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系统之美

[美] 德内拉•梅多斯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者:

[美] 德内拉•梅多斯  

页数:

290  

字数:

206000  

译者:

邱昭良  

Tag标签:

无  

前言

  序言  即使你的工厂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还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如果一场革命摧毁了旧政府,但新政府思想和行为的系统模式没有变化,它就仍然难逃再次被推翻的命运。关于系统,我们很多人经常挂在嘴上,但几乎没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罗伯特·波西格,《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本书是我个人在系统思考建模与教学方面30多年的经验积累,也凝聚了几十位智者的研究智慧,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曾在麻省理工学院系统动力学小组从事过教学研究工作。这其中最重要的人是我的恩师、该小组的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JayForrester)教授。除了福瑞斯特教授之外,我的其他老师还包括艾迪·罗伯特(EdRoberts)、杰克·皮尤(JackPugh)、丹尼斯·梅多斯(DennisMeadows)、哈玛特·博塞尔(HartmutBossel)、巴里·里士满(BarryRichmond)、彼得·圣吉(PeterSenge)、约翰·斯特曼以及彼得·艾伦(PeterAllen),他们中的一些人曾经是我的学生,后来则成为了我的老师。总之,我在本书中呈现的一些观点、案例、引用、书籍以及其他相关资料,都来自于一个更大的智慧群体。在此,我对他们表示由衷的敬仰和感激。  我也曾受教于一些其他学科的思想家们,包括格雷戈里·贝特森(GregoryBateson)、肯尼思·博尔丁(KennethBoulding)、赫尔曼·戴利(HermanDaly)、爱因斯坦、加勒特·哈丁(GarrettHardin)、瓦茨拉夫·哈维尔(VáclavHavel)、路易斯·曼福德(LewisMumford)、贡纳尔·默达尔(GunnarMyrdal)、E.F.舒马赫(E.F.Schumacher)等。就我所知,他们从来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过系统建模,但他们都是天生的系统思考者。此外,本书还包括一些公司的高层管理者以及很多世界各地古代先贤的智慧。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殊途同归,真正的系统思考从来都是超越学科和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跨越历史。  既然讲到跨越,我还要感谢派系之争。虽然系统分析者共同使用着一些概括性的概念,但他们也是常人,也受人性的左右,这意味着他们也会形成不同的流派。事实上,系统思考领域已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学派。在这里,我使用的是系统动力学的语言和符号,因为这是我所接受的教育。同时,我在本书中也只是呈现了系统理论的核心,而不是发展的前沿。此外,我也不会针对最抽象、最深邃的理论展开分析,除非我认为适当的介绍和分析有助于大家理解和解决实际的问题。等到系统理论发展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到时候才有必要写另外一本书详加阐述,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  因此,我想告诫大家,本书和其他所有书籍一样,也存在偏见和不完整性。我在本书中阐述的内容可能只是系统思考领域的九牛一毛,如果你有兴趣去探索,你会发现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远不止本书所展现的这个小世界。而我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你对系统思考感兴趣;我的另一个目的,也是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你具备基本的理解和应对复杂系统的能力,不管你在阅读本书前后是否接受过正式的系统训练。  德内拉·梅多斯

内容概要

  《系统之美》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系统思考入门指南,也是认识复杂动态系统的有力工具,帮助大家提高理解和分析身边系统的能力。小到个人问题,大到全球性复杂挑战,本书都可以为你提供睿智的解答和洞察。
  作为一本实用的入门指南,本书不仅讲解了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列举了常见的系统结构,还详细陈述了复杂系统的3大特征、8大陷阱与对策、12大变革方式以及15大生存法则。作者把系统思考从计算机和方程式的世界中解脱出来,以各种真实的案例,阐述了系统思考如何应用于各种现实问题,向读者展示了如何提升和应用系统思考技能——这一项普遍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领导力的核心技能。
  作者认为,系统思考将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去打造一个完全不同的自我和一个崭新的世界。
  一本书,引领个人、组织与社会变革的先河,促使人们觉醒,改变看待这个世界和系统的方式,以此改变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让大家在这个充满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里更好地生活。

