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T.H.马歇尔等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1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T.H.马歇尔等  

页数:

284  

译者:

郭忠华,刘训练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公民身份是政治理论的基本概念,也是政治实践的重要基础,它的内涵和性质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在理论上也始终充满争议。英国著名社会学家T.H.马歇尔是第一个真正明确提出公民身份概念并对其加以研究的学者,他建立起了公民身份的研究框架,在这研究领域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本书的上篇即编选了他的7篇文章,详细展开了马歇尔对公民身份、社会阶级所作的表述,再现了他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下篇的6篇文章则集中了当代一些学者对马歇尔理论的反思与评判。本书为理解和认识公民身份、社会阶级概念提供了帮助,同时对国内公民身份研究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书籍目录

编者导言上篇:T.H.马歇尔的表述 一、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阿尔夫雷德•马歇尔帮助表述的问题  19世纪末叶之前公民身份的发展  公民身份对社会阶级的早期影响  20世纪的社会权利  结论 二、福利的权利及再思考  福利的权利  “福利的权利”再思考 三、福利国家的社会选择  福利国家的原则  中等学校的选择  机会平等的障碍  社会抱负与教育成就  社会差距的影响  结论 四、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问题及再思考  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问题  “福利资本主义的价值问题”再思考:复合的社会 五、阶级冲突的本质 六、社会地位的本质与决定因素 七、一个关于“Status”的注释下篇:后马歇尔时代的表述 八、T•H•马歇尔与公民身份的进展  马歇尔对公民身份演进的论述  对马歇尔时代划分的批评  马歇尔论述中的英国特性  T.H.马歇尔与冲突的作用 九、T.H.马歇尔、国家与民主 十、全球经济中的社会正义?  公民权利与社会权利  全球化的挑战  社会权利的本质  政策的含意 十一、统治阶级的策略与公民身份  马歇尔的理论  六个相反的主题  绝对政体与宪政政体  从宪政主义到自由主义:美国和英国  竞争性和融合性政体: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和斯堪的纳维亚  从绝对主义到威权君主制:德国、奥地利、俄国和日本  法西斯主义和威权社会主义  战争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十二、公民身份理论概要  参与的公民身份  马歇尔对公民身份的论述  统治阶级的策略?  从居民到公民  公民身份的类型学  公民身份的地缘政治  结论:公民身份的全球化 十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四十年回眸  公民、阶级与平等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公民身份  公民身份的新问题  变动的阶级、变动的学说  结论作者及编者简介


编辑推荐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为理解和认识公民身份、社会阶级概念提供了帮助,同时对国内公民身份研究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 PDF格式下载



