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理念与神: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学意义

赵广明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9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赵广明  

Tag标签:

无  

前言

什么是哲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找到许多关于哲学的定义;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难指望哪个真正的哲学家会用某个明确的命题或说法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仅仅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应该引起且能够引起思考的问题,其意义在于使我们开始思考。这样,哲学就处在了思想的起点上。哲学应该是思想的起点,而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因为它没有终点。不过,这并不是说哲学是没有限制的东西;作为没有终点的起点,哲学之思总是保持在自己独特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之中,始终顽强地自我限定着,这种自我限定意味着哲学始终把自身保持为哲学,保持为形而上学,而非任何别的文化类型和思想形式。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一切具体的学科总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某些特殊的方面、领域或部分为对象,而惟独形而上学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思想目标的。换言之,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所面对和关心的,是把一切具体的学科、科学及其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行彻底的现象学“悬置”后所剩下、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而且仅仅是这种现象学的“剩余”。这是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哲学的有限性和存在性正是由此得以规定的,形而上学由此开始,开始无尽之思的漫漫长途;这是一条灵魂的上升之路,同时是一条生命的自我回复之路,在灵魂的形而上学上升中所实现的,是人回复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性,这种上升与回复的同一,使这生命的自然获得神圣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像苏格拉底那样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是从思开始的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种存在方式;这灵魂之思不应该是一种艰辛和沉重,因为生命是一种愉悦,存在是一种快乐,是美。

内容概要

从《会饮篇》中狄欧提玛关于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诲,到《理想国》结尾处灵魂们选择各自生活方式的神话,再到《费德罗篇》中苏格拉底对美的生活的宣扬和祈求,柏拉图确立了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而且是一种以美为本质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灵魂对作为最高实在和智慧“美本身”的回忆和追求实现的。作者通过对柏拉图形而上学的重新考察,以寻求在字(表)面的对立中更内心的东西。
什么是哲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文献资料中找到许多关于哲学的定义;另一方面,我们又很难指望哪个真正的哲学家会用某个明确的命题或说法来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严格地说,这不是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而仅仅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是一个应该引起且能够引起思考的问题,其意义在于使我们开始思考。这样,哲学就处在了思想的起点上。哲学应该是思想的起点,而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起点,因为它没有终点。不过,这并不是说哲学是没有限制的东西;作为没有终点的起点,哲学之思总是保持在自己独特的思想视野和思想方式之中,始终顽强地自我限定着,这种自我限定意味着哲学始终把自身保持为哲学,保持为形而上学,而非任何别的文化类型和思想形式。这种区别的关键,在于一切具体的学科总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某些特殊的方面、领域或部分为对象,而惟独形而上学是以世界和宇宙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思想目标的。换言之,哲学或者说形而上学所面对和关心的,是把一切具体的学科、科学及其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内容进行彻底的现象学“悬置”后所剩下、所呈现出来的东西,而且仅仅是这种现象学的“剩余”。这是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哲学的有限性和存在性正是由此得以规定的,形而上学由此开始,开始无尽之思的漫漫长途;这是一条灵魂的上升之路,同时是一条生命的自我回复之路,在灵魂的形而上学上升中所实现的,是人回复自己生命的自然、本性,这种上升与回复的同一,使这生命的自然获得神圣性。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像苏格拉底那样把哲学理解为一种生活方式。哲学是从思开始的一种生活,一种生命,一种存在方式;这灵魂之思不应该是一种艰辛和沉重,因为生命是一种愉悦,存在是一种快乐,是美。

作者简介

赵广明
1968年10月15日生于山东东明,回族,1989年7月,山东大学哲学系,2001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外国哲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01年7月来中国宗教所至今 。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部分 善的理念一、柏拉图的辩证法,或者说柏拉图的“思”1.柏拉图的辩证法2.关于思的附论二、柏拉图的理念论1.认识你自己2.灵魂3.自由,作为思想与存在关系基础的自由4.关于自由概念的附论5.理念三、柏拉图的有神论第二部分 美的理念引言一、《会饮篇》二、《理想国》中的Eros和艺术三、《费德罗篇》结语:美的形而上学及其神学意义后记

