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农学史

曾雄生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曾雄生  

页数:

779  

字数:

594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的古籍汗牛充栋,复杂纷繁,难以厘清,于是有“一部廿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俗语。就史论史,廿四史或廿五史,无非是围绕几十个朝代讲述改朝换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历史,加上几千年积累起来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四库全书》将它们分成经、史、子、集四大类,著录的书籍多达10254种,172860卷。可是这样浩如烟海的史料,对于为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演出提供物质基础的农民和农业的发展脉络,留给后人的则十分有限,在《四库全书》的子部只据有一个小小的农家类的位置而已。  为了挖掘、整理中国的农业遗产,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2002年出版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正编,收录的农书存目共有2084种,比原北京图书馆主编的《中国古农书联合目录》收录的643种,多了1441种。《中国农业古籍目录》还有四个副编,所收的中国农业古籍佚目加上台湾省、日本、美国收藏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总共得3705种。这个数字较之《四库全书》的浩瀚卷帙亦显得不成比例。这就是从事农学史研究者面临的现实。

内容概要

本书在绪论之下分四大编展开叙述,即是很好的说明。本书第一编先秦时期的农学,第二编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第三编为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第四编为明清时期的农学。这个分法合乎中国农学史内在发展的规律。先秦时期,农学还处于萌芽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是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中原的农耕民族与西北的游牧民族进入反复融合的时期,《齐民要术》是典型的代表。隋唐宋元时期则是北方农业开始停滞,南方农业大发展的时期,大量反映南方农业生产和农学思想的农书,都产生于这个时期。明清时期则是传统农业生产和农学思想步人高峰然后停滞不前的时期。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中国农学发展的历程 二、中国农学的基本内容 三、中国农学概念的演变 四、农家和农书 五、中国农学史研究的现状及本书的写作思路第一编 先秦时期的农学 第一章 中国农业的起源及原始时代的农学知识  第一节 中国农业的起源  一、农业起源神话  二、考古所见的中国史前农业  第二节 原始农业技术  一、原始耕作技术  二、原始动物驯养 第二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农学知识  第一节 甲骨文、金文中所反映的农业知识  第二节 《诗经》中的农学知识    一、《诗经》中所反映的农业经济   二、《诗经》中所载农具耕作方式   三、《诗经》中的农时   四、《诗经》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壤耕作   五、《诗经》中作物栽培及田间管理-   六、《诗经》中的园艺、畜牧和蚕桑   七、天命主宰的农学思想  第三节 《尚书》中的农学内容  第四节 最早的土壤学著作:《禹贡》   一、“土”与“壤”   二、《禹贡》的写作时代    三、《禹贡》中的土壤学知识  第五节 最早的农业历书:《夏小正》   一、农时概念的出现   二、《夏小正》    三、《夏小正》中的农业  第六节 《周礼》关于农业的论述   一、《周礼》中的农官   二、五谷、六畜及其分布   三、谷物种植业(三农稼穑)   四、畜牧兽医   五、农产品的加工与储藏   六、园艺和山林    七、《周礼》对农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农学的形成 附录:“却走马以粪”解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农业 第五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著作 第六章 《齐民要术》第三编 隋唐宋元时期的农学 第七章 农学与社会 第八章 私人农学传统 第九章 《陈募农书》 第十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形成 第十一章 元代的三大农书 第十二章 专业性谱录类著作的农学成就第四编 明清时期的农学 第十三章 明清农学发展的背景 第十四章 官方农学传统的发展 第十五章 地方农学传统的发展 第十六章 农学专业化趋势的发展 第十七章 农学理论的深化 第十八章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第十九章 中外农学的交流与融会结论和讨论附录:古农书出版情况(1954—2005年)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二编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农业  第一节、秦汉时期的农业政策与技术  二、贾谊和晁错的农业思想  由于秦朝的统治过于短暂,继起的汉朝,汲取了秦朝苛政暴敛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尤其是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在汉初农业政策的形成过程中,有两个特别关键的人物,一是贾谊,一是晁错。他们是文帝时期的政治家。贾谊曾上书文帝,主张积贮:“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可以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窃为陛下惜之!”晁错上书文帝主张贵粟:“方今之务,莫若使民务农而已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  贾谊和晁错的主张对当时和后来中国的农业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就采取过入粟拜爵、减租免税等惠农政策,直接推动了汉初社会经济的繁荣。也为汉武帝施展其雄才大略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汉武帝即位初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业生产高潮。《史记?平准书》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摈而不得聚会,守闾阎者食,居官者以为姓号,人人自爱而重犯法。”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农学史 PDF格式下载



本书作为中国学术史系列之一,是作者多年研究中国农学史的成果和结晶之一,本书对地方性农书有比较详细的介绍。该书在充分吸收现有关于中国农学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突出学术史的特点,把古农书作为农学史的讨论重点,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四编展开叙述。突出中国传统农书写作的官修和私撰两大传统。前有绪论交待中国农学之基本内容、农学概念的由来和演变、农家和农书,中国农学史的研究现状及该书的写作思路等,末有结论和讨论。另有游修龄教授序,指陈该书优劣和未尽之处。与前此同类著作,多成于众人之手不同,该书作者秉承通史不是朝代和事件的简单叠加,必有其内在逻辑之所在的理念,力求在杂采众家(包括作者自己多年的发现与心得)的基础上,力求探讨农学学术史的内在逻辑,从新的视角把握中国农学的发展脉络,做到前后衔接,上下贯通,自成一家。此外,该书在新史料的发掘方面也有不少的创获。如最早的农学概念的提出、《山居要术》、《农遗杂疏》等发现都是农学史著作中的首次提及。同时该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第二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科学技术类图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