作者简介

  [美] 德内拉·梅多斯
  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主创人员,也是
“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1972年,作为畅销书《增长的极限》的第一作者,她引领了社会观念变革的先河,引发了全球对地球承载能力和人类选择的大辩论,另著有9本关于全球建模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著作,并于1996年创立了可持续性发展协会。
  她始终处于环境与社会分析研究领域的最前沿,1991年被授予环境保护领域的“皮尤学者奖”,1994年又荣获“麦克阿瑟天才奖”。
  从1972年直到2001年去世,她一直在达特茅斯学院环境研究项目任教,致力于在经济学、环境和社会变革等领域应用系统思考和组织学习的方法。
  [译者简介]
  邱昭良
  管理学博士,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中国学习型组织网创始人,中国学习型组织促进联盟主席、首席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培训学院特聘教授,国际组织学习协会会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会员、认证项目管理专业人士(PMP)。
  著有《系统思考实践篇》、《学习型组织新实践》、《学习型组织新思维》、《企业信息化的真谛》。译著包括《创建学习型组织五要素》、《学习型组织行动纲领》、《系统思考》、《情景规划》、《欣赏式探询》等。

书籍目录

前言
引言 系统多棱镜
第一部分 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第1章 系统之基础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从关注要素到透视游戏规则
理解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反馈: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自动洄游的鱼:调节回路
脱缰的野马:增强回路
第2章 系统大观园
单存量系统
双存量系统
第二部分 系统思考与我们
第3章 系统之美
适应力
自组织
层次性
第4章 系统之奇
别被表象所迷惑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恰当地划定边界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有限理性
第5章 系统之危与机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公地悲剧
目标侵蚀
竞争升级
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转嫁负担:上瘾
规避规则
目标错位
第三部分 改变系统
第6章  系统之杠杆点
12. 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 数
11.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 量
10.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 点
9. 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8. 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7.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6. 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5. 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4.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3. 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2. 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1. 超越范式
第7章 与系统共舞
跟上系统的节拍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追求整体利益
聆听系统的智慧
界定系统的职责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庆祝复杂性
扩展时间的范围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扩大关切的范围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附录
系统术语表
系统原理概要
常见的系统陷阱
采取干预措施的杠杆点
系统世界生存法则
模型公式
译者后记

