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翘复仇案
2011-11
江苏人民出版社
林郁沁
259
无
在本书中,林郁沁围绕着1935年施剑翘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展示了施剑翘设法为父复仇、吸引媒体注意并争取公众同情的策略。她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能引起轰动并激发同情,是因为它与性别规范之论争、法制改革与法外正义孰轻孰重以及国民党政府扩张威权统治等更大的社会性问题联系了起来。在这次审判事件中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年轻妇女的命运,更是“情”能否超越“法治”、挑战民国之政治权威这一更大问题。
林郁沁,1990年于斯坦福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并分别于1996和2001年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本书被美国历史研究学会授予2007年度费正清奖,被评为东亚现代历史研究中的最佳著作。
译者的话
导 言
第一章 刺客与复仇:大众传媒时代的道德英雄主义和女性的自我想象
第二章 媒体炒作:公共正义与城市大众的同情
第三章 精英们的矛盾态度一一对大众和女性化情感的畏惧
第四章 审判一一法庭奇观和法治中的道德情操
第五章 国家特赦一一国民党统治下被认可的暴力
第六章 30年代之后一一从战时爱国主义到反革命的情感
结 论
参考文献
对严格的女性美德的推崇是针对以情、激情和性欲为核心的现代性论调的反拨。到了30年代,女性作家试图把自己与早年“五四”思想家们以及当代关于新女性的商业话语区别开来。把性解放并追求自由爱情的新女性作为现代性先驱的“五四”规划已经失败了,与“五四”世界主义相联系的放纵不羁的女性性爱和欲望带上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个人利己主义的色彩。同时,随着道德上暖昧的、极其性欲化和商品化的新女性形象在消费文化中的兴起,南京时期的改革派知识分子们也由于他们无法对这个强大的修辞作出解释而感到愈加沮丧(李木兰[Ed-wardsl2000)。在这个背景下,女性出版界中支持施剑翘的人们避免谈及她的性,而转向关注她英勇的美德动机。 诞生于晚清的女性出版物是爱国主义和改革的产物。尽管个人出版物经常有着很短的寿命并在资金、流通、审查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女性出版物总体来说在中国20世纪初的印刷文化中还是极有影响力的。晚清较早的刊物主要谈论的是女孩子的教育、废除缠足陋习和男女平等这样的话题。民国的女性刊物继续把妇女问题与国家救亡等当时更为具体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像同时代日本和西欧的女性出版物一样,这些期刊并不只由女人们编辑或购买,而是有着男女混杂的读者群和编者群。①在阶级和宗教上,这些期刊通常局限于城市环境中更有教养的阶层。进入30年代后,随着审查制度和出版限制的加剧,几家大的女性刊物倒闭了。不过剩下的刊物,包括《妇女月报》、《妇女生活》、《妇女共鸣》等几家杂志仍在对妇女问题及其与更大的政治问题之联系表达着明确的关注,并且女人和男人都参与着它们的写作和阅读。本书中对施剑翘案的评论就引自这些刊物。 ……
无
还没看过,朋友需要的论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