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圈子决定格局

摩罗 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

摩罗  

页数:

263  

字数:

23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题是谋求民族独立与复兴。期间大事可以概括为三件,一是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掠夺,从林则徐关天培邓世昌,到张自忠李宗仁彭德怀,所为在此。二是倾力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从李鸿章张謇盛宣怀,到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所为即此。三是极力抛弃固有民族文化,全盘肯定甚至照搬异族文化,从蔡元培胡适鲁迅,到今天的洋奴和带路党,所为乃此。 前两端之是非曲直,简明易判。第三者则错综复杂,各执一端,驳诘对峙,难于一言定论。 百余年来,率先主张大规模向西方文化学习的,并不是蔡元培胡适鲁迅,而是发起变法维新运动的康有为梁启超。不过他们的胸襟、识见和政治实践,使他们能够把握学习他者的限度,体现了融会中西、贯通古今、不偏不倚、用中执中的法度。在全盘抛弃本土文化、全盘照搬异族文化的风潮形成之后,他们乃是维护本土文化权利、强调民族文化地位的中流砥柱。及至后世.钱穆、陈寅恪、蒋庆、康晓光等文化保守主义者,以及从方法上强调本土文化价值的费孝通等,不断涌现。他们在百年来的西化主流中,艰难地发出另一种声音,构成一种被漠视、被压制的对话。 在西方种族建构地球统治权的几百年历程中,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以及如何对待本民族文化,是每一个被统治民族必需面对的问题。中国近代史上,完全无视西方种族统治权及其文化的人,几乎没有。每一个具有民族责任感的人士,都在主张向西方学习。但是,学习与学习的区别,可能比人与猴的区别还大。毛泽东和王明都力主学习马克思主义与苏联文化,不一样的学习态度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康有为、梁启超、费孝通与蔡元培胡适鲁迅,也都主张向西方文化学习,因为其态度、方法大异其趣,其结果也必会天壤之别。 中国在本土派与西化派的争战中摇摇晃晃地前行,无论如何摇晃,没有影响中华民族在维护国家独立和追求工业化方面的坚定意志。当此两个目标业已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日益接近的今天,文化选择问题,有可能突显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命题。最近几年,本土派与西化派的论争,越来越具有政治化倾向,’即是此种迹象之一。 这本((圈子决定格局》,记录了我近几年研究文化问题和东西方发展道路问题的心得。其中并无什么惊人发现,只是一些深切体会。概括起来就是这么一句话:在一个社会内部,文化权利是政治权利的一部分,因而也是利益的一部分,在国际社会,文化权利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因而也是国家利益的一部分。 文化与利益的对应关系,通常以具有社会学特征的“圈子”表现出来。一个社会内部,不同的利益圈子往往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在国际社会,不同的文化圈子实际上就是不同的利益圈子。中国文人群体正在形成本土派与西化派两个圈子,他们的论争或许也不无利益选择的倾向。 一个社会的统治集团,通常会通过否定其他集团的文化权利.让自己的文化产生覆盖性影响,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进而将自己的统治制度化、风俗化、文化化。那些强权国家和霸权国家,则通过否定其他国家在历史、文化、制度、风俗等各个方面的正当性,来建构自己奴役他国、掠夺他国的正当性。中国古人云,欲灭其国,先灭其史。西方种族各国,在对地球各个角落进行征服、掠夺、奴役的五百年殖民扩张过程中,极其娴熟地运用了这种文化灭绝、文化征服的策略。 五百年来,西方国家的军事战争,时断时续,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间隔了大约二十年,再到八国联军屠戮北京,间隔了大约四十年。从第一次海湾战争到第二次海湾战争.也间隔了十二年。一战二战也间隔了二十几年。但是,西方种族精心设计的文化战争,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以西班牙强盗为代表的早期殖民者,其目的乃是劫掠财富、逼迫异族劳工以奴隶身份为其创造财富。