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过额济纳

梁东元 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  

作者:

梁东元  

页数:

201  

字数:

24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在中国大西北,有一个广阔而神秘的地方叫额济纳。它的古老可以上溯到人类蒙昧时期,发生在这里的许多重大事件不仅屡屡改变了古代中国的形势,还时常影响着当时的世界格局;它的幅员足有三个荷兰或三个瑞士之大。仅从地理形态而言,额济纳就拥有着山峦、河流、森林、湖泊、草原、戈壁、沼泽、沙漠等等全然不同的自然造化。在这里,有着以居延汉简和黑城文化为代表的诸多文物古迹,众多发现震惊世界;有着蒙、汉、回、满、藏、俄罗斯等多个民族,千百年来演绎着各种传奇故事。 徒步考察弱水,千里踏访边关,孤身穿越沙漠……作家梁东元以其二十多年不平常的西部经历及对人类生存命运强烈的忧患意识,运用文学手段。较为全面地描述了有关额济纳历史、地理、民族、人文、生态等等历史与现状,既有对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件的详尽披露,亦有多年积淀而成的独特感受,文笔凝重,涉猎广泛,史学性、文学性与思想性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梁东元,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著有《天啸》、《额济纳笔记》、《原子弹调查》等作品。撰写拍摄10集文化生态电视《居延沧桑》、12集文献纪录片《国家往事》、4集纪录片《天地故喜》等。

书籍目录

不仅仅是怀念或感动自序向导第一章 曾是天堂的地方 鲜血与火药:流落王子开辟家园——北斗照耀,孕育黄帝——老子出关入流沙——西王母与东土帝王——这里就是古地中海——居延人与楼兰人第二章 从森林部落到荒漠百姓 美丽的名称及其背后的灾难——强盛与衰落:土尔扈特人远走他乡——伏尔加河流域的百年孤独——东归前驱,返回故国——在“幽隐”之地游牧——拜访王爷府——懂外语的羊——三百年的生息与困境第三章 梦中行走一一寻找居延古城 烽火台:两千多年的守望——汉匈相争,霍去病收取河西——李陵兵败投单于,司马迁受刑著《史记》——老虎大叔与他的狗——寻找居延古城途中的迷失第四章 风过黑城——在历史的伤口处 惊心动魄的死亡森林——哈拉浩特:黑将军的故事——考古史上三大发现之一——西夏昔日的辉煌——成吉思汗攻陷黑城——马可·波罗七百年前的惊叹——科兹洛夫三闯黑城,众多发现震惊世界——斯坦因、华尔纳、斯文·赫定接踵而至——城西北伤口般的掘坑——豁口处突遭蝇蚊袭击——小佛像腹内的六字真言第五章 尘埃未定 独在异乡为异客——同一蓝天下:九个不同的民族——最原始与最现代并驾齐驱的奇特风景——光荣与梦想的背后——土地开发后果堪忧——大火与大水:人类与大自然严重)中突的报应——遭遇黑风暴第六章 边声四起 人格化了的军犬与军驼——策克口岸旁的国门与铁丝网——与野生黄羊赛跑——外国飞机误入哨卡——流血事件:距离最近的两座界碑——狐狸山神秘的伽马射线——遭遇盘羊——在三九四高地执勤——追寻越境外国士兵——人,诗意地栖居——等待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第七章 回望沼泽——好大一棵树 守土最长的人——我当了一回少数民族——路遇图苏木达——当年的巴特尔故居成了今天的羊圈——年轻的巴尔桑与小王姑娘——谁最需要悲悯与救助——浓荫下能聚王爷一千匹马的神树——无辜被杀的善良生命——确认我们与大自然为敌时所犯下的罪孽第八章 呼喊与细雨 永远的敖包与颓废的庙宇——三十年代日本人的秘密基地——范长江的潜入与逃亡——李翰园与杜聿明捕获日本间谍——黄埔军校生关其格老岱——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沙滩上比试枪法——搭车的年轻恋人——世外桃园中的牧人家——雨中解读古老的岩画第九章 在那遥远的地方 和斯琴同往马鬃山——敖包前的转圈与许愿——西部的荒寂还能存在多久——奶头山:男人对异性的渴望与幻想——到达推希格勒——不能生存的地方——两千年前霍去病如何踢球——乌兰乌拉山顶上的名字——恐龙与古脊椎动物化石的大批发现——失去自由的猞猁与红羊——发现冰川遗迹——愿遥远永远成为遥远第十章 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在古代大禹治水的地方——被狼咬伤的老人——从营盘开始徒步走弱水——夜宿戈壁一造访肩水金关遗址——森林中的老人与马——云青马的传说——永远平静的老喇嘛——居延汉简的故事——居延海的末落——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第十一章 灵魂在白云之上 晴朗的天空里下着雨——关于土尔扈特人名字的轶事——阿尔布吉尔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朝拜巴润素木庙——与我们的青春化石相遇——最后的知青——三百年之后的庆典——向着东方升起的太阳第十二章 沙漠孤旅——穿越巴丹吉林 沼泽地受阻——沙漠中挖出了水——夜幕之下的幻想——享受沙浴:不知有钱,无论男女——沙崩——对孤独的恐惧与向往——面对野兽时人也成了野兽——大漠深处独居的人家——我不认识我是谁——来自天宇深处的神喻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天还没大亮,我们便收拾好机器,匆匆上车出发。由于夜里聊得太晚,睡眠不足,每个人的眼白上都布满了血丝,狼眼似的。汽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晃悠着前行,就像喝多了酒,车内的人在颠簸中沉默不语,仿佛还在梦中沉浸着。进入森林后,太阳开始爬出地面,几乎是平射过来的光线穿进林子,再进入车窗,因为一棵棵树木的遮挡,光线也就快速而连续地眩人眼目。到这时,大家才渐渐活了过来,先是比赛一般的哈欠连天,一个接一个,人人都睡眼惺忪,泪水汪汪,随后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话来。 我们这辆切诺基的越野性能虽很不错,但密封较差,车轮过处,滚滚尘土飞扬起来,直扑车身,车内也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沙尘,尘埃飞舞,不大一会儿功夫,众人便披上了一层蒙蒙细纱,头发眉毛全成了假的。在太阳升起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我们先来到了红城——蒙古语为都日博勒金。红城四周地势平坦,自此地西南方向不远处开始,有一组烽燧线伸向河流东岸。沿着城墙走了一圈,我们看到红城呈正方形,在南墙东南角留有三四米宽的门,顶部东墙上还保留着门橹结构的残迹,墙高约七八米,地面散落着几块汉代陶片。从地面附属建筑和遗物甚少的情况以及建筑结构推测,红城建立的年代肯定要晚于居延城,并且建成后使用时间不长就放弃了。 由于红城规模比较小,孤零零地突兀在一片硬戈壁上,所以,我们的拍摄只用了个把小时。在红城西侧仅数百米处,是被当地人称作“怪树林”的地方。只见成片的森林一眼望不到尽头,一阵风吹过,森林中传来呜呜的怪声,若有若无,令人耳膜发痛。这是一片已不成其为森林的“森林”——走近前,所有的胡杨都没有树皮,树干树枝全被剥离一光,只剩下了白森森的尸骨一般的树干。有的树已横倒竖卧,大部分仍立于原地,将已经僵硬了的手臂伸向天空,好像在解释着什么,又似乎在质问着什么。 “怪树林”其实一点儿都不怪,因为一看就知道,严重的干旱缺水,才使这片胡杨林一一死去的。负责摄像的吕东用他手中的三角架敲了敲跟前的一棵枯树,发出的竟是如金属一般的声响,好像已成了化石。从外表上推测,这处森林死亡的时间应在一二百年之前。面对眼前这些令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我们推迟了前往黑城的时间,在这里整整拍摄了一天。单从摄影角度看,我们显然寻找到了最具震撼力的表现题材和对象,但这景象同时又带给我们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老秦一边选择着位置和角度,一边长叹道,老天呐,我不想哭,可干嘛要流泪! 胡杨是最为古老的一种杨树,开始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当在六千多万年之前。它也是杨柳科属中唯一能在戈壁沙漠上扎根的树种,仅遗存于从北非沿古地中海岸直至内蒙古西部的局部地区。和一般的杨树不同,胡杨可以忍受沙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的忍耐力极强,其根于地下可伸展至五十多米,深入十几米以下的地层中吸取地下水,并将大量的水分贮存于体内。这种落叶乔木最高可达三十米,幼树和嫩枝上密生柔毛,叶子变异很大,嫩枝上的叶子呈线状披针形,而老枝上的叶子却变成卵形或肾形,所以又称异叶杨。当地人每每说到胡杨,口气中都透出一种骄傲:一棵树上长了三种叶子,有柳树的叶子,杨树的叶子,还有榆树的叶子。要在别的地方,就算打死你也找不到这么神的树! 一切生命都是环境的产物,一切生命也都受到环境的制约。在额济纳,蒙古语称作“陶来”的胡杨,主要分布在沿河一带,由于历年河水锐减,加之人为破坏,胡杨林面积日渐缩小,在近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减少了一半,现仅存三十来万亩。我曾在旗林业局看到过一份统计资料,上面说现在剩下的胡杨林大多为过熟林,林间空地多、病腐多,林下植被亦随之急剧减少,据记录,草本植物已由过去的二百多种减少至现在的三十余种,草场面积也相应减少六十余万亩。尽管当地政府投入很大人力物力封滩育林,但其效果毕竟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自然气候不可抵御的影响之外,人类的种种有意无意的破坏行为,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在很难预料,为了适应环境而长出三种叶片的胡杨,还能有什么样的神通,逃过这种在环境恶化中逐渐消亡的劫难。 P44-46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过额济纳 PDF格式下载



