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策-土地.农民-卷三
2011-1
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刘奇著
222
《中国三农问策(卷3):土地·农民》主要内容包括:“灭村运动”是精英层的一厢情愿、农民变市民该不该交出土地、五千万失地农民的叹息、土地流转:热现象中的冷思考、中国农民的迷茫与困顿、让现实给个名分让历史留下记忆--应筹建中国农民工纪念馆、观察中国农民的十个视角等。
刘奇,安徽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扶贫开发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农业大学等多所院校兼职教授。近年来,在《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发展观察》等报刊发表研究文章百余篇。主要著作有:《三农问策--走出制度困局》、《和谐社会与三农中国》、《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中国三农问策卷一:发展·改革》、《中国三农问策卷二:农业·农村》、《中国三农问策卷三:土地·农民》、《中国三农问策卷四:多功能农业》、《中国改革问策》、《天下家国闻见录》等。
“灭村运动”是精英层的一厢情愿农民变市民该不该交出土地五千万失地农民的叹息土地流转:热现象中的冷思考中国农民的迷茫与困顿让现实给个名分让历史留下记忆--应筹建中国农民工纪念馆观察中国农民的十个视角增收 增权 增智--三管齐下提高农民的发展能力新时期政府与农民的十大关系引导农民找准自己的职业定位--让农民不当农民让农民当好农民让农民兼当农民中国农民五大群体的后顾之忧中国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九大悖论农民工群体状态解构把劳动力资源转化为劳动力资本激活农民的创业冲动农民弱势的制度性根源:权利贫困贫困不是穷人的错农村基层组织与“农民精英”
2.建设现代农业的认识误区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只在一产中做文章的传统农业提出的概念,现代农业是包括农村的一、二、三产业和上、中、下游产业链之间相互联动而形成的完整产业体系。当前,我国农村非农产业比重较低,当务之急是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培育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有人误把现代农业等同于土地规模化经营,这是十分片面的盲人摸象。第一,土地规模经营还只是在一产上做文章,只属于现代农业体系中一产的部分。第二,从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农业发展道路看,在小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也完全能够建立起发达的现代农业。日本户均耕种面积只有1.5公顷,与美国户均耕种200公顷、欧盟国家20~30公顷相比,属于典型的小规模经营,但是日本农业却实现高度现代化,农业机械化、单位耕地的化肥使用量等多项反映农业现代化的指标均超过欧美。有趣的是,1957年,王震率团考察日本农业,成功引进了手扶拖拉机并加以仿造,提高了中国农民的机械化程度,非常成功。第三,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学家经过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并不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益,农场规模与单产之间不存在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土地的经营规模和土地的产出率没有关系,只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不能片面追求经营规模,应以追求土地产出率为首选目标。现代农业需要规模化,但不一定非得追求土地规模化,服务规模化才是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农业之路。近年来全国农机大流动,2008年共有46.7万台收割机自南向北依次推进,使我国80010的农作物实现了机械化收割。这是最成功的规模化服务典型。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努力构建以公共服务为主导、合作服务为基础、市场服务为主体的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服务的规模化水平,应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之路。中国的现代农业绝不是欧美化的现代农业。否则,我们的基本经营制度就无法坚持,根基就会动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