以罂国(俗称英国)鸦片强盗为代表的中期殖民者,其目的在于建构由罂国主宰的全球资源、劳力、市场和物流体系,以米国(俗称美国)原子弹和航空母舰为代表的近期殖民者:继承罂国遗志,成功地完成了对全球资源、劳力、市场和物流体系的建构与控制,当然,高坐在这个体系中心收获全球财富的,不再是罂国而是米国自己。这三个阶段的殖民方式各有特色,但是重视文化战争、重视话语权建构与独占是其一以贯之的共同传统。用他们的宗教覆盖殖民地的宗教,用他们的世界观、生产方式、社会形态覆盖殖民地的世界观、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用他们的政治理念否定殖民地的政治理念,是他们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刻也没放松过。 为什么殖民者如此重视文化战争?因为武器是劫掠财富的显性工具,易于激起反抗,造成成本上升。文化则是教化异族、洗脑异族、控制财富流向的隐形工具,不易于激起反抗,可以降低劫掠成本。 今日世界,凡是西方文化战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地区.社会相对安定,都在按照西方尤其是美国制定的游戏规则,夜以继日地为他们输送财富。今天的日本、韩国、中国、印度、东南亚,都不过是西方文化的亚种,因为其本土文化基本被瓦解、摧毁。凡是文化战争没有取得全面胜利的地区,依然是西方种族的屠宰场。伊斯兰世界的某些国家,因为自觉地将文化主权看作国家主权的一部分,不愿意沦为欧美文化的亚种(实际如何当另论),西方种族于是按照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地予以侵略、掠夺、屠杀。两相比较,他们在伊斯兰地区所付出的统治成本高出其他地区。这从一个侧面解释了西方为什么如此重视不见硝烟的文化战争。 基于此种现实,我对蔡元培胡适鲁迅他们一路人物的文化投降主义,其实是比较同情的。他们当初拿出勇气毅然割断本土文化的脐带,或许是为了避免中国长期沦于海湾国家式的(屠宰场)命运。 问题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在中国实现政治独立半个多世纪、经济上逐渐崛起为大国强国的今天,本来应该获得足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逐渐挺起文化的腰杆,以求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可是,一些国人在文化上却由当年的投降主义进一步沦落为洋奴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逆向种族主义以及崇洋媚外的风尚,比五四时期还嚣张若干,这跟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旺盛势头是背道而驰的。 面对当下的文化混乱,我按捺不住要反复强调一个事实:文化是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明白这个事实,我们就应该建构起文化主权、文化边疆、文化安全、文化侵略、文化战争、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他者文化等一系列文化概念,要像理顺不同国家间的主权关系与贸易关系、不同阶级间的利益关系和协作关系那样,理顺各个层面的文化关系,而不是陶醉在洋人提供的迷人小曲中,甘心作洋人的精神奴隶。 为此,我写了这本讨论文化权力与利益之关系的大众读物。本书以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眼光,结合丰富的历史事实,讨论了文化圈子与权力圈子、利益圈子的同构关系,以及不同圈子之间错综复杂的博弈与互动,尤其从文化理论上阐明了,中国认同西方文化以来,政治、经济、产业、社会、思想、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屈辱与被动。 本书核心观点是:文化乃是权力与利益的表达,其核心归根结底是利益;归顺他者文化就是屈从于他者权力、服务于他者利益。当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处处受制于人,处处被那些敌对势力妖魔化,根源在于没有足够的话语权维护自己的正当性,根源的根源在于我们五四以来放弃了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权利。 中华民族复兴的前提之一,就是维护民族文化的正当性和权威地位,在国际舞台上建构基于中国价值观的话语权。如果没有这种文化自觉,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崛起,恐怕难于完全实现。 民族复兴需要民族文化复兴,中国崛起需要话语权崛起。 ……

