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挂职手记

杨桂荣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1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作者:

杨桂荣  

页数:

255  

字数:

3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所记载的是作者在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挂职过程中对媒体与政府之博弈关系的思考评论,这不仅是一个资深记者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实标本。

作者简介

  杨桂荣,传播学硕士,羊城晚报主任记者。广东首批新闻媒体下基层挂职锻炼采编人员。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挂职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任镇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家文化示范基地羊城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

书籍目录

2010年1月
 历史是一切偶然之后的必然
 我,和我参照的记录方法和思考向度
 轮到中国摆阔了吗?
 中国困境的突破路径
 政府/民众/媒体的集体博弈
 寻求促进政民良陸互动的平衡点
 媒体自身智慧的考量
 一个政府部门跑线记者的职业定位
 面对舆论困境时的“软着陆”
 媒体要提高对民意鉴别的智慧一一对汪洋谈“苏珊大妈”的解读
2010年2月
 不折腾:我的新闻立场与政治立场
 中国特色:媒体记者=“御用记者”
 当前传媒与政府关系的精准表述
 希望新闻学:阴霾过后要有灿烂阳光!
 异想太和
 重申本人的新闻立场:坦荡而温和的“不折腾主义”
 如何对跑线单位进行批评报道?
 朝上看是为了抓住机会
 媒体记者的挂职意义:培养“社会矛盾减震器”之调控手?
 帽峰山赚点眼球之畅想
 尊重民意还是尊重科学?
2010年3月
 在省委宣传部挂职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草稿)
 座谈会“放炮”受肯定
 重新崇拜雷锋,要比崇拜金钱好得多!
 “虽然很难,但你一定要坚持!”
 从此成了组织的人
 挂职第一天
 好的政治应该是自下而上生长的
 寻找与辨别民意考量着媒体的智慧
 村官贿选已成为公开的秘密,如果直选镇长会怎么样?
 民主是中国转型的必要参照,但却不是照本摹攀的绝对典范
 第一次下村的初步感想
 垃圾焚烧:谁在博弈,谁在受伤?
 参加第一次班子会议
 如果政府依靠强权“搞定”民生焦点,最终将人亡政息!
 中国社会间歇性处于“补课”或“回炉”阶段
 基层的政治生态堪忧: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度持续降低
 “下访”的多了,上访的自然就少了
 人大报告内容强调之处,正是其职能缺位之处
 基层代表呼吁更高层次的公共服务
 让政治的形式变得更活泼些
 基层政府:矛盾重重的夹心饼
 一切政府决策均要尊重民意
 经济的背后就站着政治
 假如我可以决策,坚决不搞“杀人式的拆迁”!
2010年4月
 如何解决李坑垃圾焚烧厂历史遗留问题
 舆论监督的权力如何不被演绎为舆论暴力
 如果基层没有坚硬的政治堤坝,民主可能像洪水一样可怕!
 自来水公司送太和一个灯,太和永远来买你的油!
 开发帽峰山,建设和龙湖一一打造太和门户
 谁应该站在处理社会矛盾的第一线
 政府官员不用总是“防火防盗防记者”
 新闻报道与事实真相的距离有多远
 村民集体上访:一场政治博弈游戏?
 为挂职手记内容的公开提前表示歉意
 文化宣传工作与综合维稳
 从水淹杨箕村看广州“水浸”整治
 如还没有练成夹着尾巴做人的功夫,就不要爬得太高
 重建利益表达机制是社会稳定的关键
 道德标准异化致使基层官员“高危”
 有想法是一切行动的开始
 是先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2010年5月
 校园安保升级是天价维稳的继续
 ……
2010年6月
2010年7月
2010年8月
2010年9月
2010年10月
2010年11月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一
后记二

章节摘录

  历史是一切偶然之后的必然  我,就是一把钝而无锋的手术刀,无所偏倚,只照单实录。  切取个人历史小河中的一个片断,以管窥正在激变中的社会生态.  记录一切个人的偶然,为认识和测度未来社会之必然提供参考。  2010,广州太和,一个偶然的年份,一个偶然的地方,一个偶然的人,以组织挂职这一偶然而特殊的方式联系起来。最后,其中的必然,阶段性的或长远的,总会在这些偶然的细节与巧合中显现出来。  此挂职手记的社会意义就在于此。  当然,抑或还有其他。诸如一个媒介传播人关于自我人生之路的感晤与剖白等一如果因此而暴露了本人的浅陋与笨拙,那么,这也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细节之一。  不可能在岸上学会了游泳再下水。哪怕匆忙一点,提前下水是学会游泳的必要前提一一所以等不到组织部门的正式挂职通知, 《一个记者的挂职手记》(初定书名)就这样提前开笔了。  很久没有直接记录过完全具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东东了,作为一个大众传媒的记者,我的意义与使命在于记录一一但不是记录自己。如今有机会赤裸裸地记录自己的真实生活与思想,着实有些惶恐不安一一  解剖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如果不是真的猛士,恐怕难以直面那些可能让人愤懑而忧伤的事实,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曝光式的思考。中国人还有一句老话,叫做献丑不如藏拙。  但记录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以上的担忧与胆怯。即使思想稚嫩表述干涩,行而无文读之无味,但它仍将竭力提供当下中国社会一枚真实而短暂的“切片”,夹杂着一个媒体传播者未必成熟的观察与体悟。对于任何研究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人士来说,这枚“切片”都将具有显微镜下的实验镜片的意义一一尽管太和只是一个小镇,尽管时间只是一年,尽管它的记录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大众传媒的观察者。  我相信它的意义,所以才厚着脸皮,不惮于以自我解剖的猛士自居,边走边看,边看边想,边想边记一一我渴望把我全部的神经末梢都打开,与挂职后即将接触到的一切的真实对接,然后记录这触电之后的每一个亮点。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闻媒体是当下社会森林中的啄木乌。媒体这只啄木鸟只有不断叼出树上的害虫,社会森林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健康,至少不至于彻底退化为弱肉强食的丛林。媒体要能够护卫社会森林,就要力求独立子公权力和工商界,而以监督不良政商势力为己任。正如杨桂荣所说:“倘若媒体公然与一切豪强势力结盟,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媒体对一切可能的暴力来源已经失去了监督的动力一一甚而媒体本身就已经成为权贵豪强中的一分子。”  ——胡舒立  与国际经验不同,中国成长中的市民社会和公共领域不是以民间社团,而是以大众传媒所勾连的“积极公民”或曰“公共人,为主体。如何通过传媒用理性和批判性来组织公众审视公共事务,也就是发展基于媒体的审议民主,在杨桂荣的这《挂职手记:一个记者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中多有精彩的论述和睿智的思考。  ——展江  媒体必须充当“社会矛盾的减震器”,以推动社会向着进步的方向变化,这一极富意义的看法,向人们证实了媒体存在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信息公正而顺畅的流通来联结不同群体,以创建一个通过积极性妥协而达成的和解环境,而不是相反。希望读者在阅读《挂职手记:一个记者关于转型中国的思考》后会同意这一简明而又不可或缺的建言。  ——杨小彦


编辑推荐

  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媒体发挥“社会矛盾减震器”的作用  减缓转型期的社会阵痛,为体制进化赢得时间和空间  争取以最小的民生代价赢得社会民主政治的最大进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挂职手记 PDF格式下载



觊觎已久的东西,记者走进基层思考中国,不错


相关图书