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中国政治走向

李君如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0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李君如  

页数:

31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复兴梦得以实现的极好机遇,更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是建立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体制,实行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政治体制,还是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在这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处在传统(古)与现代(今)、中国(中)与外国(外)、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带来的冲击之中,而不管你主观上愿意还是不愿意。我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之初出现的困惑,改革开放推进过程中发生的争论,改革开放攻坚时期发生的多层次多侧面的矛盾,你只要稍微深入地考察一下这些困惑、争论、矛盾及其背后的思想动因和表现出来的社会心理,就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是由古今、中外、科学与人文的碰撞带来的,涉及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社会与国家、经济与政治、经济政治与文化、自由与秩序、利益与道德、权利与责任、干部与群众、地方与中央等一系列结构性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对我们的冲击,不是单向度的冲击。它对于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并需要大智慧来解决的课题。

作者简介

  李君如,194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现为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社会主义学科首席专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主张贴着中国的现实展开理论思维的翅膀。长期以来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史,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主持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若干理论问题学习纲要》。出版了数十部著作,其中由《毛泽东与近代中国》、《毛泽东与当代中国》、《毛泽东与毛泽东后的当代中国》组成的“毛泽东研究三部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在1998年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和各类文章,其中《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解放日490)1991年6月5日)获1992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邓小平的管理思想与领导艺术》(与夏禹龙合著,《解放日报》1992年10月7日)获1993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论文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在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政协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副理事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座右铭是:山水同乐,又仁又智;学思相兼,不罔不殆。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编 导论1 中国梦2 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由来3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 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第二编 科学发展走向5 当代中国政治走向之一:科学发展6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7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 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9 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十大关系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12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政党13 科学发展观与领导干部的党性第三编 和谐发展走向14 当代中国政治走向之二:和谐发展15 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其意义16 执政党意识与和谐社会构建17 和谐社会种种与我们的选择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小康社会的关系19 关于现阶段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的研究方法思考20 以人为本、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观21 社会和谐与社会公平问题附录 我们应当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公平观的研究22 法治和诚信23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4 中国民主政治两种形式和政治体制改革走势25 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26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培育和谐文化27 谈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和谐文化”的关系2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企业家的社会责任29 在改革、发展与稳定的有机统一中构建和谐社会30 认真总结党在和谐社会建设问题上的历史经验附录 和谐社会建设与党史研究3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第四编 和平发展走向第五编 关键在党结束语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导论  当代中国,对一些人来讲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起点,对一些人来讲是一个永远难解之谜,对另一些人来讲则是一个莫名的恐惧。希望,神秘,恐惧,来自对当代中国快速发展的各种解读,更来自对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各种理解。我希望人们对希望更充满信心,用探索来取代神秘,把恐惧留给历史。因为,当代中国的政治走向,是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些文明元素构成的文明中国的走向。  1 中国梦  2005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6个国庆节。我坐在从北京飞往上海的飞机上。航班号MU5102。  满脑子构思着《中国梦》写作提纲的我,看到空姐送过来的一摞报纸中有一篇我喜欢的文章。题目是《中国与全球化九个问题》,刊于9月30日的《环球时报》。它译自美国《全球主义者》杂志,原题为《中国与全球化》。这篇文章写道:“中国现在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牵动世人的心,不论是在制造业还是全球关注的安全问题,甚至中国颁布的法规都会引起关注。中国是全球最有活力最受瞩目的国家。在本文中,我们以问答的形式来解答一些人对于中国经济及其他情况的疑惑。”  ——我们为什么要关心中国?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认为:“当今世界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中国的崛起,这就是原因。”  ——中国有什么与众不同?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专家马丁?沃尔夫说:“有些国家本来就重要,有些国家发展成为重要角色,有些国家具有极大推动力,而中国三者都有。”  ——关于中国最大的疑问是什么?美国《新闻周刊》专栏作家鲍勃?塞缪尔提问:“中国是一个吸引其他地方的人力资源和投资的磁石,还是不断产生需求来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中国政治走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