章节摘录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认识到,“苏格拉底标志着世界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和旋涡”,这一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转折体现在苏格拉底的生与死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一生所为可以归结为一件事,那就是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在这种自知无知中看护好自己的灵魂。这是一件批判与否定性的工作、牛虻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助产的工作。在此否定与批判性中,强烈地传达出苏格拉底对某些超验的普遍性价值之存在的确信与向往。那是一个鄙弃尘俗、超凡独立、惟一真实的世界,是使世界和人生获得意义的世界。不过这个真实的世界虽然让普通的认识和视野望尘莫及,但它本身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从你的灵魂之中生长出来,条件是,你能够自觉于自己的灵魂,让灵魂摆脱人的尺度,服从于神的尺度,“神是最高意义上的万物的尺度”。在这摆脱与服从中,至关重要的是“灵魂必须转离变化世界”,真正进行“灵魂的转变”。灵魂的转变是一种自觉性的选择,选择对自然的感性的变化世界的拒绝和超越,选择灵魂的净化与升华,选择对一个真理世界的认同和渴望。苏格拉底强调选择的自觉性,强调人的自由,强调灵魂转变的自由本质。苏格拉底教导着这种自由,同时在自己身上体现这种自由。如果我们像黑格尔那样,将“精灵”(daimon)理解为介于神谕的外在东西与精神的纯粹内在的东西之间,理解为一种内在的异于人的意志的东西,它也并不妨碍人的自由,因为“它总是不让我做我打算做的事,而从不鼓励我做什么”,做什么的权力在你自己手里,结果仍然把自由和责任留给了苏格拉底。这样看来,黑格尔将“精灵”理解为完全异于人的意志和人自己的东西是不确切的。如前所述,苏格拉底的“精灵”是人内在的独立的思想能力的表达,它恰恰是人的自由意志的象征。这应该是黑格尔称为“主观的自由”的东西,在他看来,“苏格拉底的原则就是:人必须从他自己去找到他的天职、他的目的、世界的最终目的、真理、自在自为的东西,必须通过他自己而达到真理。这就是意识复归于自己”,这种现象学的复归就是“意识的自由,就在于意识在它所在的地主,在它自身,——这就是自由”。这表明,苏格拉底“独立地拥有权利,拥有自我确信的精神的绝对权利,拥有自我决定的意识的绝对权利”,拥有自由的权利。苏格拉底(柏拉图)前无古人地登上了“自由”的王位,由此开始了哲学、人和历史。不过,苏格拉底的“自由”之最完美最经典的表达,在于他选择了自己的死亡。尼采评论首:“苏格拉底本人似乎表现出对死的完全醒悟以及毫不畏惧。他镇静地走向死亡,好像自愿赴死。”

后记

感谢叶秀山先生,如果没有他的理解和支持,可能我早已选择了别的生活方式。在我彷徨于人生的歧途之际,先生给了我一个新的开始;在我学业上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先生给了我充分的理解。如何对待学问,如何对待哲学,如何去思,以至于如何去生活,这些是我面对先生时常常会自问的问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是我对先生学问之道的领悟。正是这领悟,使我倍感哲学研究之艰辛。感谢傅永军、刘杰、傅有德、颜炳罡各位老师,是他们一再把我领进哲学的殿堂,我有幸在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年代,在他们最富有哲学激情、最为风华正茂的时候成为他们的学生,这种激情从此成为我生命的一个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十年里,在我最困难的岁月里,我一再从他们那里得到热情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同时要感谢那时在济南的兄弟们,大家经常相聚在连起兄家里或者八里洼,互相切磋、砥砺,共同度过寒冷的冬天。感谢姚介厚、李秋零、张志刚、谢地坤诸位先生,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他们不吝赐教,使我受益良多。感谢黄裕生先生,没有他的鼓励和鼎力支持,本书的完成和出版都是不可能的。感谢成官泯先生,他的苛刻和鼓励对我的思考都同样地宝贵。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从《饮会篇》中狄欧提玛关于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教诲,到《理想国》结尾处灵魂们选择各自生活方式的神话,再到《费德罗篇》中苏格拉底对美的生活的宣扬和祈求,柏拉图确立了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主题,而且是一种以美为本质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灵魂对作为最高实在和智慧“美本身”的回忆和追求实现的。作者通过对柏拉图形而上学的重新考察,以寻求在字(表)面的对立中更内心的东西。


编辑推荐

《理念与神: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学意义》是纯粹哲学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理念与神:柏拉图的理念思想及其神学意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