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七辑)

王兆成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王兆成主编  

页数:

16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当下的中国出现了一股空前的“历史热”,——此“热”用“滔滔天下”来形容,恐怕丝毫也不为过。——从易中天到于丹,所讲无一在历史之外。空前现实的国人为何突然特别钟情于无用的历史?笔者曾一度困惑不已。后来,一位哲人写于60年前的一段话使我顿悟:“思维,是最善于找到自己的出路的。你不准他谈政治,他就谈恋爱;你不准谈人间,他就谈天上;你不准他谈现在,他就谈过去;反正他总要找条出路。“历史热”的崛起无疑是对“现实冷”的一种平衡与补偿。探讨“历史热”出现的深层原因,当然不是这里的重点,笔者这里所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历史热”所提供和传播的那些所谓“历史知识”在多大程度上是准确可信的?之所以特别关心这个问题,是因为笔者感到历史知识与新的历史创造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而这一点实际上一直被严重低估乃至忽略了。  历史学家所传播的史知识对历史创造者的渗透和影响可能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最典型的是来自于哈耶克所举的一个事例。长期以来,史学界所提供的“工业革命”的图景是:“皮包骨的童工,暗无天日的矿区,每天工作18个小时的纺织女工,伦敦街头的孤儿、残疾人、妓女”等等,总之,这些知识告诉人们:“工业革命”的后果之一是社会上最穷、数量也最多的那部分人的苦难加重了。这当然不是历史的真相。但哈耶克认为,正是这些并非真相的知识“主宰着过去两三代人对政治的思考”,从而影响了很多地区的制度安排。  历史研究、历史知识的提供肯定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所以,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与学术创造本身一样,是历史学家责无旁贷的工作;在盛友如云的史学茶馆里,我们决不能像在街头巷尾的茶桌旁,传播那些证据不足、甚至“于史无征”的道听途说和充满偏见的“事实”。因为你所传播的历史知识很有可能像种子一样,不知撒在哪块心田里,有朝一日,这粒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影响历史进程。  因此,在学人《茶座》“轻松、休闲、高雅;有识、有趣、有用”的整体定位的前提下,本茶馆对每一位座上客还有一些基本要求:求真、求善、求美。

作者简介

茶座”这个名称不是专为《历史学家茶座》取的,在它之前,已经有了经济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茶座”。但历史学家的“茶座”开张以后,作者却觉得,在经济学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茶座”中,历史学家的的“茶座”是最令人向往的。这倒不是因为历史学家的茶道功夫特别好,或者历史学家品茶的本领特别强,而是因为历史的茶味格外醇厚清香,也最适合慢慢品味的。 苏双碧:我所知道的周谷城先生;冯尔康:海外华人丧礼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反哺;刘志琴:商家主导时尚之反思……今天再看几十年前的旧事,即使曾经新身经历,有时似曾相识,有时却恍若隔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远离庐山之后,真面目反而越来越清楚了。
历史是过去时,但谁也不能否认历史与现实及未来的因果关系。大多数人关注历史——无论事件、人物、经验、教训,其着眼点还是为着现实和未来。也有的学者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与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一来,客观似乎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却是历史学界面对现实中的许多重大社会问题时的缺位与失语。
其实,历史与现实哪里能隔开呢?研究历史,不着眼于现实,历史学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研究历史,书写历史,是不应该切断历史与现实的关联的。

书籍目录

卷首语王学典 历史知识与历史创造人物春秋郭梅 慈禧的戏癮和演技马忠文 光绪帝之死张鸣 张作霖父子头上的光环域外来风裴宜理 中国学研究的机遇、视角与挑战刘平 探索传统农民反抗与现代革命的关系公私档案王振忠 古代书札:传统社会的情感档案冯克力 《老照片》与百年中国书林琐记辛德勇 花冤大头钱买书读九州风土张伟然 湘女多情曹树基 移民与古民居——浙江省遂昌县田野考察之一人文遐想罗新 雪中的游思学坛述往邵建 负笈北美时的胡适刘超 “大分流”:左联旧雨遇新风——三个人的1943的孙言诚 复旦二周散木 “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者(之一)——关于赵纪彬先生一家之言李鸿宾 历史工程与艺术审美掌故钩沉陈维国 黄志繁 清人吸烟趣谈晆达明 古代秘书与酒旧案重审李友松 血吸虫病致曹操兵败赤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七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