作为一篇充满新知灼见的经典文献,《公民权与社会阶级》迄今都被认为是马歇尔最为重要的著作。如同帕森斯的成名之作《社会行动的结构》,马歇尔这本为其赢得社会学家声誉的著作的出发点也是受益于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在《工人阶级的未来》(Prospects of Labor)一文中,A.马歇尔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提出了一个标准的社会学问题,即社会平等问题(详见Marshall,1992:3-7)。他假设存在一种与共同体的完全成员身份(full membership)相联系的基本人类平等,而这种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文明体面的生活。马歇尔据此引申,并认为,所有人要求享受这种文明生活的标准实际上可以被看作“要求分享社会遗产的权利;进而就是要求成为社会的完全成员(full member)的权利即成为公民的权利”(参见Marshall,1992:6)。由此,A.马歇尔最初所表达的那种成员身份的基本人类平等被赋予了一种正式权利的意涵,也即公民权(citizenship)。
什么是公民权呢?马歇尔在文中给出了一个基本定义:“公民权是给予那些是一个共同体的完全成员的一种地位(status),所有拥有这种地位的人就这种地位所授予的权利和义务而言是平等的(Marshall,1992:18)。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其一,公民权指涉一种地位,并包含权利和义务两个方面;其二,公民权代表一种平等原则。然而,仅仅这两点并不足以表达公民权的深刻内涵。为了进一步把握公民权的实质,我们可以从马歇尔探讨公民权的方法入手。总体而言,马歇尔对公民权的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历史分析与社会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这两种分析方法紧密地相互依赖。通过对公民权历史演化过程的详尽考察,马歇尔得以提出公民权的结构构型;同时,基于公民权构型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而考察公民权对社会阶级体系所产生的影响。
基于英国社会的历史考查,马歇尔指出,公民权包括三个基本维度或曰三个组成要素,即民事权(civil rights)、政治权(political rights)、社会权(social rights),“我把这三个部分或要素称为民事的、政治的和社会的要素。民事的要素由个人自由所必需的各种权利组成:包括人身自由,言论、思想和信仰自由,占有财产和签署有效契约的权利以及寻求正义的权利……与民事权最直接相关的机构是法院。政治的要素,我指的是作为政治权威机构的成员或此种机构成员的选举者参与行使政治权力的权利,与其相对应的机构是国会和地方政府的参议会。至于社会的要素,我指的是从享受少量的经济和安全的福利到充分分享社会遗产并按照社会通行标准享受文明生活的权利等一系列权利,与之最密切相关的机构是教育系统和社会服务”(Marshall,1992:8)。这种三分框架的分析业已成为一个经典。对马歇尔而言,公民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权利,而是一种权利复合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马歇尔所论述的公民权三个要素是分别与其相应的制度机构联系在一起的,从而使得每种权利的实现获得了一种制度化保障。实际上,他将公民权所区分的要素解释为一组特定的权利和使权利得以实施的社会制度也揭示了社会学研究权利的基本立场:“一方面,明确认识到必须从权利和体现权利的制度事境(institutional context)来理解公民权,比起权利是天赋于人的,因而可以用人权(human rights)概念来表达对公民权的理解那种思想来,这是一种真正的改进;另一方面它也表明,研究权利只有在特定的制度化事境中才有意义,因而也只有在特定的物质条件下才能实现”(巴巴利特,1991:7)。由此可见,马歇尔对公民权的论述实则在于强调建立在社会组织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公民权及其制度基础。
与此相应,马歇尔同时也指出,公民权这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各有其形成和发展的特定过程,并呈现为一种“浪潮式”的发展图景:民事权主要发展于18世纪,政治权对应于19世纪,社会权则对应于20世纪。马歇尔对公民权这三个阶段大发展的论述始于一个基本假设——现代公民权在英国的成长是与资本主义的兴起相一致的,而且他把现代公民权称作“公民权演化的最新阶段,该阶段已有大约250年的持续进步的历史(Marshall,1992:7)。”于此,公民权实际上构成了马歇尔切入现代性的关键议题,他所阐述的公民权制度(institution of citizenship)也正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所带来的一个现代后果。而在封建社会时期,构成现代公民权的三个独立成分则是相互交织成一条单线(wound into a single thread)。权利的合一源于制度机构的混合。随着从“古代”转向“现代”的分化(differentiation)过程,公民权的历史发展经历了两个根本性变化:一方面,公民权三个要素所依赖的机构实现分化,从而使得每个要素按照自己的原则和速度独立发展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当机构从先前的地方性和一般性特征转变为国家性和专门化的,公民权也就从一项“地方性制度”发展成为“国家性制度”。由此,马歇尔据以能够将现代公民权的大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来进行论述。
民事权在18世纪首先获得发展,其特点在于对已经存在的地位不断增加新的权利。通过一系列改革法案的颁布和实施,英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信仰自由、言论自由等权利得到承认和保障。到18世纪末期,民事权扩展到财产权,从而形成了其当代轮廓。19世纪伊始,个人经济自由的原则被广为接受,自由得到普及,与自由地位(status of freedom)联系在一起的民事权已获得了充足的内容,从而为谈论一种普遍公民权(universal citizenship)提供了可能。政治权形成于19世纪早期,它的扩展是19世纪的主要特征之一。当政治权开始出现的时候,其意义并不在于创造新的权利以充实已经为所有人享有的地位,而在于将一些既有的权利授予更多的人。早先,政治权主要为封建贵族所垄断;随着选举制度的改革,新兴资产阶级凭借其在市场竞争中的成功开始享有政治权,但工人阶级大众却依然被排除在政治权之外。这就意味着政治权只是有限经济阶级的特权。直到1918年的改革法确立了成年人投票权(manhood suffrage),从而将政治权的基础由“经济实力”转变为“个人地位”(individual status),至此,普通民众才原则上正式获得政治权。社会权的发展相比民事权和政治权则显得更为复杂。在20世纪之前,社会权发展的特点是与公民权地位(status of citizenship)的分离也即社会权并没有成为公民权的组成部分,其直接表现是社会权原则被公开否定,如《济贫法》(the Poor Law)、斯宾汉姆兰体系(Speenhamland System)等虽然提供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权利所包含的服务,但却主要将其看作一种救济,并且享有这种救济要以放弃公民权为前提。由此,在18世纪和19世纪早期,社会权近乎绝迹。直到19世纪末期,随着公共基础教育的发展,社会权获得复兴并重新嵌入到公民权结构中。


一本关于公民身份的论文集。公民身份经典著作!


大思想家,现代社会基本理论基垫


该领域的基础性读物,是可以传世的一本好书!


老师推荐的,希望有帮助哦,还可以哦。


课上老师推荐读的,很赞


很赞,老师推荐,又赶上减价,果断入手啊


帮了很大忙,学习中


虽然有些观点不是很认同,但是基本能够自圆其说,开拓了眼界。


很好的书,应该看看


好书,值得收藏,也是近期学界的热点


还以为是本很不错的书呢,谁知道这么差。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