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见证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

钟永一,张树成 编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钟永一,张树成 编著  

页数:

225  

前言

  江苏省经济学会开发区口述史课题研究组送来《见证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宣炳龙印象》一书,要我提意见并为其作序,我粗粗翻阅了一遍,许多往事浮现眼前,联想翩翩,很乐意为这本书做推荐工作。  我和宣炳龙同志认识已有多年。从上世纪80年代初昆山自费兴办工业新区起,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我觉得宣炳龙同志不仅是一个胸有大志、与时俱进的敏于思索者,而且是一个精于谋划、勤于实践的创业实干家,他算得上是全国唯一的创建开发区以来25年如一日、全身心致力于开发区创业建设的参与者、决策者,又称得上是一名永不懈怠、刻意求新、勇立潮头的弄潮儿,也是中国第一个自费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建、发展的历史见证人。

内容概要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生事物。我国实行对外开放,首先在沿海设立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初昆山不在其内。而昆山县委、县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果断决策,仿效江苏南通、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独辟蹊径,于1984年8月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自己规划、自筹资金、自费兴建中国第一个占地3.7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区,常常以“14+1”的身份参加全国开发区有关会议。尔后由于昆山的同志年复一年的努力,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硬是闯出了一条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不断延伸发展的昆山之路,终于在1992年8月由国务院正式批准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全国县(市)中第一个国批开发区。从此昆山自费开发区由“另册”转为“正册”,名副其实地跻身于遍布天南地北的“开发大家庭”,享受着国家给予的有关优惠政策。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虽被列人国家级开发区序列的时间较晚,但它却后来居上,成绩斐然,多年来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全国所有开发区的前茅。开发区还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创办了江苏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实施了全省第一幅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有偿出让,创建了全省第一个陆路口岸通关点,兴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在环境建设、招商引资、亲商服务、产业特色、科技创新等许多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面,名扬海内外。再者,昆山由于成功创办了开发区,带动了全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农转工、内转外、低转高的阶段性转变,全市的综合实力迅速提升,2005年率先在江苏乃至全国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同时在全国百强县(市)评比中独占鳌头,连续四年位居榜首,并成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宣炳龙的评说 一 “三合一”的经营之才 人才排浪中一个奔涌向前的浪头 勤思索、善谋划的智囊之才 观大局、敢作为的领军之才 善操作、精计算的经营之才 二 不拘一格的“弄潮儿” 特殊经历:创新和魄力的基因 “干中学”:眼光和智慧之源 后盾和环境:稳定精干的团队和开明宽容的昆山 “宣炳龙现象”的三点启示 结语:“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三 从陆杨跃起的“一条龙” 他的诺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他的作风:摸爬滚打,闯出新路 他的品质:尽心尽职,敬业拼搏 他的精神:永不满足,一往直前 四 孜孜不倦的工作狂 幸运的选择 反差的刺激 开弓没有回头箭 快人一步 朋友满世界 五 开发区的“常青树” 昆山人第一个“吃螃蟹” 争先创优求发展 敢担风险与责任第二编 宣炳龙的口述史 一 昆山开发区发展的四个阶段 “农转工”工业从无到有 “内转外”引进世界大企业 “低转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高转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 二 昆山发展中人们关注的几个问题 创业历程的艰辛 诚信比什么都可贵 发展新阶段的思考 回馈失地农民 ……第三编 宣炳龙的论文选辑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编 宣炳龙的评说  二 不拘一格的“弄潮儿”  我们由宣炳龙“另一半”引出本文的结语。  宣炳龙对他的“另一半”,过去从不提及。但我们很想知道她,像宣炳龙这样的工作狂全身心地扑在开发区上又不时遭遇一些误解和指责,她是怎样操持家务,支持丈夫,照料孩子的。据说,她为人很低调,“昆山龙”在外叱咤风云,她却从不在社交场合露面,更不干政。三十年如一日,始终骑辆自行车默默地上下班,正如始终在宣炳龙背后默默地支持他和这个家一样。对此,我专门求证过张树成,这个“昆山活字典”也没有见过她,对她毫无印象。  这次宣炳龙回顾自己经历,带着对她的歉疚透露了她说过的两句话。  第一句话,是她1980年代后期说的。一天下午,宣炳龙为维护我方的利益与一家合资企业的外方老板谈崩了。已是傍晚,外方老板拂袖而去外地要另找合作对象。8点多钟,这个老板又回到昆山敲开宣炳龙家的门说“我还没有吃饭”(那时昆山的这个时候的确没地方吃饭了)。宣炳龙急忙叫“另一半”烧饭、炒两个鸡蛋,出去买四个苹果“招待外宾”,那时宣炳龙家的储备的确就这个规格了。为了这事有人写了“人民来信”揭发。事后她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这样下去,你宣炳龙迟早要被打成‘卖国贼’的!”幸好,在昆山,这个担心没有成为现实。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见证中国第一个自费开发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