是工具性的,二者不可偏废,但有先后、轻重之别。教育事业首先是德育养成的事业。如果重智轻德,不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那么就会出现学生有智商没有智慧,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化没有教养,有目的没有信仰,有欲望没有理想,有青春没有热血的情况……”  一番话下来,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般的掷地铿锵之声。今年52岁的田建国教授,以“管理干部应该学者化,管理工作应该科学化”的学术观点闻名学界。他在繁忙公务间,接连有《创造教育学》、《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工作论稿》、《大学教育、科技、经济一体化》、《大学素质教育纵横谈》5部个人专著问世;在国家和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有些论文被新华文摘收录,有些被收入人民大学复印材料。他的40万字的专著《高等教育学》,体系结构大胆创新,在国内独树一帜,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很大反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组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懋元教授给予高度评价,并被厦门大学等高校列为研究生学位课程用书。

内容概要

  如何培养人,是涉及教育思想的重大课题。如何培养人,关键在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建立。本书重点探讨了这一问题,内容主要涉及21世纪道德教育面临挑战、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以人为本的德育目的等方面。

作者简介

田建国
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兼职教授。出版学术著

书籍目录

核心是德育 精髓是创新(代序)第一章 21世纪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21世纪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 宏观环境提出的挑战 第三节 高校深化改革提出的挑战 第四节 青年学生的特点提出的挑战第二章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第一节 德育工作指导思想 第二节 德育工作新经验 第三节 德育工作新课题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德育新内涵第三章 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第一节 以人为本的内涵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德育依据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德育思想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德育主体 第五节 以人为本的德育要求第四章 以人为本的德育目的 第一节 促进入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 观念创新是全面发展的灵魂 第三节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前提 第四节 道德价值是全面发展的内涵 第五节 非智力因素是全面发展的主导 第六节 人文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底蕴 第七节 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 第八节 健康心态是全面发展的条件 第九节 国际人才基本素质发展的借鉴第五章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第一节 素质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素质教育思想 第三节 道德:素质教育的灵魂 第四节 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五节 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7 第六节 通才:素质教育的方向 第七节 教师:素质教育的关键 第八节 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第六章 以人为本的大学文化建设 第一节 大学文化的意义 第二节 大学文化的方向 第三节 大学文化的内涵/ 第四节 大学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第五节 大学文化的发掘后记

章节摘录

  四、21世纪是信息科学世纪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国际经济政治关系,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在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国际局势瞬息万变的形势下,一个国家支配信息资源的能力越强,就越有战略主动权,而一旦失去了对信息的控制权和保护权,就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几乎没有国家主权可言,世界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美国在线总裁史提夫·可兹讲,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本质上不是单纯的科技进步,而是一种社会、政治与文化的现象,是“人”本身的问题。信息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社会变革最重要的推动因素,也是高等教育变革的本质和核心。  人类社会发展主要依靠三种资源:物资、能源和信息。在农业社会,主要期望控制物资,即粮食。而到了工业化社会,主要期望控制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但到了信息时代,谁占有信息,谁就可以占据政治、经济、军事的制高点。据统计,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现在拥有全世界信息量的80%,而80%的发展中国家占有信息量的20%。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差距”越来越大,信息贫困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一个新问题。  人类社会目前正从工业化经济向信息化经济转变,国民经济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信息产业是全球龙头产业,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本身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产业,并带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电子信息技术比以往人类所发明的任何技术都具有更强的渗透性。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改造传统产业的有利武器,同时信息技术带动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当今传统的技术进步已达到某种极限,今后任何工业领域的技术革命都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没有信息技术作基础,大幅度提高传统工业的生产力几乎已不可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裁郭士纳预测,芯片的集成度及处理速度、光纤、数据储存技术的基础研究成果足以使信息技术的性能再提高10倍。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 PDF格式下载



对研究和工作实践有启发意义,可以细读的好书。


帮同事买的,不知道怎么样,我是不太看这样的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