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名镇勒流/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梁景裕 广东人民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广东人民  

作者:

梁景裕  

页数:

92  

前言

  一个政府的襟怀,是可以从它对文化教育投入的力度窥知其大略的。就整体而言如此,从局部来看亦复如此。这里的所谓襟怀,是指抱负和韬略。高瞻远瞩的政府是没有不把文化教育置于议事日程的显著地位,并为实现其抱负而殚精竭虑的。这是因为文化教育关系民众的总体素质,而民众总体素质的高低又与社会的兴衰密不可分。国家的所谓软实力,说到底,无非就是文教建设所导致的各种积极效应。这一类效应似乎很抽象,但却十分实在。它无从以数字计量,但却悄然植入人心,足以化作难以估量的潜能和精神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最近几年,顺德党政领导对文教建设可以用一句成语来概括,那就是“不遗余力”。作为顺德乡亲,历年应邀参加家乡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次数已不知凡几,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顺德各级政府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我对自己无限依恋的故乡的美好前景满怀信心。  在文化建设方面,顺德党政部门对出版工作付出了很大的努力,《顺德文丛》的出版,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一项。“文丛”问世以来,广受欢迎,在读者中反响强烈。这套丛书已出版两辑,还将继续出下去。这是一桩很有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自应贯彻始终。在这套丛书之外,他们又组织力量编辑出版《顺德名镇》,成为广东人民出版社重点图书《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中的一个专列。《顺德名镇》书分十册,分别对顺德所辖十个镇级行政区域进行总体性介绍。各镇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民俗风情、人物风采、社会发展等,都在各该书中有扼要而实在的叙述。这套系列书既是顺德各镇的“名片”,对外介绍自己的家业和履历,借以广交朋友,广结人缘;对内又堪作励志的家谱,让乡亲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从中了解家乡的历史和现状,为家乡的沧桑而赞叹,因祖辈的辉煌而感奋,并为必将到来的更为美好的未来而欢欣鼓舞。因此它不仅是亲切的乡土教材而已,它同时还是一份爱国爱乡教育的生动读物。据介绍,顺德在推进综合改革的试验中,强镇放权是一项重要内容,镇域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名镇文化的建设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祝贺《顺德名镇》的出版,并希望这些“励志的家谱”不仅可以带来社会影响,而且还能够成为进入中小学生书包的辅导读物,引导青少年熟悉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以充分发挥这套丛书的作用。  2009年9月  (序言作者系著名作家、出版家、《岭南文库》执行主编、《顺德文丛》顾问)

内容概要

  《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由岭南文库编辑委员会与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共同策划、编辑,岭南文化知识书系编辑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名镇勒流》分为八部分内容,介绍了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书籍目录

前言一、历史久远 古迹生辉二、故地英雄 叱咤风云三、能臣乡贤 声播遐迩四、翰墨丹青 文风斐然五、赤子拳拳 爱乡情深六、厨出凤城 味在勒流七、因缫丝利 经商日隆八、四星报喜 蓄势待发后记

