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灯火阑珊处

散木 山东人民
出版时间:

2008-1  

出版社:

山东人民  

作者:

散木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灯火阑珊处:时代夹缝中的学人》是笔者的一个集子,其中文章所述及的,多是学人或者所谓的“文化名人”,换言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人和知识分子。所以如此,与多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经常性话题有关,也与自己的研究兴致相关。要之,拟透过其中的一些事例,窥见一点陈寅恪先生当年所标榜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何以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逐渐流失,以及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苦难,至于它对历史的书写,或许也不无小补。  此书是笔者策划的从细节入手关注上个世纪学人与时代纠葛的“学人系列”的第一本,所关注的是学人或者所谓的“文化名人”,换言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人和知识分子,关注的是20世纪动荡时代夹缝中、压力下或抗争或探索或屈服的种种学人,所以如此,与多年来中国思想界的经常性话题有关。作者拟透过其中的种种人物和他们一些事例,窥见一点陈寅恪先生当年所标榜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何以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在中国知识分子身上逐渐流失,以及在我们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苦难。  这《灯火阑珊处:时代夹缝中的学人》浸透着作者对诸多旧时人物与文脉人格的深切关注,旨在阐发一种今天逐渐失落的人文情怀,以期于当下有疗救治弊之效。其从细部切入的观察方式,让那些不着边际的宏大叙事,相形见绌。

作者简介

  散木,原名郭汾阳,1956年出生,山西定襄人。1977年考人山西大学历史系,曾在博物馆、文物局等处工作。1985年调人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系从事中国革命史等课程的教学,现在浙江大学法学院任教。长期致力于中国近现代史、现代文学史、地方史、中共党史等研究,先后在国内众多报刊上撰文,如《读书》、《鲁迅研究月刊》、《博览群书》、《书屋》、《文史精华》、《书评周刊》、《文汇读书周报》、《社会科学论坛》、《老照片》、台北《山西文献》等。著有《鲁迅与山西》、《书局旧踪》、《报馆旧踪》、《女界旧踪》、《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与文网》等。

书籍目录

胡适内外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插曲——林损先生在北大从毛泽东的几次报告和演讲看胡适胡适与《水经注》版本及其他胡适的家庭以及他和他的幼子胡思杜胡适的山西弟子关其桐“博弈”之后的再“博弈”思想史上的被遗忘者——遥记常燕生先生学人侧影顾颉刚不能“免俗”向达先生四十年祭也说刘盼遂先生之死诗人黄节海宁“二吴”——吴其昌、吴世昌兄弟简记随何炳棣先生追忆“一二?九”运动中之旧人旧事冯家升和他的恩师们遥记历史学家梁园东王永兴先生的二十年读《龙榆生先生年谱》——兼说龙榆生其人以及周作人等怪圈中的知识分子——施复亮先生侧记张申府先生的三部曲新中国成立前北平的一个刊物和北平的一群学人“一代报人”王芸生关于金岳霖的七个话题鲁迅、吴宓、邵祖平——一件旧案的发覆史家的劫难——尚钺先生动荡和坎坷的一生惊鸿一瞥诗人袁水拍的悲剧“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一)——关于赵纪彬先生“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二)——关于杨荣国先生“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三)——冯友兰以及晚年梁漱溟和冯友兰的一次争持“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四)——“毕竟是书生”的周一良先生“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五)——“梁效”成员中的其他几位北大学人“批林批孔”运动中的几位学人(六)——海上学人刘大杰心史遗痕曹聚仁雾里看花的“北语”读杨树达先生的日记读夏承焘先生的日记田汉的日记读叶浅予先生日记一得学人日记的悲歌日记悲歌歌一曲他们为什么心灵上是一片“荒芜”——关于晚年的孙犁和荒芜后记

章节摘录

  思想史上的被遗忘者——遥记常燕生先生  可能已经有10年了吧,当年笔者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博览群书》上,题目是《常燕生和他的文集》(后收入《风雨敲书窗——百期精选》),那是听说常燕生的文集要在他的百年诞辰之际出版而写下的。然而至今,原来说的要出版的常燕生的文集,仍然是“出版无期”。到了现在各行业都讲究“效益”的年代,恐怕是更加难了。这位早逝的一代才俊,也许本该是寂寞的吧。常燕生先生是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青春中国的一颗新星,也是民国时期山西最著称的一位学人。他在他不及50年的生涯中,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可惜岁月无情,常燕生先生以其在政治上的颠踬而长埋历史的封尘中,如宝玉蒙尘而不被人识,然而,只要拨开被历史时空尘封的浮土,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位怀抱着一颗滚烫的爱国之心、执著于救亡和强国之路的探求,又不懈地辛勤耕耘于学术园地的一位天才般的社会活动家和学者。  晋商名门中的才俊  常燕生(1898-1947年),名乃惠,字燕生,以字行,山西榆次车辋村刘家寨人。常燕生原名乃瑛,别号士忱,笔名还有痴隐、新光、凡民、平生、平子、萍之、惠之等。  常氏为清季晋中之榆次望族,作为晋商的杰出代表,榆次常氏世代务农兼经商,后又靠贸易致富,其最兴旺是在同治、光绪年间,常氏经营贸易远达张家口(“东口”)、绥远(“西口”)和外蒙古等地。在如今作为山西旅游业的黄金招牌——“山西大院文化之旅”中,晋中的常家大院与乔家、王家、渠家、曹家等诸家的大院不相上下,赫然成为山西的一道风景线。不过,如以“山西巨商”(清季全国之财富集中于山西票号,而山西财富则集中于晋中四县之太谷、榆次、祁县、平遥)又成为著名的山西文化世家的,则只有榆次常家独步一时。当明清两代重商风气逐渐弥漫全社会之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摇篮之地的黄土山西在“实用理性”民族精神的熏染下风气大变,这正如当时的山西巡抚刘于义给雍正皇帝的奏折中所称:“山右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孙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雍正批曰:“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为可笑。”)不过,常家似乎是一个异数,早在常氏家族于清季经商致富的同时,常氏家族还极其重视子弟的教育,先后开办有常氏的各种学堂(小学、中学、女学)。其家族中有清一代也屡出文化名人,若先后参加乡试而中举的就有常麟书、常旭春、常赞春、常麟图等(皆晚清、民国时期山西著名的文化人)。常燕生的父亲常运藻也曾任清末詹事府主簿、河南商城知县等,此后又有著名“京派”作家的常风先生等。(恰好常风先生和常燕生的女儿常绍温先生这两家都曾是笔者的邻居,这使笔者得以从近处领教了一个又化世家的风采和遗韵。)但如以影响之巨而言,当首推常燕生一八。不过,在常燕生出生之时,晋商的常家已经衰败了。由于清朝被推翻,时局动荡,常家在各地的商号也被迫纷纷倒闭,常燕生也就有了“由小康坠入困顿”的人生体验。  ……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个浮躁的年代,散木先生是坐得住冷板凳的人,他的文章在考据、钩沉的背后常有自己的新见解。  ——傅国涌(人文学者、民间思想家、著述家)  从早年的《书局旧踪》,到晚近的《旧日子,旧人物》,包括这本《灯火阑珊处——时代夹缝中的学人》,无不浸透着散木先生对诸多旧时人物与文脉人格的深切关注,旨在阐发一种今天逐渐失落的人文情怀,以期于当下有疗救治弊之效。其从细部切入的观察方式,让那些不着边际的宏大叙事,相形见绌。  ——冉云飞(人文学者、民间思想家、作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灯火阑珊处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