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

刘爱军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爱军  

页数:

294  

内容概要

  《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以环境立法作为探讨生态文明的切入点,探讨我国“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方面的问题,书中着重从体现自然界生态公正、产业生态公正和社会生态公正的角度,提出完善环境立法的实体内容的构想。 本书适合从事“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简介

  刘爱军,1962年生,山东柄霞人,环境资源法学博士,现任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社会兼职:山东省法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理事、山东省省直机关青联副主席。先后参加了由东省城市土地资产经营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省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思路和对策研究山东生态省法规保障机制研究、生态文明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生态文明与山东环境立法研究等省级课题的研究。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

书籍目录

我的生态文明观(代序)第一章 生态文明概论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含义一、生态文明的概念二、生态文明的特征第二节 生态文明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一、原始文明与生态意识的萌芽二、农业文明与生态意识的初步形成三、工业文明与生态思想的提出四、生态文明思想的确立第三节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出二、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第二章 人类文明中的立法第一节 文明与立法一、立法是人类能动选择社会秩序的活动,是文明的新起点二、立法是分配资源和权利的手段三、立法是自然法转变为制定法、修正制定法的途径第二节 人类文明中的传统立法模式一、古希腊、古罗马立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漠视二、中世纪立法和基督教人类中心主义的制度根源三、机械的世界观和工业文明初期的立法第三节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环境立法一、环境立法的历史轨迹二、环境立法的新诉求——生态文明三、生态文明环境立法的可行性第三章 环境立法理论基础的生态化转向第一节 生态哲学的新观念一、人类中心主义哲学观的渊源二、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哲学观的确立三、来自东方“天人合一”生态智慧的启示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的新视野一、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困惑与反思二、生态经济学的兴起三、生态经济学的价值观第三节 科技发展观的新思维一、技术万能论:对人文与自然的背离二、科技负载着价值三、研究自然是为了遵循自然第四章 环境立法实践基础的生态化转向第一节 生态政治决定环境立法的深层原因分析一、政治原因是导致环境问题的深层社会根源二、环境问题是引发政治动荡的直接诱因三、世界范围内政治越来越绿色化第二节 生态政治的核心——环境民主一、环境民主对生态政治的重要意义二、环境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民间环保组织的活动第三节 生态政治的灵魂——生态公正一、产业生态公正二、社会生态公正三、区域生态公正四、自然界的生态公正第五章 立足生态文明理论基础完善环境立法体系第一节 环境立法体系比较分析一、日本的环境立法体系二、美国的环境立法体系第二节 我国环境立法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现行的环境立法体系二、我国现行环境立法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节 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完善构想一、立法体系型态的比较分析二、我国环境立法体系完善构想第六章 弘扬环境民主完善环境立法程序第一节 环境立法程序中民众参与的基本问题一、环境立法中的民众参与的概念二、环境立法过程中的民众参与权三、我国环境立法中民众参与的现状分析四、我国环境立法中民众参与的完善构想第二节 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听证制度一、环境立法听证的概念二、环境立法听证的价值与功能三、国外立法听证的典型模式——以美国为例四、我国环境立法听证完善构想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基本范畴二、世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简析三、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完善构想第七章 体现生态公正完善环境立法实体内容第一节 体现自然界生态公正,实现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生态化转向一、环境立法对生态文明理念的选择二、世界环境立法目的的比较分析三、我国环境立法目的的分析与重构第二节 体现社会生态公正和产业生态公正,构建我国的生态税制度一、生态税及其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二、国外生态税的考察分析三、我国生态税改革费制度的现实考察及问题分析四、我国生态税的基本构想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态文明与环境立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