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

刘登翰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2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登翰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前言

台湾问题是萦系在海内外所有中华民族子孙心上的一个最牵动民族感情的问题。一个多世纪来,台湾无论沦入日本的殖民统治,还是处在两岸对峙的政治纠葛之中,都是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存在着,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压力下,都不能把它和祖国分开。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台湾同胞和祖国大陆同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子民;台湾社会和祖国大陆社会一样,都是在中华文化的基础之上建构和发展的。共同的文化,是一股潜在的、巨大的力量,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纽带。这一切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华各族儿女共同创造的五千年灿烂文化,始终是维系中国人的纽带,也是实现祖国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这是由地理和人文关系决定的。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稍有不同的是,在福建,中原移民南徙入闽,至宋代已基本完成;而在台湾,则是自明末清初开始,才由南徙入闽的中原移民后裔再度大规模迁入台湾。其文化也随同移民一起,从中原经由福建的本土化发展,再度播入台湾。因此,闽台社会都先后经历过一个共同的内地化、文治化,实质也就是中原化的过程。

内容概要

该书以文化为讨论对象,以关系为切入点,以闽台为中心来论析两岸关系。主要介绍了“闽台文化关系的历史渊源”,“移民与闽台社会的形成”,“移民与中华文化的闽台延播”,“闽台社会的文化景观”等九章内容。  文化问题,尤其是闽台文化的渊源关系问题,大量地涉及移民历史和移民文化的播迁,其实质是个历史问题。而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不同,任何结论都不是推理而来的,只能建立在大量翔实的史料基础上,这就迫使我从头去学习历史--主要是闽台史。借助史学界研究的提示,再去梳理那些原始资料,从而形成自己对闽台文化关系的讨论框架。因此,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引用了史学界--主要是闽台史的许多研究成果,尤其是台湾史著名研究者陈碧笙、陈孔立、林仁川等诸位先生的著作,这是需要特别说明并深表感谢的。

作者简介

刘登翰,福建厦门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学术委员、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等。主要从事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与文化研究。曾主编《台湾文学史》、《香港文学史》、《澳门文学概观》,并出版了《中国当代新诗史》(与洪子诚合作)、《台湾文学隔海观》等多种学术专著。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文化地理学与闽台文化关系研究 第一节 空间和时间:文化地理和文化史的交叉视野 第二节 中国文化地理中的闽台文化区第二章 闽台文化关系的历史溯源 第一节 古地理学的研究:地缘关系 第二节 考古学和人类学的发现:亲缘关系  一 从旧石器到新石器的考古发现  二 人类迁徙与融合中的闽台先民 第三节 历史文献的记载:史缘关系 第四节 神话传说的佐证:文缘关系第三章 移民与闽台社会的形成 第一节 移民理论与闽台社会的移民类型 第二节 中原移民与福建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 闽粤移民与台湾社会的形成 第四节 闽台移民社会的同异比较——兼论台湾移民社会与西方移民国家的不同第四章 移民与中华文化的闽台延播 第一节 移入与再生:移民社会的文化延播 第二节 从中原到福建:中华文化的南渐 第三节 从福建到台湾:中华文化的东延第五章 闽台社会的文化景观 第一节 闽台文化景观形成的环境因素和特征 第二节 闽台文化景观的分类描述  一 农村和城市  二 政治体制和家族制度  三 方言和谚语  四 民俗和民间信仰  五 民间歌舞和戏剧第六章 闽台文化的地域特征 第一节 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的过渡: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第二节 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远儒”与“崇儒”的文化辩证 第三节 从边陲海禁到门户开放的反复:商贸文化对农业文明的冲击 第四节 从殖民屈辱到民族精神的高扬:历史印记的双重可能第七章 闽台特殊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心态 第一节 祖根意识和本土认同:移民文化的心理投射——兼论“中国意识”与“台湾意识”的形成和变化 第二节 拼搏开拓和冒险犯难:移民拓殖性格的两面 第三节 族群观念与帮派意识:移民社会组合方式的心理影响——兼论清代台湾的分类械斗及其影响 第四节 边缘心态与“孤儿”意识:自卑与自尊的心理敏感 第五节 步中原之后与领风气之先:近代社会的心态变化第八章 闽台社会一步童晨的中断与台湾文化同质殊相的发展 第一节 日本据台与闽台社会同步发展的中断 第二节 两岸对峙与台湾文化的同质殊相发展第九章 “台独”分裂主义文化理论批其 第一节 “文化台独”是“台独”的理论前提和文化基础 第二节 “台独”文化理论批判举隅  一 驳所谓“台湾人不是中国人”  二 驳所谓“台湾文化不是中国文化”  三 驳所谓“台湾话不是中国话”  四 驳所谓“台湾历史不是中国历史” 第三节 变理论为政策:“文化台独”的严重性结束语 以文化的整合促进民族和国家的统一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文化地理学与闺台文化关系研究第一节 空问和时间:文化地理和文化史的交叉视野当我们把福建和台湾作为一个共同文化区来进行考察时,我们面对的不仅是一个文化地理学的课题,而且是一个文化史学的课题,同时还是一个比较文化学的课题。我们的目标是,在一个确定的文化区域内来探讨闽台文化的亲缘关系,追溯其根源,辨析它们在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产生的变化与差异。这样,我们首先必须从文化区的考察人手。18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年)为现代地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在1756-1798年间为哥尼斯堡大学讲授的世界上第一门自然地理课程时,首先把地理学和历史学作了本质上的区别。他认为,地理研究和历史研究虽然都同样注意事物的发展和变化,但地理学关注的重点是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和变化;而历史学关注的重点则是事物在时间进程上的差异和变化。因此,地理学是一门空间分布的科学,通过空间的对比,研究事物在地球各个不同区域分布的异同、特点、格局和规律;而历史学则是一门时间发展的科学,通过时间的比较,研究事物从这一时期到另一时期发生的变化及其特点、原因和规律。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的提出为地理学和历史学的区分确立了重要的坐标


编辑推荐

《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华文化与闽台社会 PDF格式下载



史料性强,值得收藏!


刘登翰先生的这本书本来我是在图书馆借阅的,我决定买这本书主要是冲着第一章关于文化学的资料。虽然这些资料可以再别的地方得到,但经过作者的综合,可以对我相关知识的收集省了一些一些麻烦。
感觉作为闽台社会整体的叙述较多,而两地的差异性略显不足。但不管怎么说,这本书还是不错的。


看完后对于闽台社会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