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关中皮影

梁志刚 浙江人民
出版时间:

2007-12  

出版社:

浙江人民  

作者:

梁志刚  

页数:

21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适宜的自然人文环境中,陕西关中大地特定的自然人文空间孕育出独特的关中皮影,而关中皮影在同是关中大地的各个地区,由于受不同的地理、民俗、方言等影响,产生了多种声腔形式,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如华阴老腔、华县碗碗腔、西府碗碗腔(灯盏头碗碗腔)、富平阿宫腔、咸阳弦板腔等,它们都与当地独特的自然人文环境或日生存空间——特别是民风民俗紧密融合。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征。本书介绍了关中皮影的生存空间、剧种官腔、班社组织、演出活动、雕刻艺术。

书籍目录

总序第一章 关中皮影的生存空间第一节 关中的地理人文环境与民俗戏曲传统第二节 关中皮影的渊源流变与地位影响 第二章 关中皮影的剧种声腔第一节 老腔第二节 碗碗腔第三节 阿宫腔第四节 弦板腔 第五节 灯盏头碗碗腔第六节 秦腔第三章 关中皮影的班社组织第一节 组织结构第二节 传承形式第三节 主要班社及艺人第四章 关中皮影的演出活动第一节 演出形态第二节 经营运作第三节 行规行话……第五章 关中皮影的雕刻艺术 尾声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生活在现代都市里的你,听说过皮影吗?看过皮影戏吗?早在南宋时皮影的演出曾盛极一时,皮影戏迷的狂热不亚于现在的歌迷、影迷。可如今,它仿佛是夕阳中踟躇的沧桑老人,令人心悸而伤感。本书就将向你详尽的叙述皮影的历史与起源的,以及皮影的制作方法、表演模式、各地皮影的风格特征等。让我们一同来回忆这段民间共同的文化记忆吧! 从敲击第一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晦。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传统手工艺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邙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作技艺和工艺美学诸多方面获得过极高的成就。但是,在长时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围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虫小技,在历代的官方典籍和正史中,对于匠人们的成就与贡献的记载极为难得一见,有也只是寥寥数语,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史籍中略为详备可供查考的,也只有《周札冬官考工记》与《天工开物》数种而已。编纂这套《中国传统手工艺文化书系》正是要与读者一同重返乡村,走近手工艺作坊,拜访手工艺传人和收藏家,聆听幕后的传奇故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关中皮影 PDF格式下载



這是一位博士花了幾年時間,在大量田野考察基礎上寫出來的,非常不錯啊!


确实是一本好书,珍贵资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