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儒家文化经典导修读本

傅志明 主编 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傅志明 主编  

页数:

370  

内容概要

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十三经”,其经书地位及其社会影响都与儒家在中国思想、政治与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具有直接的关系。“五经”(最初为“六经”)虽然成书很早,并在孔子时期就确立了儒家核心经典的地位,但由于儒家在当时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且不受统治者重视,“五经”的社会影响并不是因为受到儒家推崇而获得的,也并没有获得后世那样的崇高经书的地位。“五经”的经书地位真正形成、巩固是在汉唐,特别是唐承隋制以“明经”科取士以后,其崇高的经书地位才最终形成。“四书”则是唐宋特别是宋代形成的,从元代开始成为科举考试指定教材,地位开始超过“五经”,成为儒家最核心的经典。《孝经》则是因唐朝强调以孝治国,特别是唐玄宗亲自为之作序以后才确立其经书地位。《尔雅》则是一部训诂之书,是纯粹的工具书,虽然自晚唐开始也被尊崇为经,但与其他经书不同,其价值不在思想方面。
“十三经”代表了儒家个人立身处世、家国天下的方方面面,是儒家全面安排社会人生的经典,更是儒家思想文化体系的精神内核。要想全面理解儒家与儒家思想,深研“十三经”是必经之路。但对于普通读者和非中国哲学专业、也不想以研究儒家思想为业的大学生,全面系统地研读“十三经”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也没有这个必要。只需要对儒家思想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对儒家的基本精神内涵有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对儒家的产生、发展、社会影响尤其是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心理、思想观念、道德伦理等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把握,能够吸取儒家思想的精华,运用儒家智慧指导日常生活与社会实践,也就足够了。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书采取以儒家基本经典为核心,辐射整个儒家文化及其影响的方式进行编选。基本经典编选的范围确定为“十三经”中除《周礼》、《仪礼》和《尔雅》之外的其余九部经典,加上在中国思想史与儒家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苟子》。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其他重要儒家典籍则与研究文献一起作为导修内容进行编选。按照其重要性和不同的修读要求,又将基本经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必修经典,第二部分为选修经典。为了帮助读者用历史的眼光和广阔的文化视野认识和理解儒家与儒家思想,了解儒家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价值及影响,特地编选了第三部分《儒家与中国文化》。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必修经典
 大学
 导修文萃
   1、朱熹:《大学章句》
   2、王守仁:《大学古本序》
   3、王守仁:《大学问》
   4、梁启超简论《大学》《中庸》
   5、梅贻琦:《大学一解》
   6、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第七》
 附录:《礼记》古本大学
 中庸
  导修文萃
   1、朱熹:《中庸章句》
   2、王守仁:《修道说》
   3、蔡元培:《中华民族与中庸之道——在亚洲文会演说词》
   4、胡适:《差不多先生传》
   5、林语堂:《子思:内在的道德律》
 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导修文萃
  1、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朱熹论读《论语》(兼及孟子)
  3、梁启超论读《论语》
  4、蔡元培:《孔子之精神生活》 
 孟子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孙丑上
 ……
第二部分:选修经典
第三部分:儒家与中国文化

章节摘录

  但朱子的意思,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论》《孟》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人有人心和道心。人心是私欲,道心是天理。人该修养道心,克制人心,这是心法。朱子的意思,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后来规定“四书”为科举用书,原也根据这番意思。不过朱子教人读“四书”,为的成人;后来人读“四书”,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合于他提倡的本心的。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因为要使传合经,他又颠倒了原文的次序,并补上一段儿。他注《中庸》时,虽没有这样大的改变,可是所分的章节,也与郑玄注的不同。所以这两部书的注,称为《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孟》的注,却是融合各家而成,所以称为《论语集注》《孟子集注》。《大学》的经一章,朱子想着是曾子追述孔子的话;传十章,他相信是曾子的意思,由弟子们记下的。《中庸》的著者,朱子和程子一样,都接受《史记》的记载,认为是子思①。但关于书名的解释,他修正了一些。他说,“中”除“不偏”外,还有“无过无不及”的意思;“庸”解作“不易”,不如解作“平常”好②。照近人的研究,《大学》的思想和文字,很有和荀子相同的地方,大概是荀子学派的著作。《中庸》,首尾和中段思想不一贯,从前就有人疑心。照近来的看法,这部书的中段也许是子思原著的一部分,发扬孔子的学说,如“时中”“忠恕”“知仁勇”“五伦”等。首尾呢,怕是另一关于《中庸》的著作,经后人混合起来的;这里发扬的是孟子的天人相通的哲理,所谓“至诚”“尽性”,都是的。著者大约是一个孟子学派。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儒家文化经典导修读本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