内容概要

  摩罗写下的文字,是每个人都应该记住的历史。
《货币战争》谈的是金融阴谋,这书谈的是政治阴谋;
《潜规则》谈的是中国圈子,这书谈的是世界圈子;
而这是一本关于世界的通俗读物。作者先从国王的起源讲起。其实,早期部落首领的权力并不大,而且如履薄冰。摩罗从一些罕见的人类学材料发现,全世界都存在着权力演变的潜规则——神秘的圈子。书中讲了几类圈子,中国的圈子,世界的圈子,雅典的圈子,乃至以毛泽东的圈子学说为例,阐明了我们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国与国的争夺,而是圈子与圈子的争夺,人生格局也是如此,圈子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作者简介

  摩罗,原名万松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有《中国站起来》、《耻辱者手记》。
如果说《中国站起来》是叛逆者,那么,《圈子决定格局》就是顿悟者。
世界到底如何运转?世界格局如何形成?
这是一次用梦想之矛去戳现实之盾的勇敢尝试。

书籍目录

自 序> 话语权与文化选择
 
第一章> 原始部落的生存之道
 1. 抢劫也是生产力
 2. 杀戮是成本最低的成功方式
 
第二章> 烫手的王冠
 1. 年老的首领为什么总要被臣民处死?
 2. 不称职的国王危在旦夕
 3. 鹦鹉蛋:秘密的最后揭晓
 4. 领袖也有潜规则
 
第三章> 国王来了
 1. 国王的起源和终结
 2. 从酋长到君王
 3. 古代国王是终身制还是任期制?
 4. 古代国王如何捍卫生命和王位
 5. 选国王:世界上最尴尬的制度
 6. 没有圈子,就没有国家
 
第四章> 圈子的诞生
 1. 世界背后的神秘圈定
 2. 小圈子,大圈子
 3. 流动的英国圈子
 
第五章> 最低成本的赚钱圈
 1. 文化的诞生不美丽
 2. 卖矛者说
 3. 文化是矛也是盾
 4. 文化圈子是最后的铠甲
 5. 权力才是硬道理
 6. 一种成本最低的社会控制
 7. 圈里有,圈外无;小圈子有,大圈子无
 8. 老财主似的国家必将一败涂地
 
第六章> 雅典神话的幻灭
 1. 小圈子的分赃机制
 2. 分赃的圈子不断扩大
 3. 东方的“圈子悲剧”
 
第七章> 达尔文的错误
 1. 生物学家掩盖的屠杀真相
 2. 精神崩溃能让一个民族彻底消失
 3. 圈子操控着讲故事的人
 
第八章> 知识分子的圈子选择
 1. 知识分子最热爱哪些圈子
 2. 知识分子的尴尬位置
 3. 底层决定高度
 4. 中国知识分子站起来
 5. 质疑亚里士多德:小圈子欺骗了大圈子
 
第九章> 瞬间明朗的世界格局
 1. 毛泽东的“圈子学说”
 2. 国家就是国民共同的赚钱圈子
 3. 中国需要持剑经商
 4. 话语圈与赚钱圈
 5. 学会与衰落中的世界打交道
 6. 瞬间明朗的世界格局
 余 论> 寓言解读:八个火枪党治理安家安岛
 后 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 原始部落的生存之道 就像采集和狩猎一样,抢劫也是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1.抢劫是一种特殊的生产方式 抢劫几乎是所有动物的本能。 我小时候曾经认真观察过鸡们和狗们的抢劫:如果一只鸡从垃圾堆里扒出一条蚯蚓来,旁边其他众鸡根本不会尊重他对这条蚯蚓的主权,而是蜂拥而上,群起而抢之。这位收获者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利,只能叼着蚯蚓冲出重围,拼命奔逃。当他跑累了,试图停下来将这条蚯蚓吃掉,追赶者会及时赶到,将他的财富一哄而抢。最后享用这条蚯蚓的,多半不是原先拥有主权的那只鸡。 如果一只狗在人类的餐桌下捡到一块肉骨头,另一只狗也不会尊重他对这块骨头的主权,而是极为敏捷地冲上来抢夺。一场生死搏斗就这样在餐桌底下展开了。它们往往要打到屋外的场子上才能决出胜负。虽然只有三两只狗,可是它们滚作一团或者追捕冲锋时发出的喊杀声简直震动屋宇,其声势之浩大不亚于人类调动千军万马所展开的生死鏖战。战胜者不但能够享用骨头,还能享受抢劫成功的快感和豪情。 人类作为动物家族中的一个种属,也处于这种抢劫本能的深深控制之中。而且,智力超群的人类还要为此“有意地”创造出抢劫文化。 《拉萨的月亮》里记载了藏民部落有组织地进行抢劫的详细过程:“几乎所有部落都有组织地进行抢劫,因为长年累月地重复,抢劫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风俗习惯,成为了传说甚至是神话……”又说,“扎马部落最为骁勇善战的是一个名叫该莫巴尔地的强人。听名字就知道,巴尔地来自该莫部落,所以人们叫他该莫巴尔地。他是扎马头人的女婿,是扎马的头号武士,平时负责组织操练人马去外宗部落实施抢劫。这种由部落组织的抢劫不同于一般猖巴的单打独斗,是部落的集体行动,规模较大,组织严密,由部落头人在背后暗中撑腰。” 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历史教科书上关于中国古代汉王朝与北方匈奴人的紧张关系,其症结不就在于当时的游牧民族对于一个定居的农业民族财富和妇女“有组织地进行抢劫”吗?就像采集和狩猎一样,抢劫也是人类早期历史上最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人类文化是在原始社会后期逐步建立起来的,在原始社会前期,人们靠什么来谋求利益的最大化呢?除了采集、狩猎这些基本的劳动之外,原始社会前期,人类唯一的生财之道是抢劫。就一个氏族来说,抢劫是比采集、狩猎更有效率的生产方式。你可以说抢劫来得很直接,不需要文化,你也可以说,抢劫本身就是文化。 原始社会的抢劫是一件非常简单、平常的事情。如果一个原始部落的成员直到晚上还食不果腹,其中三五个男丁一合计:“旁边橡树氏族今天打到了两头野牛,肯定还没吃完,要不咱们去弄来吃吃。”这三五个人一吆喝,就可以发动一场抢劫战争,甚至不需要酋长批准,氏族内凡是赞成这场战争的人,都可以跟他们去打仗、去抢劫。


