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塞缪尔·斯迈尔斯 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作者:

塞缪尔·斯迈尔斯  

页数:

297  

字数:

250000  

译者:

龙婧  

前言

曾经有许多人问巴菲特怎么样成为富人,巴菲特坦言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许多人终其一生都一无所有,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登上财富金字塔的塔尖。但巴菲特有所不知,这个难倒他的问题早在19世纪就有人做出了解答,这个人是塞缪尔·斯迈尔斯。 塞缪尔·斯迈尔斯,被誉为“西方成功学之父”。他一生的阅历十分丰富,先后当过医生、商人、摄影师、随笔作家、历史学家、记者、编辑、社会改革家、铁路大臣、公众道德家、演说家。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观察人性的优劣、观察人生成败得失的原因,以及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功底。塞缪尔·斯迈尔斯一生写了20多部著作,其中最受人喜爱的是有关人生成功与幸福、良知、信仰、道德、自由与责任等领域的随笔作品。代表作有《自己拯救自己》、《品格的力量》和《金钱与人生》等。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对西方甚至世界许多国家近现代道德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这本书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不难发现的事实背后的原因:富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同,但是他们的思维却是出奇的一致。富人崇尚节俭,因为他们相信,节俭可以防范贫穷,可以让他们在危机时刻坚持到最后;富人知道财富只能依靠劳动和智慧去积累,所以他们不会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富人总是能从琐碎的生活中发现机遇,而富人和常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面对机遇时是否能够好好把握;富人都能够保持积极成功的心态,所以他们总可以心想事成…… 这本《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在全球畅销一百多年而不衰,成为世界各国的年轻人最喜爱的人生教科书之一。能够翻译本书,译者感到无比荣幸,但同时也颇受压力。幸好,在相关的学者、专家们的帮助之下,这部译作可以重现原著的特色,语言上更适合中国读者阅读。在此特向他们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和缺陷,希望国内的广大读者朋友能够给予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教你如何驾驭财富的经典。作者以劳动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勤劳的美德和节俭的意义,教导人们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积累财富,为自己的人生做长远的打算。

作者简介

塞缪尔·斯迈尔斯
英国伟大的道德学家。他的文笔朴实清新、简洁明快而妙趣横生。他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人生随笔作品,如《自己拯救自己》《砺炼完美人格》等,这些作品在全球畅销一百多年,改变了亿万人们的命运,塑造了近现代西方道德文明的精神风貌。

书籍目录

译者序
目录
第一章 勤俭:财富的通行证
第二章 学会控制自己 驾驭自己
第三章 铺张浪费 贫穷之源
第四章 做金钱的主人
第五章 财富的榜样力量
第六章 合作互助构建幸福人生
第七章 人寿保险中的经济之道
第八章 艰难时日更要稳妥地渡过
第九章 富足生活要注意小节
第十章 财富与伟大
第十一章 入不敷出 致富的最大敌人
第十二章 债务就像一把利刃
第十三章 不要让慈善事业变味
第十四章 健康的家庭是最宝贵的财富
第十五章 幸福生活的艺术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十章财富与伟大 对员工进行节俭、谨慎和自控精神等方面的培养,雇主可以做很多事情。虽然有的员工在一般情况下不愿意接受别人对他的施舍,但是他们也决不会拒绝别人对他的帮助。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员工能够做得很好。经过培养,他们已经养成了节俭的习惯,能够将收入中的一部分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在对他们进行素质培养的同时,他们同样需要鼓励和支持,更需要同情和帮助。 如果雇主们能够充分意识到他们所拥有的巨大影响力的话,那么他们就会把对员工的同情和信心给予员工。事实上对于雇主来说,他们付出的其实很少,但是却能得到很多。目前,我们并没有发现这样的事例,即哪儿的雇主对社会的福利情况和对员工的进步表现得十分关心、关注,而他们却并没有从员工们增长的爱戴与热情中得到报偿。例如,雇主们会考虑并找到一个适合发放工资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员工在星期六的晚上,到市场上肆意地挥霍。很多员工常常在周末的时候购买一些价格昂贵但又非必要的物品。当然,还有一些稍有积蓄的员工会选择适当的时候,以更优惠的价格采购那些物品。雇主还应该避免在酒馆里发工资,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在拿到工资之后,不会就近在酒馆里大吃大喝,因为这样的挥霍是无益处的。雇主能够为员工做的事情其实远不止这些。在培养员工的节俭习惯上,雇主们应该作出更积极的努力。例如,为员工们设立储蓄银行,为他们的孩子设立便士银行,鼓励员工们组织以崇尚节俭为宗旨的俱乐部,或者一些社团,成立崇尚节俭衣食的俱乐部等。员工们可以自由地参加任何一个俱乐部或社团。没有政府部门的干涉,也无须他人指点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使用好钱。很多大雇主已经从他所鼓励组织的节俭团体中获得了实际的好处——他们赢得了员工对他们的尊敬,并且可以和员工更融洽地合作。 实际上,雇主和员工都渴望得到对方的同情。而这种渴望却又弥漫着整个社会——贫民、劳动者、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人中。但是这些不同级别的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社会的鸿沟,这些鸿沟既很难跨越,又很难愈合。就像著名的塔尔弗尔德法官在临终的时候说:“如果别人问我,英国的社会上最缺少什么东西,我会回答,缺少阶级与阶级之间的融合。简而言之,就是人与人之间缺少同情。”然而这种真知灼见的观点却不被人重视。这个古老的真理源于基督教义——“彼此相爱”,这个简单的说法也包含在福音书中,它足以使世界获得新生。但是在那些有着等级差异的地方,人们彼此疏远,以至于失去了相互了解的机会,从而他们很难获得应有的尊重与关心,更不用说相互之间真正的同情和友爱了。 慈善行为并不能使穷人彻底脱离困境。施舍他们的钱、毯子、煤以及类似的物资总是有限的,但是那里最需要的是同情。许多绅士和淑女们在慈善活动中,仅仅是慷慨地施舍穷人金钱,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心。穷人们不被人们认可是同属于一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他们甚至不被人们认为他们的胸膛内也跳动着一颗人类共有的热血之心。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同其他各种形形色色的理论家相比,塞缪尔·斯迈尔斯先生将带领人类更加健康地进入21世纪。”——英国《金融时报》“塞缪尔·斯迈尔斯先生为人类的社会生活贡献了非常优秀的精神食粮。他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目标、生活的目的、生命的服从、生活的激情、生命的力量、良心的自由、信仰的伟大等人生的真谛,把上苍赋予我们的脆弱的自然生命塑造并升华成了具有高贵品格和坚强意志的精神生命。”——英国《观察家》杂志


编辑推荐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编辑推荐:想法决定活法,努力才能成功。献给想成为富一代的你。

名人推荐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 ——洛克菲勒 穷人学手艺,富人学管理。 ——巴菲特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PDF格式下载



琢磨富人是想做富人吧,呵呵。


书到了还没有看,有时间可以看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