章节摘录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邓白氏公司首席经济师约瑟夫·邓肯曾说过:“从历史上看,我相信投资税贷款是刺激经济的一个有效措施。”  但是,反对者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无人可以证明经济发展得益于投资贷款。在过去30年中,这一政策一再被批准、调整和废除。  小约翰·库斯曼,《国际先驱导报》,就像我们在第2章中所讲到的,调节回路结构的主要表现就是会消除外部力量对系统的影响,使系统特定的行为模式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太多变化。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结构,因为它可以使我们的体温保持在摄氏37℃(或华氏98.6℉)。但是,其他一些长期持续的行为模式,可能并不符合人们的预期,往往被视为一个问题。尽管人们发明了各种技术、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试图去“修复”它们,但系统好像很、顽固,每年都产生相同的行为。这是一种常见的系统陷阱,人们习惯称之为“治标不治本”。  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中,“治标不治本”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于农产品,人们年复一年地采取各种措施,试图减轻供大于求的情况,但产品过剩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于毒品泛滥,社会采取了各种禁止、打击措施,但毒品泛滥依旧;当市场不景气、从本质上看并不利于投资时,政府依然会出台投资税收贷款或其他刺激投资的政策,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在美国,不要指望任何一项单一的政策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在几十年时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创造就业”,但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我相信你也可以举出一大堆类似的例子,人们前仆后继地努力,但均于事无补、徒劳无功。“政策阻力”来自于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的有限理性,每一个参与者都有自己的目标,都会对系统进行监控,观察一些重要变量的变化态势,如收入、价格、房屋供给、毒品交易或投资等,并将其与自己的预期或目标进行对比。如果存在差异,每一个参与者都会采取某些措施,试图扭转当前的局势,使其符合自己的预期或目标。一般来说,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越大,行动的压力或强度就越大。  当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阻力。想象一下我们在第2章提到的单存量系统,例如城市里的毒品供应,不同的参与者对同一个存量有不同的期望,希望将其拉向不同方向:吸毒者希望毒品供应充足;执法部门希望减少乃至杜绝毒品;贩毒组织则希望毒品的供应量既不太多也不太少,以保持价格和收入相对稳定;普通居民真正想要的是社会治安稳定,减少吸毒者抢劫的风险。每一个参与者都尽力采取措施,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果某一个参与者占据了优势地位,使得系统存量朝一个方向运动,那么,其他一些参与者将会付出加倍的努力,把系统存量往相反方向拉:执法部门设法切断了毒品走私的渠道,导致毒品供应量减少;市面上毒品的价格暴涨,吸毒者不得不实施更多犯罪(如抢劫),以筹集到更多的钱去购买毒品;而价格暴涨给贩毒者带去了更多的利润,使得他们可以更大力度地加强毒品的走私(如购买飞机或轮船,逃避边境检查)。结果是,一方的努力成果会被抵消掉。事实上,某一方的成果越大,反方向的抵消力量往往也会越大,导致存量与以前的状况没有太大的差别,而这同时也是每一个人所不希望看到的。  在一个具有“政策阻力”的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如果任何一方的态度有所让步或放松,其他各方就会把系统往更靠近自己目标的方向拉,导致系统更加远离让步一方的目标。因此,每一方都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以使系统保持在谁也不希望看到的状态。事实上,这一类系统结构以类似“棘轮”的模式在运作:任何一方增强的努力,将导致其他所有人的努力也得到加强。这种僵持不下并不断强化的模式很难缓解,有人可能会说:好吧,为什么大家不能都退后一步呢?要做到这一点很难,需要大量的信任和沟通,而有些沟通是很难做到的(如上面所讲的贩毒的例子)。  “政策阻力”的结局可能是悲剧。  1967年,当时的罗马尼亚政府认为需要增加本国的人口,遂做出决定:45岁以下妇女的流产行为是非法的。并开始一刀切地禁止各种流产行为。很快,出生率就增加了两倍。接下来,罗马尼亚的人口就遭遇到了“政策阻力”的报复。虽然避孕和流产仍然是非法的,出生率却缓慢回落到接近政策出台之前的水平,而育龄妇女死亡率较之前增加了两倍。这主要是由于存在大量危险的、非法的流产。此外,这项政策也造成孤儿大量增加,因为一些孩子虽然被生了出来,但其父母却并不想要他们,又不能流产,于是被抛弃成为孤儿。一些贫困家庭无力抚养多个孩子,深知无法给他们良好的教育,于是对政府增加人口的政策进行抵制,  因为这不仅会增加他们自己的生活成本,而且也不利于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的生活。  应对“政策阻力”的一种方式是,努力压制它。如果你拥有足够大的权力,你可以行使权力去压制它,但相应的代价可能是招致怨恨(因为可能不符合人们的期望),而一旦权力有所放松,则可能带来爆炸式的反弹。这就是罗马尼亚人口政策制定者、独裁者齐奥塞斯库(NicolaeCeausescu)所面临的状况。他尽力维持自己的权力,以压制对其政策的反抗。当他的政府倒台后,他和家人都被处以死刑。新政府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就是废除对流产和避孕的禁令。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本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重塑了人类对于社会生态系统的理解,并会在未来很长时间内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寂静的春天》一样,将引领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本质。  ——奥兰·扬(OranYoung)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教授、IHDP科学委员会主席  在阅读本书时,我始终感受得到大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合格的系统思考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如果本书有助于缩小这一差距,这将是丹娜最伟大的贡献。  ——莱斯特·布朗(LesterBrown)地球政策协会创始人兼主席  任何一位希望创办并成功管理一家公司、一个社区或国家的管理者,都需要阅读《系统之美》这本书。如今,学习如何在系统中思考,已经成为实现变革的基本素质之一。本书是系统思考领域最好的一本书。  ——亨特·洛文斯(HunterLovins),自然资本管理咨询公司创始人和主席  德内拉·梅多斯是我所认识的最睿智的人之一,她几乎对于任何问题都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其潜在的本质,并发现新的问题。本书阐述了她是如何进行思考的,因此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困惑于她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人来说,无异于无价之宝。这确实是一部经典。  ——比尔·麦吉本(BillMcKibben)《DeepEconomy》作者  本书清晰易读,有助于各行各业的读者把握我们这个复杂世界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并善加利用。  ——艾默利·洛文斯(AmoryLovins)洛矶山研究所主席、首席科学家


编辑推荐

  《系统之美》作者德内拉·梅多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系统思考大师之一,师从系统动力学创始人杰伊·福瑞斯特,是知名的“世界模型Ⅲ”主创人员,也是“学习型组织之父”、《第五项修炼》作者彼得·圣吉的老师。  系统思考泰斗10年手稿首度出版,帮助大家提高理解和分析身边系统的能力,更积极地投身于各种变化,用新的方式去管理、决策,并在这个充满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里更好地生活。  书中详细陈述了系统的3大特征、8大陷阱与对策、12大变革方式以及15大生存法则,是一部深入浅出地启迪人们系统思考的经典之作。  一本书,引领社会观念变革的先河,促使人们觉醒,改变看待这个世界和系统的方式,以此改变当今社会的发展进程。  本书写的是世界的复杂性,也献给世界的复杂性。系统思考是你应对复杂性挑战、做出睿智决策、与复杂世界共舞的核心技能。  跟随作者的脚步,你将惊叹于系统之美、系统之奇、系统之危与机、系统之杠杆点,并最终与系统共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系统之美 PDF格式下载