编辑推荐

《圈子决定格局》是学者摩罗的最新思想力作。这部作品,一定会让摩罗变得更陌生,让世界变得更熟悉。世界格局其实并不容易看懂,直到今天,秘密还未完全揭晓。达尔文的观点应该到了该质疑的时候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到了该严肃对待的时候了。雅典的民主神话到了该破灭的时候了。天下的读书人到了该反省的时候了。世界不是拼图,格局的背后,隐藏着太多秘密。这是一部关于世界的“顿悟之作”。想读透历史,就先要把圈里、圈外的关系搞清楚想赚钱,就先要通晓大圈子、小圈子的秘密想玩政治,小心迈进倒霉的圈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圈子决定格局 PDF格式下载



圈子决定格局(刘震云、孔庆东最推崇的文化学者摩罗最新力作!世界格局之推背图,大国历史之启示录!《货币战争》谈金融阴谋,...


圈子决定格局(刘震云、孔庆东最推崇的文化学者摩罗最新力作!


世界格局并不是简单的国与国的争夺,而是圈子与圈子的争夺,人生格局也是如此,圈子才是决定性的力量。


《潜规则》谈中国圈子,本书谈世界圈


这是老公要看的,然后,跟儿子的书一起买了回来,以下是老公的评价节选:不得不评价,这是一个以平民立场说出大实话的书.(尽管作者摩罗自认为他是第二圈的人)。可以说是奇书。一本号称世界格局的推背图,号称大国历史的启示录,完全是当之无愧的。试问,这世界的格局,世界上有多少人说的清,点得透?


文化是权利与利益的表达,归顺他者文化就是屈从于他者权利、服务于他者利益。《圈子决定格局》,另一种视角,值得一观。


圈子和格局之间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国的圈子,世界的圈子,雅典的圈子。以人为镜,以史为镜。


人生的潜规则,就是在圈子里活动。


书中对圈子的来由作了分析,驳斥了对于人类学的一些错误观念。其中关于圈子的描述是很有体系的。什么样的人,属于什么样的圈子,该如何为自己和族群争取利益,书中均有涉及。其中关于知识分子的描述是颠覆性的。


读圈子,绝不是厚黑学,也不是拉山头,其实站的更高


认识圈子破解圈子应用圈子!中华民族丛归政治民族应对危局时代的必读书籍!


每个人都有圈子。


我一贯认为圈子的作用非常明显,所以,我决定看看~


一本人类学社会学专注,认识圈子、破解圈子、运用圈子!!