章节摘录

  吕嘉本是南越人的首领,据说石涌是他的故乡。他是南越国位高权重的三朝元老,极时贵为丞相。清代邑人罗天尺在其所著《五山志林》中称:“嘉本越人之雄,尉佗得之,因越人之所服而相之也,而南越以治。”至赵兴为王时,吕嘉已先后辅助三代南越王,其宗族中有七十多人在朝中任文武官员,一时权倾朝野。赵兴朝时,西汉王朝要求南越国内属(即与中央政权建立直接的隶属关系),吕嘉先是多次上谏反对此事,却遭到赵兴不理不睬,于是杀了赵兴而改立赵建德为王,并派兵马把守南越国的要害。  元鼎五年(前112),汉朝兵分五路,进取番禺(南越都城所在,即现在的广州)。第二年,吕嘉无路可走,带着赵建德回到家乡,筑起石涌、金斗两城企图顽抗,但最终失守,被押上汉廷治罪。  尽管吕嘉发动了反内属的叛乱,但有些史料中还是称道吕嘉对南越国的忠心。南越国后期君王无能,拥有倾覆朝野权势的吕嘉并没有取而代之。相反,他起兵反叛,正是为南越国着想,目的是维护南越国的独立。  黄萧养,原名懋松,明永乐年间出生于南海县冲鹤堡番村一个雇农家庭。他一目红赤,相貌奇特,性格果敢,疾恶如仇。童年时代,因遇上连年灾荒,父亲无力缴交租税,忍痛将他抵押给大地主潘兰谷当小工。懋松少年时代,游方僧萧大悟到村上行医,发现他气质禀赋非比寻常,深为爱惜,将他赎出收为徒弟,教习医术和武艺。懋松为纪念萧大悟的恩德,改名为萧养。  黄萧养常替乡亲治病,分文不取,并不时周济贫苦乡亲,在乡亲中威望日高。潘大户甚为妒忌,勾结南海县师爷将其诬告入狱。  黄萧养在狱中深得犯人们的尊敬。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三月初八,他带着一百七十多位狱友冲出狱门,与官兵在广州赤岗河口激战,成功越狱回到番村。  此事激发了贫苦农民的反抗情绪,纷纷前来加入黄萧养的起义队伍,几十日间队伍便发展到一万多人。义军先镇压了冲鹤堡的大地主,接着攻下桂洲、逢简、太艮(即大良),建立了牢固的根据地,再兵分两路攻下马齐、龙江和佛山,这些都为围攻广州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在广州起义中,黄军首战便生擒前来救援的明将王清,义军声威大震,队伍迅速发展到十多万人,黄萧养自称顺民天王,把广州城南的五羊驿作为行宫,坐镇围攻广州达几个月。  明皇闻报后非常惊慌,急忙调都督董兴等率领两广官兵,汇同南京、江西调来的二千精兵,加上广西的狼兵合围义军。激战数日,双方互有伤亡,义军粮草不继,黄萧养突围而出,却在途中身中数箭坠河而亡。  黄萧养起义虽然为时不长,却沉重打击了统治阶级,鼓舞了后世反抗者的斗志。景泰三年(1452),朝廷为加强控制,把这个地区从南海和新会划出,另立新县,取名顺德。  此外,黄萧养起义还与顺德人侨居海外的历史有着渊源。起义失败后,明王朝大举清乡,严缉起义者,乡民义兵大批外逃,辗转到印度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并繁衍至今。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第一批顺德华侨。  1902年出生的冲鹤人潘兆銮,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党员、广东铁路工人运动领袖、大革命时代中共南方局的骨干分子,对推动广东革命形势起过较重要的作用。  潘兆銮少时随叔父到日本生活,在横滨中学读书,其间同进步青年杨匏安、杨殷等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开始阅读马列著作,关注祖国和民族的前途。  五四运动爆发后,潘兆銮毅然归国投身救国事业。他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广泛接触社会,立志改造中国。  在广州铁路南站工作期间,潘兆銮经工运骨干黄裕谦介绍加人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领导抵制黄色机器工会的斗争,迫使当局批准成立广州铁路车务同业工会。他还当选工会的执行委员,并作为铁路工会代表加人广东省总工会领导机构。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潘兆銮以粤汉铁路工会代表的身份出席。“二七”大罢工爆发后,他立即南归,召开工人大会,发动支援京汉铁路工人斗争。粤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后,潘兆銮当选为执行委员兼总秘书,与杨殷、杨匏安、杨章甫负责日常工作。  国共合作开始后,潘兆銮遵照党组织的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被任命为广州市十区党部委员兼五分部书记长。到1925年,潘兆銮接连调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和中央组织部干事。同年1月至4月,潘兆銮负责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三期的总务工作,并兼负部分课程。  1925年6月,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在广州发动叛乱,潘兆銮协助杨殷、刘尔崧等领导铁路工人罢工,带领机车工人拆掉火车零件,断绝叛军的补给线,有力配合了东征军回师平叛。不久,他又受命为国民党省党部南路(今湛江地区和广西北海地区)特别委员会主席和中共广东区特派员,负责南路各县市国民党改组及共产党组建工作,对发动民众支援国民革命军南讨军阀邓本殷和巩固扩大广东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  1926年春,潘兆銮奉命到顺德改组国民党党部,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临时执行委员会。同年秋天调回广州,任国民党市党部秘书,掌管印信及处理  ……


编辑推荐

  勒流地处佛山市顺德区的中心部位,原为镇建制,为适应早日实现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大跨越的形势要求,根据市、区人民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2006年10月11日,举行了挂牌揭幕仪式,正式改建制设置为勒流街道。勒流街道面92。6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1。4万人,流动人口约11万人。辖下共有22个村居,其中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7个村民委员会。勒流又是著名的侨乡,有众多乡亲旅居港、澳、台和世界各地。  本书介绍了勒流镇的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名镇勒流/岭南文化知识书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