了解一下,跟实际工作关系不大


系统之美


还大气的一本书


到货速度快,书不错


  一。系统之基础
  几乎每一个系统都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确保自我永存。
  
  系统:要素(改变的影响最小) + 内在连接 + 总目标
  
  存量: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计数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流量: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
  
  所有的模型,无论是心智模型还是数学模型,都是对世界的简化。
  
  存量的变化需要时间,因为改变它的流量运作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关键点,是理解各种系统行为为什么如此运作的一把钥匙。
  
  在系统中,由于存量变化缓慢而产生的时间滞后可能会导致一些问题,与此同时,他们也是系统稳定性的根源所在。存量的变化缓慢所产生的时间滞后,让人们有了一定的余地去调整,尝试一些做法,并根据反馈来修订那些不奏效的政策。当一个存量的变化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时,反馈回路就形成了。
  
  调节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稳定,趋向一个目标进行调节或矫正的作用。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增强回路:强化系统的原有变化趋势。
  
  
  二。系统大观园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不能立即改变当前系统的行为。在行为与结果之间经常会有时间延迟。
  流量的散失与补充过程是持续的,动态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
  每一个调节回路都有它的转折点,此时其他回路会取代该回路而居于主导地位,使存量远离它的目标且无法回到动态平衡状态。
  
  如果我们不知道延迟在哪儿,时间有多长,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系统的动态行为。
  
  对于任何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出发这些行为。
  
  
  
  三。系统之类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适应力:系统之所以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许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正是这些回路相互支持,即使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自组织:系统所具有的的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的能力。
  会产生异质性和不可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处全新的行为结构。
  幸运的是,自组织作为有机系统的一个特征,对于大部分冲击力都有一定的免疫力。
  
  层次性:在新结构不断产生,复杂性逐渐增加的过程中,自组织系统经常生成一定的层级或层次性。系统和子系统这种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在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联系要多于并强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如果层级中每个层次内部和层次之间的信息连接设计合理的话,反馈延迟会大大减小,没有哪个层次会产生信息过载。这样,系统的运作系统和适应力就得以增强。
  层次性原本的目的是帮助各个子系统更好地做好工作,不幸的是,系统的层次越高或越低,越容易忘记这一目的。
  
  
  四。系统之奇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思考。
  系统中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很多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反馈系统中非线性关系导致不同
  
  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负责变化。
  
  恰当地划定边界:所谓的边界,只是人为的区分。是人们处于观察,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求,而在心理上
  
  设定的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
  系统的最大复杂性也确实出现在边界上。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了多样性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多原因多结果。
  当一种因素的限制被解除了,成长就开始启动,而成长本身会改变各种限制因素之间的强弱对比,因此,相对来说稀缺的一种因素开始逐渐发挥作用。从根本上来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下持续生存。
  
  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改变延迟的长短可以彻底地改变系统行为,同时,延迟也常常作为敏感的政策杠杆点。
  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到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有限理性: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系统中相隔较远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看不见的脚
  
  
  
  五。系统之危与机
  
  政策阻力:来自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的有限理性。一般来说,目标和实际状况之间的差异越大,行动的压力就越大。
  当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阻力。此时,任何一方增强的努力,将导致其他所有人的努力也得到加强。
  应对“政策阻力”:1努力压制他,2放弃废止无效的政策,将资源和能量应用于增强和坚持更具有建设性的目标,3最有效的方式,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是建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种的有限理性。
  
  公地悲剧: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时,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要所有人承担。因此,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系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及耗竭,最后导致每个人都没资源可以用。
  对策:1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2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者之间的弱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将是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要对使用者进行监管。
  
  目标侵蚀:绩效标准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对策: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况是,讲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追求更高的绩效。
  
  竞争升级:当系统中的一个存量状态是取决于另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越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进。
  对策:1单方面让步,2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富者越富:竞争排斥。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及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被通吃,输家则会被消灭。
  对策:1多元化,即允许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个新的博弈;2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3修正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的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4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赛中争夺同一有限资源,或产生偏差。
  
  转嫁负担:上瘾。当面对一个系统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潜在麻烦隐蔽起来的政策,人们的干预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如果选择并实施的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一来外部干预者。
  对策:提前预防。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因此,要把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重建上来。
  
  避免规则: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而也存在避免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系统。
  对策:1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2从避免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目标错位:
  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即使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行规则,其产出的结果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对策: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将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只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待的结果。
  