还行,不算太严谨,不能算是学术论著,但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言也到有些参考价值。其实所谓圈子,就是阶层或说阶级吧。站队问题,是个问题。


感觉这本书有点深,但是细看下来,又不是太难,道理很准确,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是这样的道理,圈子这个东西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作者圈子思路值得肯定,对国际局势反思对国民深度唤醒值得参考


圈子,直白点就是你生活的范围。


此书从圈子出发,从原始社会开始演绎到现代社会。圈子是划分利益的重要手段。不同圈子,利益不同。说理清晰,很有震憾力,对了解社会本质具有强力的指导性。


世界格局是由什么决定的?这本书的作者选择了自己的视觉来回答,文化,地域文化!独特的视觉,独特的思维方式,给你另外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值得一睹为快!


摩罗先生近年来的转向,实为思想界一大风景。不过,每个人都有权公开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好事。摩罗的书出版,我都买来看看。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或者我自己是否能接受,思想都应该被珍视被客观(甚至也允许被主观)的理解,没有什么不可和大惊小怪的。


一本好书,能帮助你从一个角度了解世界的格局变化,并掌握某些变化规律


第一次读摩罗的书 道理讲得很透彻 读过都很有感触的一本书 推荐


一直期望着,看到书,才发现与当时"草原部落"时期,大家都成熟了.摩罗大师也开始平和,当然视角依旧犀利


还没读,看是摩罗先生的书就买了。对先生的书还是有信心的,但不知道在现在的审查制度下能写到什么程度。


别样的角度,不一样的解读,带来了新鲜的认识,别开生面,第一次读摩罗的书,确实有自己的见解,不是人云亦云,好书。


摩罗是俺敬佩的学者之一,有智慧,有正气,好书错不了。


摩罗的书值得一看


摩罗的好书,值得一看。


期待摩罗老师能给我别样的收获!


原来以为是谈人际关系的,其实是谈历史文化的,而且观点新颖,所以买了。


交际圈代表一个人的格局,我理解了


这本书使得世界变得清晰易懂了


不一样的视角,看到更真实的世界!


深有感悟,对话语权的争夺是中国真正崛起一个重要的需要认真面对的课题。


不错,换个角度看历史,历史更清楚。


微博关注了很久的作者,有思想,有特点,讲真话


因为不是本人阅读,也不好说好坏。在畅销榜上的,应该不错~


还没读,但是感觉应该能学到很多!


很早就想买这本书了,果然纸质的比电子书带感。


历史的必然


不喜欢孔庆东什么的,但书还凑合


很好的书。我读了一半勒。


对一些社会现象理解的很透。


这本书很适合职场人读呢哈哈这本书很适合职场人读呢


诠释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现代版。关系就是力量。


让人豁然开朗的好书,批判了知识权贵的文化理论,是新启蒙的有力武器。


帮同学买的,我认为这种书很适合意淫。


非常好的书!!!推荐购买!!学习到很多知识!!!


不错的书,收益良多


正版书内容非常不错,还没仔细看。


不好意思 书已经买了很久了才评论,质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得书,看后获益匪浅。


值得读的一本书,非常满意。


不一样的观点


这是我看过的最好的一本书,作者眼光开阔透彻,有高度,非常好!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没有宣传的那种力度强,但是闲时翻看还是挺有意思的。


买来送人的,质量很好!


读完,你会惊恐一件事“你自以为出自客观的抉择和思考,只是有人幕后操作的结果”


看上去不错,有听过名声,还没读。


好看,不错,值得一读we为了拿积分


很受启发,也由此联想到许多作者不敢点破的事。


作者看问题挺有自己想法,能直击要害


很好的一本书,老公喜欢


很好的一本书,从中学到了很多!


用一本书说明一个道理


这书写的还不错


经朋友介绍,受益匪浅


可能是这么回事


大到国家 小到个人 不要轻易对别人抱有幻想!


书皮有点折了哈


就是没来得及看看,感觉还行


很经典,值得看


还没看 但估计不错


很有启示的


朋友要看。据说是很好


看个新鲜


完善内心,反馈万众


看了大部分


很好的一本书。代别人买的。


圈子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高度,决定未来


领导喜欢的书,应该不错吧.


圈子决定格局


东西不错,很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