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化与文化选择

干春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8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干春松  

Tag标签:

无  

前言

社会发展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历史观意义上的发展,即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的过程;二是指“后发展”,即非西方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运动过程。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质就是如何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因此,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属于“后发展”范畴。实际上,整个当代社会发展理论都是在“后发展”的层面上展开的。无论是“现代化”理论、“发展主义”,还是“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关注的都是“后发式”的现代化,即“后发展”问题。从发展类型看,现代化可分为“内发”和“外发”两种类型。内发型现代化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其内部因素促成、由内部创新所引起的社会变迁外发型现代化则是指,某一民族或国家的现代化是由外部刺激引发或外部力量直接促成的传导性的社会变迁。从现代化的历史看,外发型现代化获得成功并后来居上的关键就在于,善于把这种外部传导性转化为内部创新性。无疑,西欧、北美的现代化属于内发型,而中国的现代化属于外发型。具体地说,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并不是由内部因素促成的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起于对外国资本主义“坚船利炮”刺激和挑战的回应,而且中国的现代工业一开始是由外国资本主义在华造就的。

内容概要

《现代化与文化选择:国门开放后的文化冲突》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书籍目录

序言:现代化氛围中的传统关于本书主题的引言一几个相关概念和方法的说明(一)文化(二)文化理想与文化现实(三)经济强势与文化殖民主义(四)文化的价值评判第一章 走出封闭第一节 天朝帝国的文化图景第二节 屈辱中的反思第三节 “五四”前后一传统与反传统第四节 选择开放第二章 社会变革和文化转型第一节 改革和传统思维方式的突破第二节 价值观的转向第三节 趋新和复古混合的生活方式第三章 神圣与凡俗一文化与市场经济第一节 体制与精神一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的改革第二节 杂语时代一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的对立统第三节 人文精神失落了吗?第四节 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一从神圣性和世俗化说起第五节 文化需求和文化市场一新立场和一些政策性建议第四章 中国文化和现代社会第一节 传统与现代第二节 现代视野下的中国文化的特征第五章 现代化和文化选择第一节 思想的季节第二节 韦伯理论和后期儒家的假说第三节 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倾向第四节 中国传统的彻底重建一西化的观念第五节 融合折衷的文化主张第六章 在全球意识观照下建构中国当代文化第一节 全球化将导致文化融合还是文化冲突?第二节 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种族与文化特性结语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化时代性和超时代性民族性和世界性后记

章节摘录

这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天朝帝国观念,使得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前,根本没有现代意义的外交的概念。中国和周边民族的关系,只有朝贡和反叛两个概念。明、清朝廷设有“理藩院”来处理与这些“属国”的关系。不管那些国家是否真是中国的附属国,反正我只把你当属国对待。这种局面一直要到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才告结束。在鸦片战争前,不断有一些西方国家如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派使节来华,要求通商,可无一例外,他们都被当作前来进贡的使臣,命令他们对着皇上或皇帝的御座行三跪九叩的礼节。而这些使节为了达到通商的目的,都勉强遵从。但结果还是空手而归,他们能听到的解释就是:我天朝帝国,万物皆备,无需贸易。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Macanney)挟英国在欧洲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军事、经济优势,试图以一种平等的方式与中国谈判传教和通商事宜。可是,清政府照例只是将这几个英国人看成进贡使节。要求在运送英皇乔治三世给乾隆皇帝的礼品船的船头挂上“英吉利朝贡”的旗帜。乾隆皇帝决定在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赐见。负责接待的官员则连忙教这些“生番”天朝礼节,特别是三跪九叩@的技术细节。可当时的英国也已自认为(他们确实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因此,这些“夷人”与从前那些服贴的东西“夷人”不同,拒不施行三跪九叩大礼,最后算是用觐见英皇的礼节即单跪吻手的礼节了事。当然一切传教、通商的要求免谈。在乾隆看来,马嘎尔尼的无理举动,只能表明是其“蛮夷”缺乏教化的写照,因此还是给英皇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可以看成是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天朝意识的最集中、最明白的表述。

后记

记得有一个法国人写的一本关于文化的书里说过,19世纪人们最爱谈论“启蒙”,20世纪人们爱谈论“文化”。别的不说,文化问题的确可以称为20世纪中国人的“思想功课”,甚至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动乱也被冠之以“文化大革命”。这两年,由于盛行“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此“文化”已成为汉语中的一个词缀,几乎可以跟任何现象、物件搭配。一件事、一个概念经常被人说起,除了表明其重要之外,还意味着,要么很简单,谁都可以说两句;要么很复杂,总也说不清。无论是哪种原因,一个明智的人似乎都不应该再费口舌,因为其结局无非是增加一些废话或是越搅越混。不过20世纪文化成为全人类关注的话题并不是偶然的,特别是中国人,由一个高傲和封闭的帝国沦为任人宰割的“病夫”,到世纪末再度崛起的势头,无不体现在对于文化传统的复杂心理之中,从中折射出中国人在世界背景中寻找自我的彷徨和执着。要想描述中国人在国门开放以后,特别是1978年以来中国文化的冲突,对于我来讲的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学力不逮是一方面,太过靠近事件本身也是重要的原因。因为很多文化现象甚至是正在发生中,这显然会影响我们对之作出合理的评价,所以这本书有时候看上去会觉得像现象罗列而缺乏分析。


编辑推荐

《现代化与文化选择:国门开放后的文化冲突》是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化与文化选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