  
  六。系统之杠杆点
  
  重要性从低到高:
  
  12。数字:各种常量和参数。
  这一类参数,其中一些是固定不变或者被物理锁定的,但很多是可以改变的。
  
  11。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10。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9.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的反应速度。
  
  8.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7。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6.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增强或恢复信息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干预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更为容易,成本低廉。
  
  5.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法律,处罚,激励以及非正式的社会约定都是一些人为规则,强度依次降低。当我们努力重塑规则,并且明白这些规则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时,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规则的力量。
  
  4.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自组织是系统具有最高适应力的表现形式。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变化,以维持生存。
  
  3。目标:系统的目标或者功能。
  
  2.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这些社会公认的观念,一些潜在的基本假设以及关于社会现实本质的普遍看法,构成了社会的范式,或者是一整套世界观,它们是人们普遍相信的,关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一系列基本假设,规则或观念。凡是在范式层面上采取干预措施或推动变革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从根本上改变了系统。
  
  1.超越范式。
  
  
  
  七。与系统共舞
  
  1.跟上系统的节拍。
  在你想以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
  从系统的行为开始,强迫自己关注于事实,而不是各自理论。
  
  2.把你心智模式展示在阳光下
  心智上的灵活性,是你在充满了各种灵活的系统中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包括愿意重新划定系统的边界,注意到系统
  
  转换到一种模式,以及知道如何重新设计系统结构的能力等。
  请始终牢记,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以及任何人知道的任何事,都只是一个模型。
  把模型拿出来,放在阳光之下,让它们尽可能地准确,用各种证据对其进行校验,如果没有证据的支撑,也应该勇于舍弃。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信息就是权力。
  
  4.谨慎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组织信息首先意味着避免语言污染---尽可能清楚,准确地使用语言;其次,要想办法拓展我们的语言,以便能够更有效的讨论复杂性。
  
  5.关注重要的,而不是容易衡量的
  
  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7.追求整体利益
  
  8.聆听系统的智慧
  
  9.界定系统的职责
  增强系统的“内部责任”,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其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10.保持谦逊,做一个学习者
  
  11.庆祝复杂性
  
  12.拓展时间的范围
  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好
  
  13.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14。扩大关切的范围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不要过度关注坏消息,而对好消息不闻不问,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标准,不能较低。
  


  正因为系统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并且跨越各门学科,故而在本书中能够被作者旁征博引式地广泛应用于科学,林业,生态保护,政策规划,以及日常生活中。而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殊的综合性和百科全书式的含纳模式导致了系统动态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注定前行举步维艰。仅只这一特性,便引出两个非常难以克服的困境。
  
  首先,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看到每天新闻中各种各样的事件(event),通常仅只是作为知识性的补充和自我完善,却很少能够看到更大的图景(the bigger picture)。我们通常并不知道“前因”,也难预料“后果”。经济学家通过时间轴分析和空间联系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更进一层的,行为层面(behavior)的剖析。然而关联并不能揭示因果,而很多情况下我们对事件背后行为的解释都是错误的。只有对行为层面有很深刻的洞见,才能够将事件的集合抽象成一个框架,并且总结这个框架下系统的行为以及系统的成分(即储存站(stock),流(flow),与反馈(feedback),进而解释过去,预测未来。而这样的层面,绝非一般的人可以达到的,因为需要太大量的信息才能“养活”这种系统的认识。因此我也逐渐理解为什么作为系统动态的发源地之一,我的课题组现在却开始试着整合计量经济和系统动态,而非绝对地依赖系统动态了。
  
  其次,即使我们拥有如此庞大的信息库,我们的行为以及对信息的解读却未必总是正确的。背景,偏见,职业骄傲,和视野局限导致我们的思考和解释常常出现漏洞和偏差。而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各种各样利益集团的交割和局部动机的分流导致了即使完美的信息也很可能被或有意或无意地错误运用,分析,解释。在此之外,它需要运用它的人具有足够渊博的知识和广阔的胸襟来接纳各个方面(经济,金融,宗教,政治,环境,科学,工程等)的挑战和术语,并且以一种海纳百川的态度将这些迥异甚至有时对立的学科综合起来划定并不易定义的界限,建立完备的,审慎的系统模型。也正因如此,加之通常复杂的关联模型,我对系统动态如何能够被推广到大众之间去略有担忧。
  
  最后,假设我们克服了这两个困境,亦即-- 即使我们拥有所有的信息,并且利用系统动态这个工具得出了完美的结论,我们不应忘了理解与解释本身和具体落实之间永远有一个鸿沟。系统思考本身无法跨越这个鸿沟,但它可以将我们引领到鸿沟一边距离另一边的最近处,而剩下的跨越,只有人的精神和意志能够帮助实现 (and then point beyond -- to what can and must be done by the human spirit)。
  
