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闽台民间文学

夏敏 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07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作者:

夏敏  

页数:

22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闽台民间文学》内容讲述了:台湾与祖国的文化亲缘关系,最先、最直接的就体现为台湾与福建的关系。这是历史发展决定的。福建和台湾,都是以中原南徙的移民为主体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稍有不同的是,在福建,中原移民南徙入闽,至宋代已基本完成;而在台湾,则是自明末清初开始,才由南徙入闽的中原移民后裔再度大规模迁入台湾的。其文化的传播,也随同移民一起,从中原经由福建的本土发展,再度播入台湾。因此,闽台社会都先后经历了一个共同的内地化、文治化,实质也就是中原化的过程。虽然在台湾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源自中原的闽文化经历了其在台湾本土的不同发展,但未能改变其源自中原的本质。

作者简介

夏敏,1964年1月出生,浙江苍南人。现为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民间文学与艺术遗产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文学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福建省民俗学会理事、厦门市作家协会理事、集美区文联副主席、集美区文学工作者学会会长。教学之余主要从事民间文化研究,学术成果集中在民间文艺、文化遗产、宗教美学、《西游记》和区域文化等研究领域。著有《初民的宗教与审美迷狂》、《红头巾下的村落之谜》、《喜马拉雅山地歌谣与仪式》等书。发表近百篇学术性论文和许多散文、游记、诗歌作品。主持或参与过多种课题研究。曾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学术著作奖”,历届厦门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论文奖。

书籍目录

结论第一章 闽台人入台与大陆口承文学在台湾的传播 第一节 闽台民间文学的关系 第二节 闽台民间歌谣的关系 第三节 闽台民间谚语的关系 第四节 闽台民间故事的关系第二章 两岸政治隔绝导致的民间文学文本变异性传承, 第一节 歌谣、谚语文本的变异 第二节 传说变异的三种方式 第三节 普通民间故事类型的表达差异 第四节 族群不同影响导致文本的不同第三章 两岸闽南人民间文学之比较 第一节 两岸闽南方言歌谣 第二节 两岸民间文学过渡形态样本:金门、澎湖民间文学 第三节 两岸闽南方言系统民间叙事文学 第四节 两岸闽南民间文学与文化关系第四章 两岸客家人民间文学比较 第一节 闽台客家民系民间文学面貌 第二节 闽台客家民歌的地域性关联与差异 第三节 闽台客家方言系统民间叙事文学 第四节 闽台客家民间文学与中原传统民间文学关系第五章 两岸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之比较 第一节 闽台少数族群的共性与历史渊源 第二节 闽台少数族群民间文学母题比较 第三节 闽台少数族群民间神话的个案研究 第四节 大陆汉族民间故事在台湾少数民族中第六章 连接两岸和世界的民间文学类型研究 第一节 两岸民间歌谣的类型化特征 第二节 两岸民间故事类型分析 第三节 两岸民间神话的国际类型归属 第四节 世界民间口述传统与民间文学的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台湾恒春民歌《平埔调》采用了大量的闽南、客家和少数民族的卑南人、排湾人的音乐成分,也使用福建客家方言词。如“亲兄老妹敢有影”,“老妹”一词在闽南方言中很少出现,而在许多闽西、闽北客家民歌中颇为常见;又如闽西连城民歌《路头路尾等情哥》中有“日头一起万丈高,老妹担起当柴烧”,宁化民歌《好凉风》中有“凉风送郎千里行,不比老妹情谊重”,闽北顺昌民歌《十八老妹嫩娇娇》中有“十八老妹嫩娇娇,天晴一定要砍柴烧”。1945年台湾光复以前,由于受日本音乐势力的挤压,客家民歌在台湾逐渐衰微。60年代以后,由于台湾现代化速度迅猛,人们从客家山歌中又一次被传统的魅力所感动,于是台湾客家山歌的研究和比赛活动此起彼伏,开展得风风火火。1967年6月,在苗栗举办第三届全省客家民谣比赛时,有154人参加,连未印人名单者在内,有200人参加。参赛者的范围十分广泛,并不限于村夫农妇,其中有士农工商各阶层人物。一些主办人、评判员、乡长、大企业公司的董事长、县府科长、电台节目主持人、历届比赛冠军获得者、主办音乐比赛的官员等未能正式参赛,到比赛结束颁奖前竞纷纷登台一显身手,真是盛况空前。台湾学者史惟亮说:“今天在台湾,除了客家调之外,恐怕再也找不到被各阶层人士共同爱好的音乐了(山地歌曲仍属于原始性的音乐,不能与客家调比较),如闽南系的歌仔戏,就没有乡长、董事长一类人物参加演唱。”①可是好景不长,客家山歌到了70年代后,由于受到时代巨大变化的影响,以及西方文艺的浸染,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客家歌谣与闽南歌谣也越来越似明日黄花,在民间社会渐渐隐没,成为怀旧的花瓶式存在。

后记

在十分忙碌的日子里,终于断断续续把书稿赶完。来到厦门,屈指一算也有13年多了。沐着台湾海峡的风,总是勾连着许多想象。海那边是望不断的宝岛台湾,阿里山的神秘烟雨和日月潭翡翠一般的涟漪早就成为我想象抵达的地方。站在厦门前埔的海滩上,眼前相距不足两公里的小金门丛林里的浓阴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到。八月十五厦金两地对放的烟花,好像在将历史的误会、内心的屏障迅速融化和冰释。一样的骨血,一样的习惯,一样的方音,使闽台两地具备文化认同和心理认同的一切条件。明清以来,福建民众播迁台湾,把来自祖居地的文化一股脑全部带到那方美丽的绿岛。陆续汇入台湾的先民,在远离家乡的日子里,不能自已地用来自故里的独有的思想呈现方式,表达着一切可以构成群体记忆的东西,以此延续与祖居地的文化关联。来台的闽南人或客家人,很多再也没有走上回归之路。作为台岛的拓殖者和开发者,表达原乡意识的各种口述材料成为他们在迁入地进行群体认同的重要途径。陆续赴台的福建先辈们,留下了相当多的源自大陆的歌谣与故事。后继者便沿着这些在传播中日渐走样了的口述材料,不断地在情感上还原着一个关于祖居地的想象。这些口述性的材料在两岸循着各自的传承脉络被变异、被改造,可是无论如何都绕不开两岸口述传统里高度一致的地方性智慧和表述方式。这里面,台湾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黏合,也一并构成台湾口述文化的魅力所在。


编辑推荐

《闽台民间文学》是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闽台民间文学 PDF格式下载



前两天刚收到,原本是为了写文章查一则资料,没想到收获比之更多。看到了闽台丰富的民间文学资源,两地深厚的文化渊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民俗学的理论,从新的视角解读。呵呵,单单收录的故事也很可读读。是本好书。


好书!福建台湾原来是一个省,台湾百姓大多数来自福建闽南闽西等地,这是历史。那么,现在的福建与台湾的民间文学又有什么联系与差别呢?这本书,有很好的答案。


闽台两地文缘相近,却又有各自的特色,本书是了解两地民间文学不错的专著之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