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梅戏人物

胡亏生 安徽人民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安徽人民  

作者:

胡亏生  

页数:

414  

前言

《黄梅戏人物》出版在即。作者将书稿送至我案前并嘱我为其作序。我虽不胜此举,但盛情难却。这是作者在年满花甲之时,将自己对黄梅戏的感受和认识理论化、系统化,在两三年内写就的第二本书,前一本专著《黄梅戏风貌》35万字,已由安徽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出版。我与作者同在一个院系,作者为黄梅戏学科建设竭尽绵薄之力而乐此不疲,经常沉思不语和勤奋写作之情景,我历历在目在心。序者,导读也。作为第一读者,我乐意为之并贺之。这是作者对黄梅戏研究的又一本专著,研究的对象是黄梅戏界有一定艺术成就和影响的老中青代表性人物。《黄梅戏人物》坚持了实事求是,立足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原则,按照尊重事实、强化史论的写作思路,通过对黄梅戏发展史上不同时期代表人物戏曲人生的艺术实践与风采的记述与评论,既使读者感受到他们作为单个人鹤立鸡群的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和舞台风采,又使读者感受到整个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的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本书在宛如群星的黄梅戏人物中推出了14位更加星光闪闪的代表性人物,他们的艺术都是经历了艺术淬火的锤炼,以及历史风尘的磨炼、时代风尚的考验和人民群众审美境界检验过的黄梅戏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大家。从老、中、青三代说来,属于泰斗型的艺术家记述了严凤英、王少舫、陆洪非、时白林、金芝、胡连翠等6位。他们都是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也都是黄梅戏在解放后勃发生机、创新发展的第一代代表性人物。他们所垒起的艺术丰碑,为黄梅戏异军突起、名扬海内外等,作出过重要的历史性的贡献。属于中生代的艺术家记述了黄新德、丁同等二位。

内容概要

  《黄梅戏人物》共评价了黄梅戏界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他们分别是严凤英、王少舫、陆洪非、时白林、金芝、胡连翠、黄新德、丁同、马兰、吴亚玲、李文、韩再芬、赵媛媛、熊辰龙等。作者按照尊重史实、强化史论的写作思路,通过对黄梅戏发展史上不同时期有成就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戏曲人生的艺术实践与风采的记述和评论,既使读者感受到他们作为单个人鹤立鸡群的不平凡的艺术人生和舞台风貌,又使读者感受到整个黄梅戏艺术薪火相传的艰难曲折的历史发展过程。在  第十六章 《未来的星空》和附录《出戏出人的平台与窗口》两个篇章中,还简要介绍了2006年新评出的“五朵金花”和2007年“寻找到的七仙女”,以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的情况。思想内容丰富、观点新颖独到,材料翔实,体系完整是该书的最主要的特点。

作者简介

胡亏生
  男,1948年11月2日生、安徽省桐城人:1967年应征入伍(海军航空兵)。1973年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工作,先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后走上院系的领导岗位,曾先后任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社会学院党委书记,1993年晋升为副教授一多年来,在《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和《黄梅戏艺术》等有关刊物上,发表过