  当然,尽管如此看来系统动态的演进必将经历一个漫长而痛苦的涅盘过程,系统的概念本身却已经足以提供我们很多宝贵的信息,理念,甚至哲学观。从广义角度说,我们对现实的所有认知都是一个模型,并从这个模型中获取知识,进行推断。系统动态模型给我们一个机缘,站到生活外用一个外来者的眼光客观审视我们生活的状况。也正如作者在第六章中所说的,干预系统或者与系统共舞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系统范式,明白任何现实意义的范式都是局限的,而这种局限范式本身也是一个范式,并由此步步进推,最后让自己安于无明,达到佛教中的无上正等正觉,亦即禅宗中的第一义。(It is to let go into not-knowing, into what the Buddhists call enlightement)。 系统动态理论作为一个系统本身提出了许多弥足珍贵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一大部分,正如作者所说,已经被其他学科提出,甚至有些已经被解答。但作为一种世界观的拓展,系统动态有它独一无二的魅力,那也或许便是它存在的意义和缘因。
  
  系统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历经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那高度之上的旅程,我们或许只有在静默中走完。


  “不苟生,不昧死”应该是对这本书最好的诠释。一个复杂系统带给我们的迷茫和无力,在本书中都逐一剥开,大量的事实和数据让任何喜欢“这些都是特殊情况”当口头禅的人咋舌闭嘴,读者会从根本去认识和解决那些为之奋斗却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的问题。书的最后一章是最核心部分,但前提是读完前面所有章节。如果结合《混沌学》、《博弈论》、《第五项修炼》、《系统化思维导轮》、《你的灯亮着吗?--发现和解决真正问题》等一起学习,将会豁然开朗。


  真正好的思想,是深入浅出的。推荐本书最大的理由是,一个长期在系统思维寻求突破的人,可以用本书返璞归真,获得顿悟。
  
  能用简单的语言,清晰描述一个复杂的东西,本身就是作者内力的体现。
  
  我们的系统思维能力,就是我们的一种内力。只有内力强大,招式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威力。所谓内外兼修。
  
  在看本书之前,也学习了不少的经验知识、科学理论,甚至技巧艺术,但是这些都处于一个零散的状态,并没有最终为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体系内的东西,因此,系统思维,最大限度帮助自身构建自我哲学体系,从而用这样的哲学思维去认知、辨别、评价、决策自身的意识,从而指导自身行动,形成一个系统。
  
  每一个人,在初始状态下多数处于混沌的,但是借用各种工具清晰后,形成自身的哲学思辨能力,并用这种思辨能力去指导行动,最终实现社会价值。这和王阳明的“心学”中“知行合一”是同一哲学思路。
  
  天下大道,至简,至美。


  常见,引发特定行为的的系统结构被称为系统基模(archetypes).
  
  懂得系统原理,即可以在恰当的改变'杠杆点'施加干预,从而获得预期的转变。
  
  通过培养系统思考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理解系统各个构成部分,看清楚系统各个构成部分的能力,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未来可能的行为趋势,以更有创造性的方式去重新设计系统,更有勇气去面对系统性的挑战。
  
  Part 1 系统的结构和行为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系统既有外在的整体性,同时又有一套内在的机制来保证其整体性(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一个成功的系统,应该能够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一致性
  
  改变系统中的连接或目标,会让系统发生显著改变,单纯改变元素不会。
  
  任何一个调节回路都有如下三项要素: 一个预定的目标(如设定的室温)、一套检测达到或偏离目标的监测设备(如温度计),以及一个反应机制(如加热器、空调器、风扇、水泵、水管、燃料等)
  
  想要推断出系统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观察一段时间,看系统有哪些行为。
  
  当存量的变化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流入或流出量是,反馈回路就形成了
  
  对于所有复杂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
  
  Part 2 系统思考与我们
  
  ****系统之美:系统的3大特征
  1.适应力,系统内部因存在很多互相影响的反馈回路,当系统受扰动时,仍旧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使系统恢复至原有的状态。
  2.自组织,系统所具备的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
  3.层次性,系统和子系统的包含和生成关系。
  
  ****系统之奇:系统的6大障碍
  1.复杂表象,结构为行为之来源。
  2.非线性世界,因果不存在固定比例关系。
  3.恰当的划分边界,边界的无序复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
  4.看清各种限制因素,关键不是持续成长,而是在哪些因素之下维持生存。
  5.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开拓视野培养预见性。
  6.有限理性,有限信息下人的非整体最优决策。
  
