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

萍乡市中共党史学会 江西人民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江西人民  

作者:

萍乡市中共党史学会  

页数:

304  

内容概要

一九二七年,在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的反革命大屠杀的腥风血雨中,中国共产党人以八七会议为契机酝酿、组织起一场声势浩大的武装暴动,公开打出了自己的第一面军旗,并顺势转兵井冈山,闯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之路……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中共中央的决定 一、中共中央的决定,是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必要,是人民所需要的方向 二、中共中央的决定,是革命者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结论 三、中共中央的决定,是对党内右倾机会主义的批判和否定 四、中共中央决定派毛泽东、彭公达回湘改组省委,执行中央秋暴政策第二章 酝酿策划 准备 一、倾听群众心声,制订暴动纲领和政策 二、计算各方面力量,确定暴动区域 三、完成计划。准备暴动第三章 湘赣边界秋收暴动条件的历史准备 一、独特的环境和传统 二、确立党和工人阶级力量的牢固基础 三、“模范工会”为党培养了大批干部,成功地训练了万余产业工人 四、大革命高潮为秋收起义做了三个方面准备第四章 各路武装队伍云集湘赣边界 一、“招兵买马”,湘东赣西和衡山工农武装齐集安源 二、警卫团从武汉辗转到修水 三、平江、鄂南农军到修水与警卫团会合,浏阳农军开赴铜鼓休整待命第五章 安源会议 一、潘心元到安源报告军队情形,湖南省委布置秋收暴动 二、毛泽东布置株洲暴动 三、毛泽东主持召开安源会议第六章 完成军队的组建,发布军事命令和起义命令 一、安源率先组建一个团,首举工农革命军旗帜 二、毛泽东在安源发布军事命令,赴铜鼓组建军队途中遇险 三、完成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四、湖南省委发布起义命令第七章 起义开始。截断敌人交通,各地民众暴动 一、破坏铁路和电讯,切断敌人交通 二、长沙城区及其近郊民众暴动 三、醴陵暴动 四、湘潭暴动 五、平江、浏阳暴动 六、岳州暴动第八章 工农革命军向平、浏直进 一、师部和第一团向平江县城进发,在金坪遭叛军袭击 二、第二团连攻三座县城,在浏阳损伤惨重 三、第三团向浏阳进发,两战皆捷,在东门市受挫第九章 会师文家市 一、上坪会议,各路部队到达文家市 二、前委会议决定转兵 三、会师大会,退往湘南第十章 退往萍乡,进军井冈山结束语援引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中共中央的决定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  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谁都晓得,这是毛泽东1927年春写的一首词,题为《菩萨蛮·黄鹤楼》。1958年12月,作者对词中的“心潮”自注道:“1927年,大革命失败的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8月7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这首词,加上作者自注,道出了毛泽东本人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个月当中的心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共中央作出武装反击这一决定的艰难过程。  毛泽东词的自注中所说“大革命”,就是发生在1924—1927年、当时被称为“国民革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次大革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之下,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为基础进行的。这是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大革命。它席卷全国,轰轰烈烈,其广度,其深度,其规模之宏伟,其对国内外震动之强烈,其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空前的。  1924年1月,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成立。1924一1925年,经过几次战役,基本上统一了作为全国唯一革命根据地的广东全省。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先遣部队进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9日,国民党在广州发表《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宣言》,北伐战争正式开始;以此为标志,大革命进入它的最高阶段。10月,北伐军推进到长江流域,先后占领长沙、武汉、南昌等城市和湘、鄂、赣等省广大地区。这时,以湖南为中心的全国农氏运动,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工人运动,风起云涌,迅猛发展,空前高涨,震动中外。在城市,中国人民第一次收回了帝国主义在申国的租界;在农村,革命浪潮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撼动着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的墙脚。  接着,北伐军迅速平定东南五省。英雄的上海工人取得了武装起义的伟大胜利,控制了上海这座全国最大的城市。北伐军随之进驻上海,占领南京。北伐战争进行不到9个月,北伐军就横扫半个中国,把北洋军阀的三个集团打垮了两个。  正当大革命洪流滚滚向前的时候,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于1927年3月在南昌开始与帝国主义勾搭。动手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4月12日,蒋介石秉承帝国主义和豪绅买办的旨意,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史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反共反人民的大屠杀。4月15日,李济深在广州实行反革命政变,同样大肆逮捕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面对反革命屠杀,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等一味退让。推行右倾机会主义,客观上助长了反革命的嚣张气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