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
2011-8
湖北人民出版社
赵平
108
《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资料翔实,论述严谨,文字畅达,图例精美,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与鉴赏收藏价值。可以预料该书的出版,对杨守敬书法艺术的张扬有着较好的推举作用,对日后杨守敬地理学、金石学、版本学、藏书学等杨学的系列研究与出版,对杨学对近当代的社会影响与中日文化深入交流,对宜都杨守敬文化资源的开发,都有着良好的引领作用。先哲云:“逝而不亡者寿。”杨守敬万人钦仰,与宋山梁山长在,共清江长江汇流!“宜都--杨守敬”,结为一体!
第一章 杨守敬生活的历史时代第一节 杨守敬生平业绩第二节 杨守敬生活的时代第二章 杨守敬书法源流与书学思想第一节 杨守敬书法源流第二节 杨守敬的书学思想第三章 杨守敬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分期第一节 从总体风格分析杨守敬书法创作演变的三个时期一、早期二、中期三、晚期第二节 整体分析杨守敬书法作品的特点一、楷书醇厚端庄二、篆书率性恣肆三、隶书古奥严谨四、行书苍劲潇洒第四章 杨守敬书法基本笔画及笔法结构特点第一节 杨书楷行隶篆四体特征解析第二节 杨守敬书法用笔、运笔方法特征解析第五章 杨守敬对书法工具的选择第一节 纸第二节 墨第三节 笔第四节 砚第六章 杨守敬书法艺术的时代地位及对日本书坛的影响第一节 杨守敬赴日时日本国书法艺术的时代背景第二节 杨守敬赴日经过第三节 杨守敬在日本的艺术活动第四节 杨守敬门派在日本国的师承关系及其活动和影响参考书目附录一、邻苏老人年谱二、杨守敬日本弟子谱系图及其作品选辑三、《清史稿》之《杨守敬传》四、杨守敬著作表后记
但是,杨氏的创新也是有原则的,同样是在《学书迩言》中,他对王澍、钱坫的篆书却批评道“以秃毫使之匀称,非古法也”。对于王、钱这种为了线条的匀称,将笔毫胶紧或烧秃而写出来的如同机器画出来的字,杨守敬是持否定态度的,他强调书法必须靠一定的艺术修养功力掌握运用,必须建立在艺术创造之上。 杨守敬的创新还表现在“适用”上。他在《学书迩言》绪言中说:“三代古文尚矣,然高古绝伦,变化无方,今不适用,又不能尽识,故自汉代以来,以此名家者鲜。” 汉字本来是古人发明后为“适用”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工具。是为人们适用的需要产生的,直到汉魏时也未能独立于实用之外。真正将其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独立于工具之外则是元代以后的事情。基于此,杨氏在撰写书学著作和书法创作中,十分注意其适用性,凡“不适用”、“不尽识”、“骇怪”的字,均不用之。 作为书法艺术载体和形式的汉字。它的功能自古以来首先表现出来的应是实用,然后才是其艺术的美学价值。汉字书法的社会功能突出表现于政治、军事、科技、宗教、教育等社会各方面,为统治阶级的统治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精神追求服务。杨守敬作为一个杰出的书学家、书法家,他首先担负起了为社会提供对书法规范化理解的责任,体现了其应有的品格、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大多数有良知的书法家共同追求,杨守敬崇高的人格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