  ****系统之危与机:系统的8大陷阱与对策
  应对复杂系统的最主要方式,学习理解复杂性挑战,尊重系统并利用规则。
  
  子系统的目标不一致时,就会带来变革的阻力。
  
  1、政策阻力:毒品问题,放弃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寻找整体目标;
  2、公地悲剧:公共牧地,教育、劝诫+监管,资源私有化;
  3、目标侵蚀:被温水煮的青蛙,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
  4、竞争升级:美苏冷战,防:避免陷入,治:双方协商、单方面让步;
  5、富者愈富:富越富、穷越穷,多元化,反垄断法,补益劣势,多样化奖励胜者;
  6、转嫁负担:毒品上瘾,防:避免陷入,治:症状解+根本解,休克疗法、自愈力唤醒;
  7、规避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回到最初目的;
  8、目标错位:GNP的陷阱,恰当的设定目标及指标,小心努力与结果的区别。
  
  *****系统之杠杆点:系统的12大变革的方式
  12、数字 ,用参数来衡量系统现状。
  11、缓冲器,较大和较稳定的存量。
  10、存量-流量结构 ,物理系统重建,较昂贵的改变方式。
  9、时间延迟 ,系统震荡的主要原因,慎重改变。
  8、调节回路 ,具有将相关存量保持在指定目标值附近的能力。
  7、增强回路 ,系统中增加,爆发,腐蚀和崩溃的根源。
  6、信息流 ,获得信息的结构,通过完善信息流以恢复系统功能。
  5、系统规则,作为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4、自组织, 提供原料,试验和测试,从多变的信息存量中选出可能的模式。
  3、目标 ,推动人们试图控制,消除多样性的动因。
  2、社会范式 ,人们普遍相信,关于世界如何运作的一系列基本假设,规则或信念。
  1、超越范式,摆脱范式控制,保持灵活性,最真实的。
  
  ****与系统共舞:系统的15大生存方式
  1、跟上系统的节拍
  社会系统是人类文化思考模式的外在表现,也是深层次需求,情绪,优势和劣势的反映。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
  2、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3、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力。
  4、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5、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6、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对于动态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应该指定动态的政策。
  7、追求整体利益
  层级组织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最低层,而非最顶层。
  8、聆听系统的智慧
  9、界定系统的职责
  ****增强系统的“内在职责”,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其决策和结果之间建立起反馈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的看到其行为的后果。
  10、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人的心智模式是不完整的,而世界又如此复杂
  ****如何从失败中学习,采取幅度小且稳妥地措施,持续地监控,认真地观察系统的方向,并且愿意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路线。
  11、庆祝复杂性
  12、扩展时间的范围 (50年的尺度思考组织的发展)
  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越好。
  13、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14、扩大关切的范围
  在一个充满复杂性的世界,扩大你的时间范围,也要扩大你的思考范围。
  15、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系统之美》,英文原版出版于2008年。这本书是中文版,2012年8月出版。
  
  作者认为一个细胞,一辆汽车,一个社会,一个游泳池,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作为系统,从整体上来看,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对系统的产出的调整,有一些通用的方法。
  
  我看完感觉收获不大,把已经知道的道理换了个方法说了一遍。


  《系统之美》只看一遍肯定不行,应结合《第五项修炼》反复阅读、寻找案例进行分析。书读起来并无难度,语言浅易,案例生动,难的是实践,真正培养起系统思考能力。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阐述得很棒!15大系统生存法则我超喜欢,尤其是"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我是这样做的。
  
  另外巧合的是,我和秋叶分乘不同航班赶到北京,都在航程中读完这本书。
  
  我另外想到『飞机检验法』:
  在飞机上,你不能打电话、收邮件、刷微博、看微信,也不一定与人交谈,此时,你能静心读书吗?假设是三小时航程,你能读完289页的《系统之美》吗?