书籍目录

序绪论  一、关于“唱响黄梅戏”的思考 二、对黄梅戏人物代表性的讨论 第一章 严凤英的坎坷人生及其艺术精神 一、严凤英短暂的戏曲人生  二、严凤英的代表作和演唱特点  三、严凤英的表演风格与艺术精神  四、严凤英的拜师收徒即继承和传承  五、《严凤英》的艺术形象与王冠亚 第二章 王少舫的戏剧人生和卓越贡献 一、王少舫的戏剧人生  二、王少舫对黄梅戏的卓越贡献  三、王少舫的家庭与黄梅戏 第三章 陆洪非的黄梅戏创作与研究 一、陆洪非的创作经历与《天仙配》  二、陆洪非的研究与《黄梅戏的源流》  三、陆洪非的爱人林青与《风尘女画家》第四章 时白林对黄梅戏音乐的创新和研究第五章 八芝的创作与黄梅戏的新辉煌第六章 胡连翠与黄梅戏的音乐电视剧第七章 黄新德的艺术道路和风采第八章 丁同的舞台生活及艺术风采第九章 马兰的戏曲春秋与其创造的辉煌第十章 吴亚玲的辛勤耕耘与金花年华第十一章 李文对创新的追求与实战第十二章 韩再芬的舞台英姿与风貌第十三章 赵媛媛的坚守与其舞台亮点第十四章 熊辰龙的积极进取与其绿叶精神第十五章 黄梅戏的前辈薪火第十六章 黄梅戏的未来星空附录:出戏、出人的平台与窗口——“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评介主要参考书目、杂志和资料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严凤英的坎坷人生及其艺术精神严凤英是黄梅戏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她将一生的聪明才智,直至生命都献给了黄梅戏事业,对黄梅戏艺术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生前,她将黄梅戏的演唱艺术一次又一次地推到了巅峰,为黄梅戏剧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死后,她受到黄梅戏业界和广大戏迷和观众长期的怀念和哀思。严凤英的一生虽然是短暂的,但给黄梅戏剧种留下了永世长存的精神影响和奋进力量。她为之奋斗的艺术精神,是留给黄梅戏艺术的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她的这种艺术精神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不仅成为黄梅戏艺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一面旗帜,也将成为黄梅戏这一地方戏曲剧种永不消逝的灵魂。一、严凤英短暂的戏曲人生严凤英,桐城县罗家岭人,1930年4月13日(阴历3月15日)生于安庆市龙门口余家祠堂。当年,父亲严思明18岁,祖父严启纯60岁,鸿字辈,故取名鸿六。祖父是个年迈的木工,父亲无固定职业,3岁时因家境日益困难,她随祖父母从安庆市回到祖籍地桐城县罗家岭严家陈庄。也因家境实在贫困,母亲丁小妹离家出走,留下一个比鸿六小一岁的妹妹,乳名鸿鸾。母亲走后,因家里无力抚养,不久便将她的同胞妹妹卖到外地。严凤英从小受苦受难,又失去母爱,童年十分辛酸。10岁时读过书。因抗战动乱和家境贫困辍学,读书时间不长,谈不上有什么学历。十二三岁时开始打柴、挖野菜、驮米卖到北乡的练潭,南乡的宣家店,离家很远,一般是早出晚归,小小年纪就挑起了维持家计的重担。在此期间,也使她艺术天性大发,她学会了不少山歌、民歌和民俗游艺活动。13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并拜师严云高,从此走上了演唱黄梅戏的艺术人生道路。1966年,文革动乱伊始,身为国家一级演员,为黄梅戏的创新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严凤英首先被揪出、被游街纠斗,并被戴上“反革命文化黑线宠儿”等多种黑帽子,受到了持续地折磨和迫害。1968年4月8曰,揭发她诬灭“伟大旗手江青和革命样板戏”。严凤英无法忍受种种排山倒海而来的诬蔑之词,万般无奈之下,她吞吃了大量的安眠药而离世,年仅38岁。短暂的一生,举世为其哀痛并悼念。10年后,1978年8月21日,安徽省文化局为其召开了追悼大会,为死者平反昭雪为生者抚慰。严凤英是黄梅戏艺术界的一代宗师,大家已去,其艺术精神永存。今天,我们追念她的苦难童年、辛酸的青春和悲惨的英年早逝,以及纪念和研讨她那充满苦难与艰险的从艺道路,伟大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演唱艺术风格,对于黄梅戏艺术在新形势下的创新发展有其重要的意义。

后记

《黄梅戏人物》收笔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一年多来,我一直惦记着、思考着、辛勤地写作着这项“工程”。现在,总体面貌已经展现在自己的面前,我从心里感到高兴和安慰。记得在写第一本黄梅戏的书《黄梅戏风貌》时,就想到要写一本《黄梅戏人物》的书。有些章节那时就写了一些。《黄梅戏风貌》书稿2007年底交出版社出版后,我即着手写作《黄梅戏人物》。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领导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黄梅戏代表人物是黄梅戏艺术风格、特点的窗口,是黄梅戏艺术更新发展的创造者和见证人。黄梅戏代表人物艺术风采的这种象征性、标志性,在我心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认真地回顾总结代表人物的演艺经历和成功的经验,是黄梅戏艺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学上说,黄梅戏界要写好《剧目论》《人物论》和《黄梅戏文化史论》三部著作。我尽绵薄之力试图朝着这个目标方向前进。从黄梅戏艺术学上说,还要努力写好《音乐声腔论》、《表演论》和《舞美论》等。有许多事,想做什么是一回事,但真的做起来又是一回事。黄梅戏代表人物交相辉映,究竟将哪些人物纳入版本?第一次为代表人物著书立说,作为一种尝试,我认为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于是我确定写作十到十五个人物。尽管这是一种个人的科研行为,不代表某级某类官方或文化组织对被传的人作一种评价,但也必须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从公认度出发。


编辑推荐

《黄梅戏人物》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黄梅戏人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