作者和序者,似乎都很吝啬时间,没有一个地方,能确切地让读者知道,本书涉及到时间是何年何月,尤其是环境问题,时间很重要,例如额济纳在黑河断流前和来水后,情况就不一样,旗政府开荒种棉花的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自从黑河上游强制向额济纳放水之后,额济纳用这些水来干什么,没有确切的信息,08年有一些调查,地方水利局的干部只是提到,中央强制放水,这些水是用来恢复生态的,不是用来灌溉种田的,如果用来种田,何必让水走这么远,在上游不是一样可以种田吗?如果到了下游还是种田,上游就有意见了。


相当值得读的一本书,能在历史,地理,环保,人文方面对额济纳地区有所了解


正在阅读ing,看了一部分,从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对额济纳佑的初步印象,到后来,浏览了大量的旅游论坛,有关额济纳的神秘,额济纳的魅力,让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这本书有关额济纳的内容很丰富,确实可以让你从不同角度了解它,但是,描述稍显凌乱,不过,仍然是一本相当不错的介绍有关额济纳的书籍。


我曾经去过戈壁,这次看他的书完全是身临其境,像一首悠远的长调,从远古飘来


优美的风景加上细腻的描写,令人心旷神怡。


今年国庆去了额济纳,对与户外旅游线路的话,建议还是到网上搜索,但是对于本书来讲,能让你深入的了解额济纳的人文历史,环境状况,对人类发展与自然破坏的关系发人深省。去之前拥有着本书还是受益匪浅的。


没什么看点,最多算是一篇旅游笔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