  要素、连接方式、功能。系统的基本性质简洁而有序的进行了阐述。
  当下的思考是:1)对于社会整个系统而言,功能性在于使单个人类个体之间能有秩序的进行组合,使得群体的整合之力能强于个体的简单相加。个体的连接方式存在于文化、经济、情感、心理之中。但在大环境发生变化时,往往作为组成要素的个人是最容易受到冲击的,但只要整个社会人口、经济存量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存在,社会的调节功能仍然可以发挥他服务人类的功能。
  2)对小如一个家庭系统而言,家庭的存在功能,从经济的角度而言能保证私产最大限度累积,从人类的心理而言能使之相互扶持。通常大家族的稳固程度能够强于三口之家,因为家庭中的经济、情感、心理的因素中若出现净流出的、使整体存量减小的效应,大家庭的整体存量能够保证即使家族成员一部分出现裂痕也能维持。而小家庭的抗击打能力则脆弱很多。现代离婚率的升高也许和家庭规模减小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之好书一本,继续看中。


  从系统基础开始介绍,介绍各种系统,系统内在特性,系统外在表现的特色,系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常出现的陷阱和应对方法,对工作生活很有帮助,为推动工作,书里提示了12大变革方法,引导思考,同时介绍了15个方面以便和系统更好的协调共舞。
  本书思路清晰,目录清楚,可以经常看目录进行回顾反思。非常棒的书。


  这本书在亚马逊在物理和管理类书籍分类下都有。基本思想还是挺简单的。如下。
  
  很多事物都可以简化为模型。一个标准模型需要一个储存站和流入流出端。在流入或者流出端加入一个反馈循环,就可以调控储存站的存量了。
  1. 一个稳定的系统需要balancing feedback loop。比如调温阀。温度大于设定值,就启动加热,温度小于设定值,就不加热甚至开启热量流出。
  2. 一个增长的系统需要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比如物种的繁殖,一旦开始繁殖,就会有指数性的增长。
  3.通过对balancing feedback loop和reinforcing feedback loop的组合,就可以调控系统拉~
  
  这个物理模型对management的几点启发:
  1.系统的目标设定很重要,这决定了在模型里把什么指标feedback 回去,从而对系统的增长至关重要。如果政府机构是把预算花费当成feedback的指标,而不是办公效率,最终这个系统对提高办公效率是无能为力的。大家可以想想GDP和人民生活水准的脱节。
  2.及时的feedback很重要。所以,information is power.希望weibo等新媒体的出现给大家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3.如果feedback的调节实在跟不上了,把系统反应降下来也行。要是基础建设跟不上,GDP可以慢点,等等大家。同样,做manager的同学们,给点时间让自己的团队消化消化你的要求。
  
  基本就是这样了,也不是什么特别出众的新思路。大家随便看看,能有点心得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就更好了


  http://www.docin.com/p-116147587.html
  
  简单的说, 系统化就是相关元素和这些元素之间的交互。 和面向对象编程很类似阿。 最简化的系统就是两个元素的系统, 所谓in-flow, out-flow表示了不同的影响因素。


我觉得对信息的解读只要是基于自身程度的严谨思考得出的结论就行了。我们得出的结论无法完美,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因为这种不完美才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和不断向前的动力。系统能够帮助我们不断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刷新自己人生的高度,这样就可以了。


@矢车菊的天空:嗯,我同意 :-) 其实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自己做的科研用到系统动态,发现了这种方法作为一种政策手段的不足,因此才略做了一些总结。当然啦,你说的完全在理,我也希望借助这种技法刷新我的人生高度~~


这本书跟《系统化思维导轮》讲的内容差不多吗?后者买不到了。。


道可顿悟,术需渐修。
这是一个高低层面和宽泛程度的关系。即纵向和横向的关系。


这是我2013 年最好的读书体验。 推荐给愿意思考问题本质,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感谢作者,虽然读了不少心理学,经济,投资的书,但是,这个是一个大的逻辑框架,对读者理解世界的复杂混沌之下的内在逻辑和相互关联有非常巨大的影响。


这方面的知识没有接触过,一分钟只能读二十页,如果读更快的话,作者讲的东西基本上我没有印象了。
请问你是不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知识,或者说生活里很多经历可以帮助你理解?


嗯,我有十多年lT经历。


"一分钟 只 能读二十页"?……


别被速度骗了。
书有不同的读法,每个人也都不一样。有的人喜欢读完书再去想,读书的时候难免速度很快;有的人习惯边读边想,所以速度没那么快。究竟快好,还是没那么快好?我认为,只要是自己觉得舒服并且有用的,就是好。
速度不是唯一标准,而只是一个因素。
对待牛人的提出的标准,仔细和谨慎的查验也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就『飞机检验法』而言,在满足哪些因素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检验”的效果呢?就需要您的独立思考了。


对我来说这速度太快了。


1分钟20页对我来说也很快了


1分钟20页,感觉有点吹大发了


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限。在商务分析中,是有专门的软件分析相关数据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分析和预测的。仅仅是理念还不足以说明其中的妙用。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从中看出问题,预测未来趋势才体现出它的实用性。


正反馈。。负反馈。。控制论。。。维纳。。


元素、连接、功能或目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