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程建中 著 程建中、 王文章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1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程建中、 王文章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2-11出版)  

作者:

程建中 著  

页数:

182  

内容概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湖笔制作技艺》通过对湖笔及其制作技艺的历史和现实面貌真实、全面的记录,显示其独特的魅力和珍贵的价值,有助于增进人们对它的了解、认识,由此激发起全社会进行合力保护的热情。相信本书的面世,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这一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将会起到十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书籍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湖笔的渊源与历史沿革 第一节湖笔范畴及原产地 第二节毛笔的起源及历代演变 第三节湖笔的崛起与发展 第二章现代湖笔生产的布局与沿革 第一节现代湖笔生产业态概述 第二节善琏湖笔厂的沿革与现状 第三节善琏周边主要湖笔厂的沿革与现状 第四节外地湖笔生产企业概况 第三章湖笔制作技艺的基本形态 第一节湖笔的种类与品种 第二节湖笔制作的工序、工艺 第三节现代以来工艺、技术的改进、变化 第四章湖笔制作技艺的特征与价值 第一节湖笔的优良品性 第二节湖笔制作技艺的特征 第三节湖笔及其制作技艺的价值 第五章历代笔工与传统笔庄 第一节古代著名笔工 第二节近、现代代表性笔工 第三节传统湖笔笔庄 第六章湖笔习俗 第一节湖笔的传说 第二节行业习俗 第七章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危机与保护措施 第一节湖笔制作技艺的传承危机 第二节对湖笔产业及制作技艺的扶持、保护 第三节湖笔制作技艺保护、传承问题的思考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而皇室贵族们使用的毛笔更是不同一般,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笔谱》载:“《西京杂记》云:‘汉制天子笔,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又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值百金。’……又傅元云:‘汉末一笔之柙,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非文犀之桢,必象齿之管,丰狐之柱,秋兔之翰。用之者必被珠绣之衣,践雕玉之履。’”可见装饰之华丽,用料之贵重。表明汉时毛笔不仅作为书写工具,而且已开始具有工艺装饰品的性质。 战国以来毛笔制作的不断实践,到了汉代已提炼出多方面的经验,如认识到如何选择优质的笔毛原料以及手工技艺水平与毛笔质量的关系等。东汉蔡邕的《笔赋》云:“唯其翰之所生于季冬之狡兔,性情亟以剽悍,体遄迅以骋步,削文竹以为管,加漆丝之缠束,形调抟以直端,染元墨以定色。”意为制笔的兔毫以冬天时的山兔毛为最佳,这一选毫的经验一直承传至今天。王羲之《笔经》云:“汉时诸郡献兔毫,出鸿都,唯有赵国毫中用。时人咸言‘兔毫无优劣,管手有巧拙’。”表达了兔毫的品质优劣与产地也有着重要关系,并且指出毛笔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笔工制作技艺的“巧”与“拙”。可以见出,汉晋时人们对制笔技艺的客观规律已有多方面的认识。 东汉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张芝,名伯英,精草书,被三国韦诞誉为“草圣”。他也是一代制笔名家,“张芝笔”名闻一时。唐代张怀罐《书断》载:“韦诞,字仲将……给御笔、墨皆不任用,因曰:‘……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得张芝笔、左伯纸及臣墨,兼此三具,又得臣手,然后可以兼迳丈之势。’”王羲之《笔经》:“世传张芝、钟繇皆用鼠须笔,笔锋劲强有锋芒。”想必张芝擅制的也是鼠须笔。 魏晋至南北朝时期,毛笔制作技艺较前更成熟,有关毛笔制作的专门著作也开始出现。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毛笔为“韦诞笔”。韦诞,字仲将,三国时魏国人,善书法,并以制笔和墨闻名一时,著有《笔方》存世。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笔墨第九十一》中详细介绍了韦诞的制笔方法: 韦仲将《笔方》日,先次以铁梳梳兔毫及羊青毛,去其秽毛,盖使不髯。茹讫,各别之。皆用梳掌痛拍整齐毫锋端,本各作扁,极令均调平好。用衣羊青毛——缩羊青毛去兔毫头下二分许。然后合扁,卷令极圆。讫,痛颉之。以所整羊毛中截,用衣中心——名曰‘笔柱’,或日‘墨池’、‘承墨’。复用毫青衣羊青毛外,如作柱法,使中心齐,亦使平均。痛颉,内管中,宁随毛长者使深,宁小不大,笔之大要也。 这段记载说明了当时韦诞制的笔已包含四层畜毛,即最内层是羊毛,次层是兔毫,扎束成“中心”。然后用短羊毛覆在“中心”外,目的是使笔头造型成锥状,并增加吸墨量,是为“笔柱”,最后再覆一层兔毫。


编辑推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湖笔制作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